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對聯趣聞話滄桑(2)

七 對聯趣聞話滄桑(2)

四 禍福無門為人自招 善惡之報如影隨身

這是先祖父為自家中堂寫的一幅對聯。他以自已幾十年的艱難經歷,印證了先秦思想家老子的名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告誡子孫後代,要積德行善,做事光明磊落,做人堂堂正正,扶危濟貧,從善如流,以免惹禍上身。

據說,先祖父擬這付對聯時,曾緣於家族的一樁公案:

過去,有一位股房老闆,人稱林先生,是祖父上一輩的人。此老很有學問,也很有威信,凡村子裡各股房大小事等,都要等他來裁決公斷,他也不負眾望,秉公決斷,總是能把錯綜複雜的鄰里糾分,家長裡短妥善解決,也能把股族交惡生死打鬥的矛盾處理公正,服得人心。因此很得眾人擁戴。一個兩姓雜居的大村莊,他說了就算,誰也不敢也不會違揹他,而是敬重他,服從他。一段時間來,村風淳樸,百姓和睦。

一次,村子裡抓到了一個外村來的偷牛賊,有人就告訴了林先生,問這個偷牛賊怎麼處置。林先生也只是隨口說了一句,半夜不睡,摸狗偷雞,也就罷了,現在竟然偷起牛來了,真是可惡。這都是那一雙眼睛惹的禍,最好挖掉他的眼睛,看他還偷不偷牛。下人們哪知道林先生只不過是一時的氣話而已,竟把他的氣話當成了命令,還真把那偷牛人的眼睛給挖掉了。真是事有湊巧,那林先生到老了的時候,竟雙目失明瞭。他回想自已的一生,覺得自已只做錯了這件事,不該下令挖掉偷牛人的眼睛,真是後悔之至,說是老天在懲罰自已。這真是禍從口出呀。

林先生雙目失明,是不是因為下令挖掉那偷牛人的眼睛所至,這當然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但林先生當時的一句氣話,竟斷送了那偷牛人後半生的生存能力,他自然會怨恨之至,他的子女也會怨恨終身的,也不乏報服的心理和念頭。而林先生本人,因飽讀詩書,傳統道德觀念根深蒂固,因一時快語,導至別人半後生殘疾,也常生內疚,心結難開,氣滯所至,導至雙目失明,也說不定。由此看來,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古話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老祖宗總是告誡我們,做事要三思而後行,有權有勢者更因如此。

五 靈敏兒童敬李府 清新弟子好梨園

新式搖琴彈出六朝風雨 音容笑貌儼象才子佳人

這是餘慶坤老先生為蘆田李家村劇團來村演戲寫的兩付對聯。對聯讚揚了李家梨園子弟高超的演藝水平,也顯示了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據說,李家村劇團來演戲時,沈家幾個出名的大先生不在家,慶坤先生在鄱陽,快到半下午時,戲臺的對聯都還沒有貼上,有些人很著急,但有一個外姓的大先生很得意,因為論文才論書法,他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心想,這次該要請他寫對聯吧,他美美地在家等著,但有人早就跑到鄱陽請慶坤先生寫好了這兩幅對聯,下午匆匆趕回,在開演前貼到了舞臺的兩旁,村人一片譁然,那先生也氣得兩眼翻白,忌生忌生,真是太忌生了。

沉重的歷史已經翻過,過去的林立磚木高樓已被現代的鋼筋水泥高樓所取代,門前的一所現代化的初中代替了過去的蒙館私熟,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全體村民們的文化道德素質。如今,村民們在黨的領導下,銳意創新,與時俱進,用自的雙手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