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本屆世界盃連續爆冷,黑馬滿天飛。別說意大利隊壓根沒進世界盃,德國隊、巴西隊、阿根廷更是沒有摸到4強賽場的草皮,這幾支傳統強隊的表現差強人意,讓球迷們如墜雲裡霧裡,球員們在場上雖然不至於形同夢遊,但比賽狀態確實不敢恭維,關鍵時刻屢屢犯錯。為什麼這些球隊都心不在焉,慘遭淘汰呢?心理學家拿出了一套有趣的理論。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世界盃這樣的密集型盃賽,往往都是一場定生死,與節奏平緩的聯賽比較,容錯率很低,一個走神基本就被踢回家了。在這種情況下,球員本來的水平,有時候反而不再是決定勝負最關鍵的因素。心理學家溫伯格認為,當球員實力足夠強大,且所有人的實力相差並不大時,一場比賽的勝負,95%取決於球員在關鍵時刻的心理狀況。

所謂關鍵時刻的心理因素,和一個人的特質是不同的。心理學在研究人的時候,通常會將人分成個人特質和心理特質,前者比較穩定,而後者容易改變。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有些球員,水平很一般,但是在關鍵時刻(比如罰一個關鍵點球、踢一個決定勝負的單刀球),總能爆發出逆天的表現。這種球員一般被稱為“大場面先生”。研究正向心理學的塞利格曼教授認為,“大場面先生”之所以比其他選手更容易爆種,能在關鍵時刻表現得好,在於他們面對壓力情境時,能夠用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它。所謂樂觀態度,分成三個部分:

永久性:(permanence):在看待消極的事情時(比如被對手踢進了一個神仙電梯球),會認為只是暫時的,我們馬上就會扳平並反超;看待積極的事情時(比如自己帶球50米,連過對方5人,穿襠門將踢進一球),則會認為自己在未來還會有這樣的表演。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普遍性(pervasiveness):在面對消極的情況時,會認為自己僅僅是在這一件事情栽了跟頭(比如踩了個球車,在10萬人的球場啃了草皮);面對積極的事情時,則能夠相信自己在其他事情上也能表現得不錯,並不僅僅是運氣好(比如9分鐘進了5球,五福臨門,相信自己每個賽季都能五福臨門)。

個別性(personalization):在面對消極的事情時,會認為就算其他人來做,也不會成功。(比如面對空門射偏,相信這只是快樂足球,而非自己辣雞);而面對積極的事情時,則相信自己是比較特別的,能夠表現得比別人好(解圍時倉皇踢出一腳,沒想到成了一個致命直塞,認為自己潛意識就是個超級10號)。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不過儘管如此,影響球員發揮的因素實在太多。運動還有開放性、閉鎖性的因素。因為足球在開放性的球場比賽,觀眾的鼓勵和噓聲會嚴重影響球員表現,而保齡球比賽因為在閉鎖性的球館內比賽,不必考慮環境的影響。

那麼,既然心理狀態對於大賽如此重要,就沒有球隊專門訓練嗎?答案是有的。在很早之前,人們就注意到了“大場面先生”的作用,不光在足球領域,在1980年奧運會比賽中,很多運動員就已經接受了心理訓練,到了1983年,運動研究機構就已經開始系統性研究賽前心理干預的方法。

為什麼世界盃接連爆冷?心理學家:輸贏並不全在技術,靠一種狀態

後來有人統計,在1980年的奧運會中,任何進入決賽的運動員,有一半都受過心理訓練,而獲得獎牌的運動員有近7成都接受了心理訓練。估計今年世界盃被淘汰的隊伍,很多都沒有接受心理訓練吧。

你對足球比賽中的心理素質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