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歸要死,你幹嘛那麼急

1

這幾天的中國一直受著嚴寒的考驗,甚至成都也飄起了雪花,印象中上一次下雪至少是10年前。只是這天寒地凍的氣溫,

也抵不過人內心的寂寞冷寒,比如前天自殺的80後明星創業者茅侃侃。

茅侃侃,現年34歲,2004年開始創業,21歲就升任總裁,掌管著近3個億的項目,個人身家達6000萬。

茅侃侃曾和其他三位創業者一起,接受央視採訪,被稱為“京城IT四少”。只是互聯網市場風雲變幻,浪潮此伏彼起,做為創始人自然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之後的情況是茅的企業連年虧損,雖然又涉及多個行業,但都不太順利。

據說茅在10年前就患上了抑鬱症,只能藉助安眠藥入睡。在2017年,企業每況愈下的情況之下,無奈走向了破產清算,同樣破產的還有他自己,為了企業抵押了自己的房產、汽車,並且還做了借款。

年少成名把他抬到頂峰,享受著整個社會的掌握和豔羨,但隨之而來的落差卻很難接受。茅最終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內心,在家中自殺,死因是煤氣中毒。

2

這又是一個創業者死亡的新聞,上一次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在自家小區突發心梗去世。與茅侃侃相似的人,張銳也是非常焦慮,特別擔心企業的資金鍊斷裂。只是,張銳並非自己選擇放棄生命。

當時整個社會輿論都指向的是創業者的壓力太大難以調節,要給創業者一些喘息的空間,這次也不例外。只是活得不容易不就是常態嗎?

單看茅侃侃這個案例,除了創業本身,還有什麼可以挖掘的因素?

3

想起了去年9月30號的一個報道,“期貨大佬跳樓身亡,1億4500萬十天虧完”,說的是期貨從業20年的老期貨人因為橡膠爆倉而跳樓身亡。

與茅侃侃相同的是,在金錢方面兩個人全部虧損並有負債;在精神上兩個人都承受著從高潮到低谷的巨大落差。特別是做為一個專業的投資者,這樣的落差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在一次市場風口上的起舞之後,就再也無法把雙腳踩在地面。

總結起來,要麼就是錢沒了,要麼就是精神奔潰,或者是兩相疊加,讓人選擇離開。

只是,這世界已經有太多讓人被動離開的因素,包括疾病、意外以及無法避免的終老。終會死,又何必那麼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