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老人海邊曬鹽50年,火山石鹽槽千年不壞,1斤鹽20元


海南洋浦的千年古鹽田,是中國最早開始日曬製鹽的地方。數千口唐朝時期的古鹽槽至今保存完好,村民們仍然用它們日曬製鹽。

圖中一塊塊被圍起來的是鹽田。海水漲潮時,鹽田被海水漫灌,注滿海水。潮退後,鹽田中的海水經強烈的陽光暴曬,鹽分保留在泥沙中,形成鹽泥。

年過七旬的譚德才和村民正在用木耙把鹽泥翻起,打碎,這是日曬製鹽的第二道工序,要連續幾天不斷地翻曬鹽泥,直到曬乾。

這是過濾池,鹽工把曬好的鹽泥挑到過濾池裡,鋪在過濾篦上,再把海水澆上去。這樣鹽泥裡的鹽分隨水滲到池底,流入相連的滷水池。

海南陽光強烈,日照時間長,早上將滷水倒入鹽槽,下午4點左右就可以收穫曬好的鹽,“朝潮汐錢”是對洋浦鹽田最貼切的形容。

歷史上海南島北部火山爆發頻繁,留下大量火山石。這些火山石不僅被鹽田村人的祖先打磨成硯臺狀的曬鹽工具,還用來蓋房子、修路等。

產出後貯藏3年以上的鹽,稱為老鹽,具有清熱退火、清毒散瘀的藥用功效。目前,3年鹽能賣出5元/斤,15年鹽則為20元/斤。

這一手工製鹽的傳統方式已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終究還是難以抵擋工廠化生產的食鹽。它超強度的勞動,更令年輕人望而生畏。存續了1200多年的曬鹽史,很可能就要畫上休止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