「開門等病人」變爲「上門送服務」——漢陰縣用健康扶貧工作激活鎮村醫療服務內生動力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每戶貧困家庭都有一名簽約醫生,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裡,讓“群眾去看病”變為“醫生去診療”,這樣一來,群眾就不再為看病而折騰。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近年來,安康市漢陰縣積極探索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改革,以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為主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以轄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簽約團隊和電子化簽約為技術支撐、以鄉村醫生為服務主體的服務模式,實現了用健康扶貧工作激活鎮村醫療服務內生動力的目標。

截至目前,漢陰縣共簽約88659人,簽約率為35.8%,其中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為60.5%。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803戶58491人,簽約率為100%。

“你看,現在這衛生室環境多好,設備多齊全,就像是一個小醫院。”7月2日,在漢陰縣漩渦鎮群英村的村衛生室裡,村民孫學前高興地說。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在村衛生室裡,各種藥品、設備齊全,還設置有獨立的診斷、注射、觀察、藥房等科室。“感謝政府給了村衛生室這麼好的條件,我們村醫的信心越來越足了,我們一定安心給村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漢陰縣城關鎮三坪村村衛生室村醫陳三平告訴記者。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漢陰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陳乾志表示,漢陰縣先後投入445萬元為轄區14所鎮衛生院配備了救護車,在30個貧困村建成了標準化村衛生室,並明確提出村衛生室是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村醫是鄉鎮衛生院職工。此外,該縣將村醫年工資從3萬元提升至6萬元,併為他們統一辦理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實現了村醫從“赤腳醫生”到“正規軍”的轉變。這些舉措堅定了村醫紮根山區、服務基層群眾的信心。

把困難群眾當親友對待

“我們要自備食材在貧困戶家中吃一頓飯,開展一次環境衛生大清掃,與貧困戶合影並贈送一張全家福相片,為貧困戶辦一件實事。”漢陰縣衛計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漢陰縣針對貧困群眾開展的“天使扶貧行動”和“四個一心連心活動”。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作為家庭簽約醫生,陳三平幾乎每天都在貧困群眾的家中忙碌著。他說:“家庭簽約醫生要為貧困人口免費進行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處方’的原則,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免費送藥。”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使醫療服務從原來的被動服務轉換為主動服務,使醫務人員真正把困難群眾當親人、當朋友。”陳乾志堅定地說道。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據瞭解,漢陰縣通過對鄉村醫生實行競聘上崗加業務培訓,加強了村醫隊伍建設,提升了簽約服務質量。漢陰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分別與鎮衛生院合作,組成了兩大醫聯體,定期派駐專家到基層坐診、巡診,以責任醫師團隊方式全面開展農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漢陰縣因病致貧戶已減少了260戶,患病人口減少了1588人,貧困人口患病率已降至6.9%。

貧困群眾不再為看病難犯愁

如今,漢陰縣的村衛生室就醫方便、藥價低廉、療效也好,已經成為村民看病、買藥的首選。村民不再為一些小病專門去大醫院。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為了減輕村民的看病負擔,漢陰縣組建了101個責任醫師簽約服務團隊。該團隊採取“1+N”服務模式(即1名全科醫生+1名醫務人員+1名公共衛生人員+村醫)。該團隊通過手機APP實行電子化簽約服務,針對常見病、慢性病制訂服務隨訪方案。同時,根據群眾健康需求,該團隊按照急慢分治原則,主動幫群眾聯繫相關醫院,由“開門等病人”轉變為“上門送服務”。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此外,漢陰縣還推出了“1+1+1”的組合簽約模式。群眾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可以同時選擇簽約一個村衛生室、一所鄉鎮衛生院、一所二級醫院。在這個組合裡,群眾可依據需求自行選擇就醫機構;在組合之外就診的,可經過家庭醫生或鄉鎮衛生院辦理轉診手續。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記者/王國星 通訊員/劉勇

來源/《陝西日報》7月15日頭版

“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