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牡丹繁殖的方法很多,但嫁接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為其比播種繁殖係數小,且分枝係數高,很受種植戶的青睞,但如果不掌握好嫁接技術,牡丹的成活率也就收到影響,那

影響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牡丹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嫁接時間

嫁接時間的選擇因方法不同而不同,嫁接自處暑到霜降期間均可進行,但以9月7 日到9 月23 日進行為宜,尤以 9 月,7日前後進行嫁接的成活率較高, 一般在80%~ 90%, 其它時間嫁接成活率為 50%~60%。 自然條件下,過早嫁接的雖然生長較旺盛但易於秋髮,而嫁接晚的不但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存在髮根少、發芽晚、生長弱、 翌春不抗旱、 容易死亡的缺陷。

環境因素

嫁接後最初一段時間的環境因素對成活率影響很大。

溫度

山東菏澤地區在氣溫20℃~25℃、地溫18℃~23℃和溼度較大的情況下有利於成活和生根。

溼度

在嫁接癒合的全過程中,保持高溼度是非常重要的,乾燥會使接穗失水,切口細胞枯死,不分生新細胞,傷口不癒合,相對溼度達到飽和時愈傷組織形成最快。

氧氣

細胞旺盛分裂時呼吸作用加強,需要有充足的氧氣,生產上常用既透氣又不透水的麻繩捆綁是較理想的方法,將牡丹嫁接在野生芍藥的實生砧木上置於恆溫恆溼箱內,不管是 8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還是 11 月初嫁接, 成活率均達 90%以上,充分證明嫁接時的溫溼度對成活率高低起著決定作用。

品種差異

嫁接成活率因品種不同有很大差異,如‘硃砂壘’、‘種生紅’、‘藍田玉’、‘大棕紫’ 等的成活率可達90% 以上,‘趙粉’的成活率為 8 6 % ,‘姚黃’ 的成活率為82%,‘大胡紅’ 的成活率為 76%,‘豆綠’的成活率為69%; 而‘似荷蓮’、 ‘十八號’的成活率只有 13%~ 15%。要提高嫁接成活率, 除了選擇最佳嫁接時期、合理的溫溼度及易成活品種外,還要求嫁接技術熟練,做到隨取芽隨接隨栽,不可放置過長時間, 栽植後及時封土,翌春發芽前後搞好田間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接穗和砧木的選擇

一、部位

接穗應儘量從靠近植株下部的無病蟲、 無損傷的1 年生壯枝(俗稱“土芽”) 上截取。 1 年生新枝組織充實,嫁接後容易成活。 若用植株上部的1年生枝芽作為接穗, 嫁接成活率略低於“土芽”; 如用牡丹老枝上發出的枝條嫁接,因其穗部較空虛, 嫁接成活率較低。 雖能成活, 翌春即開花, 但不旺盛, 故生產上多用“土芽” 作為接穗。

二、長度

接穗長度 6~ 10cm, 必須帶有健壯的頂芽和 2~ 3 個側芽。 最好隨用隨採隨接。 接穗採下後放在陰涼處並用溼布蓋好, 但亦不可存放過久。 需遠途運輸時可把接穗放在潮溼的沙土箱中貯存, 這樣可以保存 3~ 5 天。

三、切削方法

接穗的削法影響嫁接成活率。一面削形成層接觸面少,兩面削形成層接觸面增加,但創傷面亦增加,而將接穗基部削成楔形,在根一側1/3處縱切一條 4~5cm 長的裂縫, 然後將接穗插入縫內,使雙方皮層緊密接觸,不僅增加形成層接觸面,而且減少創傷面,比簡單的靠接法更有效,成活率達 80%~ 90% 以上

砧木選擇與處理

現在多以芍藥或牡丹品種為砧木。芍藥根砧比較短粗,木質部柔軟,嫁接容易成活,成活後生長也快,但壽命短,分株少; 而牡丹根砧較細,木質部比較堅硬,嫁接比較困難,初期生長比較緩慢,但成活後壽命長,分株也多。 如‘鳳丹’根系發達,抗逆性強,對名貴品種接穗生長和提高苗木質量有益。用‘鳳丹’ 實生苗作為砧木嫁接的牡丹,比用芍藥根作為砧木嫁接的牡丹抗性更強,生長更旺盛。

苗木品種相同

初期成活率一樣,均達 95%。 進入 6 月後,芍藥根砧即出現萎縮現象,造成嫁接苗大批死亡, 成活率從 95% 降至 53%。而用‘鳳丹’ 苗作為砧木, 成活率均達 93% 以上。

嫁接用的根砧

不論是牡丹根或者是芍藥根,都要選擇粗壯一些的。根砧直徑一般在 2cm、長度在 15cm 以上者為宜。根砧粗而長的生長旺,細而短的生長弱,附有多數細根的對嫁接成活及其以後生長開花更為有利。 根砧在嫁接前 2~ 3 天挖出,陰乾失水變軟後方可應用,不但根砧切口緊密容易癒合 操作方便,而且短暫的失水凋萎更有助於水分的吸收。

怎樣進行養護管理

l、施肥:每年至少施三次肥,第一次在花前施,以促進開花;第二次在花後半個月施,以補充開花消耗的養分;第三次在越冬前施越冬肥。肥料以腐熟的餅肥為主。肥量以每株每次0.5-1千克為宜,也可摻拌化學複合肥。

2、澆水:牡丹較耐旱,但乾旱季仍需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

3、病蟲害防治:牡丹病害常見的有褐斑病,防治方法是,每年花後開始,每半月噴一次波爾多液或託布浸,多菌靈液。入冬前及時剪除病葉燒掉,春季發芽前噴灑石硫合劑。

牡丹蟲害主要有吹綿介殼蟲,夏秋季節白色蟲體附著在枝幹和葉背上,可用500倍的氟乙酰胺或1000倍液的氧化樂果藥液噴殺或在入冬後用石硫合劑塗刷枝幹。

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防治方法: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洗澆根部20-30cm深處,以每畝地0.25千克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