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世界盃決賽日,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莫斯科的盧日尼基體育場,見證冠軍登基之時,1000公里外的伏爾加格勒競技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連日的大雨使得體育場和伏爾加河之間的土堤被衝開,大量泥土塌落至一旁的公路,導致交通堵塞,同時球場內部也由於雨水滲漏而受損,需要一週時間來修復。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伏爾加格勒體育場世界盃前剛剛竣工,是在老球場基礎上進行的翻新改造,耗資超過兩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生事故的堤岸和周邊道路都是為服務世界盃所新建的,伏爾加格勒市長曾表示,這一設施能在世界盃後繼續使用,緩解交通擁堵的問題,成為世界盃遺產循環利用的關鍵部分,但一場大雨卻讓這一計劃大大受挫。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歷屆體育大賽之後,對於“大賽遺產”的討論不絕於耳,場館的閒置、維護和再利用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從2010年開始,俄羅斯在球場建設上耗費了大量資金和人力,但世界盃過後它們存在的意義似乎並不是很大。以伏爾加格勒為例,當地球隊伏爾加格勒旋翼僅僅是參加俄羅斯二級聯賽,場均上座率不足4000人,而擴建後的主場容量達到45000人。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加里寧格勒、下諾夫哥羅德和薩馬拉等城市,如果處理不當,都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球場高昂的維護費用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伏爾加格勒體育場的維護工作會給政府帶來每年2億到5億盧布的額外開銷,但比賽的門票收入顯然只是杯水車薪。因此,許多城市都提出了球場改造的方案,將球場容量縮減,減少維護的費用。當然,單靠改造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俄羅斯政府在2015年便決定,對世界盃後球場的維護進行國家層面的資金支持:到2023年為止,世界盃球場的維護費用將超過130億盧布,其中124億盧布由國家政府撥款,其餘小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擔。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大賽後的場館,既要重視利用,更要重視維護,二者不可偏廢。巴西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曾舉辦過兩次世界盃決賽和奧運會開幕式,但2016年後便少有使用,如今已是一片荒涼;里約的國家體育場,更是已經淪為公交停車場。相比之下,北京奧運會後的鳥巢使用更為多樣,舉辦了賽車、電競等大型活動,上座率和收入也十分可觀,但鳥巢維護不當的問題存在已久。夏季常有歐洲強隊來此進行友誼賽,場地質量一直不令人滿意。2016年原定在鳥巢進行的“曼市德比”,最終竟由於場地問題取消,讓全世界看了笑話。想到中超聯賽的場地也經常因為演唱會而變成“菜地”,中國在體育場館的維護能力上實在令人擔憂。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談到“大賽遺產”,近鄰日本就值得我們學習。2002年韓日世界盃使用了10座日本的球場,如今沒有一座被荒廢,都被用於棒球或足球聯賽球隊的主場。同時他們也非常注重球場的維護,為了保護草皮,賽季中不會在足球場開演唱會,更多會放在使用人造草皮的棒球場。

世界盃體育場遭暴雨侵襲 大賽後體育場館何去何從

面對那些為大賽而建的球場,怎樣完全發揮它的剩餘價值必然重要,但不能拋棄場館本身存在的意義,對場館的維護工作相當於延續它的生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