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十九世紀的中法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勝利的對外戰爭。本是件揚眉吐之事,卻落了個“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罵名...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鎮南關大捷。

鎮南關是中國南疆重要關口,今友誼關。

在廣西憑祥市中越邊境的群山上,曾經有一座用城牆、炮臺、關隘、棧道等組成的軍事防禦設施,長達數百里。它有著一個彪悍的名字:連城要塞。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這座要塞的起點,就是一座有著兩千年曆史的關隘:鎮南關。

《廣西通志稿》記載:在漢代,統治者選擇鬱林郡雍雞縣(今憑祥市和龍州縣城及上金一帶)設置了雍雞關,以鎮南方。

在鎮南關樓上遠眺,不遠有片青松翠柏覆蓋的地方,那是中法戰爭所留下的萬人墳。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馮子材終於不用再過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1848年,馮子材31歲,和朋友相約一起出去做生意,路過靈山縣境內時竟被天地會劉八部劫持,就此他與反清勢力便結下了仇怨。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第二天,這位老將,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決心和氣概,帶著一口紅漆棺材,棺木上寫著“永為中國人,願捐身軀抗法戀”十二個大字,和兩個兒子便奔赴鎮南關前線。滿城百姓紛紛趕來相送。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有歷史記載:

1885年3月23日,法軍統帥尼格里率領主力三千多人,配備了三個炮隊向鎮南關攻擊。

一時間炮聲震谷,槍彈雨集,長牆幾乎被突破,形勢萬分危急。

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馮子材高呼:“再讓法軍入關,有何面見粵人!”,隨後他以帕包頭,腳穿草鞋,手持大刀,親率守軍殺出長牆,大破法軍。

中路長牆戰敗的消息很快傳給法軍中將,於是法軍派出兩支部隊海運河內增援,把中路長牆退下來的軍隊,西嶺退下來的法軍,集中了四千多人,又向東嶺撲了過來。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馮子才帶著五個營的兵力趕來,二股軍隊,12營人馬,加上越南義軍,差不多近二萬人,把四千多法軍圍在中間。

法軍被殲滅2000多人,十多個軍官被殺死殺傷,法軍元氣大傷,向南潰逃。

馮子材乘勝追擊,佔領了中越第一關——鎮南關。

後接連收復文淵、諒山、長慶等地,殲滅法軍2000多人,取得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中越人民抗法鬥爭的偉大勝利,迫使法國茹費理內閣下臺,在東南亞的法軍一時龜縮到海邊,準備撤回老家。

然而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在美英俄三國的訛詐、欺騙下,卻與法軍簽定了《巴黎停戰協議》,又於6月9日與法國簽定了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

中國以勝為敗,消息傳到前線,馮子才上書張之洞拒絕退兵,稱“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又帶兵攻下了河山,清化等地。

張之洞急忙上奏,請求暫緩撤兵。可奏摺一次,被駁回,二次,被駁回,三次,乾脆下了個“嚴不準”。張之洞只得遙望南天興嘆!

僅僅幾天,清朝政府發了六道詔令,急凋馮子材回國,調任雲南提督,無奈,他只有將兵枚交出,離開雲越南。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當時,一些愛國人士把清廷退兵令,比作南宋岳家軍從朱仙鎮退兵的金牌詔。有的還賦詩填詞,抒發悲憤:“不使黃龍成痛飲,古今一轍使人哀……”

1903年7月馮子材病逝,享年85歲。

晚清政府唯一的一場勝仗:贏了戰爭,卻輸了外交

縱觀馮子材的一生,前半生在求生,後半生在愛國。無論是打擊太平軍,還是對抗法軍,在他心中,保清廷就是保中國。

千百年過去,世界以不是當初的世界,但中國依舊還是我們的中國,愛國什麼時候都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