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很多人一定有過這樣的疑問:古時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他們是不是很無聊?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其實,古人會玩得很呢~

讓我們以宋朝為例。據載,每到元旦,宋朝的開封府會開放“關撲”三天(北宋末期,放寬到元旦、冬至、寒食三節,南宋幾無限制)。關撲並非博小錢賭大錢,而是以賭博的方式買賣貨物。

這種遊戲怎麼玩呢?讓我們穿越一下。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之宋人關撲圖

第一種

這種撲法跟我們今天仍能見到的轉盤搖獎差不多。

據南宋人曾三異的《因話錄》記載,杭州有些商販採用轉盤搖獎的方式叫賣食品——京城賣糖的小商販,製作了一個圓盤,大約三尺見方,上面畫有“禽魚器物之狀數百枚,長不過半寸,闊如小指,甚小者只如兩豆許。禽之有足,鞋之有帶,弓之有弦,纖悉瑣細,大略皆如此類”。又“以針作箭,而別以五色之羽”,招攬市民前來關撲。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想來關撲的顧客,只要掏一文錢,便可獲得往圓盤射一箭的機會。

射箭時,商販會將圓盤轉動起來以增加射中的難度。如果顧客能夠射中圓盤上畫著的圖案,便可以得到一份獎品。如果沒有射中,則需要再掏一文錢,才可以重新旋盤射箭。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夢粱錄》說:

“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關撲各類小商品,其中“有白鬚老兒看親箭鬧盤賣糖”。

說的也應該是轉盤射箭的關撲買賣。

這與如今商場裡搞的“轉盤中獎”活動是不是有點像?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第二種

假如你在宋朝的市場上看中一樣商品,你可以按市價買下來,也可以跟店主商定用關撲的方式賭一把:只掏一點錢參與搖獎,比如 100 文錢的商品,你掏 10 文便可以獲得一次關撲的機會,你若贏了,商品你拿走;若輸了,10 文錢歸店家。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如果你是宋朝市民,只要身上有幾枚銅錢,碰見門外有叫賣水果的小販,便可以叫住他:賣水果的,

停一停,撲一斤桔子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它有點像臺灣夜市常見的“打香腸”,顧客花個幾十元錢,便能與賣烤香腸的小販以骰子對賭,勝之可得香腸,負之賠錢。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但宋代關撲的貨品可不只香腸而已,從吃的蔬果魚肉到穿的靴鞋服飾,乃至珠寶玩好等奢侈品,無所不撲。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第三種

以若干枚銅錢作“頭錢”,擲入陶盆瓦罐或乾脆擲在地上,看銅錢正反面比例定輸贏。要是所撲的物品較值錢,那得擲出“六純”才行,也就是六枚全在正面或反面方可得物。有些大件物品,甚至要達到

“七純”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比如一壺上等美酒價值千錢,對窮人來說太奢侈了,沒關係,你只須掏9文錢,以“七純”為條件關撲,便有1/128的機會“白喝”;這樣一來,只要比率足夠大,沒有什麼奢侈富貴夢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不乏有人以大比率的關撲贏得寶馬香車、良田豪宅。

此種以小博大的關撲,儘管贏取概率很低,但並不比當今買彩票贏大獎的機會更小。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倘若貨品市價稍低,買賣雙方或許會約定擲出“五純”、“四純”即可。

怎麼樣?宋人買東西還挺刺激的吧?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種,關撲的玩法應該還有很多,但而今已難細細一一考證。

一直到元朝,關撲遊戲在民間都廣泛存在,它既是一種市場交易方式,又是市民的娛樂方式。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但到了明初,嚴厲的朱元璋以嚴刑酷法禁止民間博彩。

“造逍遙樓,見人博弈者、養禽鳥者,遊手遊腳者,拘於樓上,使之‘逍遙’,盡皆餓死。”

宋元時盛行的關撲買賣,自此消退,連“關撲”一詞也退出了日常用語領域。

八百年前,九文銅錢或許可以買千畝良田

關撲的存在,顯然可以為商家爭取到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消費群體,對於窮人,這也是嘗試奢侈消費的一種機會,或者說是由眾人出資幫助其中一個幸運兒實現奢侈夢或富貴夢的方式。

但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控制得不好,甚至家破人亡。也許這也是“關撲”遊戲隨著時代的演變消失的原因。

易向,一種類文藝的生活方式(微信公眾號:e_xang);

易象讀書,閱讀就是一種修行(微信公眾號: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微信公眾號:taooli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