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姐姐的兒子李文忠究竟有多厲害?

聊聊關於歷史上那些事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和李貞的孩子。朱元璋幼時,親戚都比較貧寒,惟有李貞家還算可以度日,經常接濟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對李貞一家很是親切。

朱元璋起兵後,父親李貞帶著李文忠投奔舅舅朱元璋從軍。

定江南

至正十七年,十九歲的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部隊,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徐壽輝統領的天完軍,又繼續進攻青陽、石埭、太平、旌德。之後在萬年街擊敗元朝院判阿魯灰,又在於潛、昌化一帶擊敗苗軍。進攻淳安,夜襲洪元帥,降服其部眾千餘人。

至正十八年,文忠會同鄧愈胡大海由徽州進入浙江,從元朝軍隊手中奪得建德

,多次擊敗楊完率領的苗軍後,招撫苗兵三萬餘人。之後鎮守嚴州,多次擊退張士誠的進攻。

至正二十二年苗兵譁變,殺了守金華的胡大海。李文忠出兵奪回金華。

至正二十三年,諸全守將謝再興被判朱元璋,投靠張士誠,引張士誠來打東陽,李文忠帶兵迎戰,大敗張士誠軍,不但收復了諸全,還在離諸全五十里的地方另築一個“諸全新城”。張士誠很不爽,派兵十六萬來攻諸全新城,又被李文忠擊退。

至正二十五年,張士誠派兵二十萬再來死磕,又被李文忠以少數兵力殺得大敗。

至正二十六年,李文忠進攻杭州,杭州守將謝五與潘元明不戰而降。

朱元璋初起家的這幾年裡,李文忠為其東征西戰,死守城池,是朱元璋集團擊敗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的重要功臣。更為重要的是,這時的李文忠還不滿30歲。

徵北元

洪武二年,李文忠奉命隨同常遇春出塞,一直打到上都,回軍之時,常遇春暴病而亡,由他代作主帥,率軍西向,幫徐達攻慶陽,半路突聞大同危急,便當機立斷轉軍北向,解大同之圍,活捉元軍的將領脫列伯。

洪武三年,李文忠實授徵虜左副將軍,與徵虜大將軍徐達分途北進。他帶十萬人,再度打到開平,聽說北元皇帝駐蹕應昌,日夜兼程,突襲北元王庭,幾乎將北元皇帝本人捉住,而北元宗室,如皇子、后妃、宮人、王公、武將、文臣,俘虜無數,繳獲無數。回軍時經過興州與紅羅山,又收降了數萬元軍。

洪武五年,朱元璋大舉征討北元,出兵三路,李文忠與徐達馮勝各任一路。他這一路由居庸關深入蒙古,到達和林,追擊元軍渡過土拉河與阿魯渾河,大戰獲勝,繼續向東追.追到騁海時發現輜重不足,大搖大擺回軍,元軍完全不敢與其再交戰。

洪武六年、七年,李文忠奉命巡邊,駐守長城內外,和元軍發生了若干次的小接觸,也都獲得勝利。

之後的日子李文忠更多專注於行政工作,《

劍橋中國明代史
評價道: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是皇帝至親中唯一有點學識的人,但是從很早時候起,他對他舅父的忠誠就有些不肯定。可是,皇帝還是把他安放在極重要的位置上。他是個極有才幹的行政官員。根據史籍所載,他擅長搞錢糧和刑名事務,也善於搞大項目公共工程。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年僅46歲,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越後湯澤


明朝岐陽武靖王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名將、謀臣,他的厲害悅史君給大家說道說道。

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李文忠生於泗州盱眙縣,母親朱氏是朱元璋的姐姐,經常接濟飢寒交迫的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李文忠跟隨父親李貞到達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喜甚,撫以為子,令從己姓”,李文忠從此改叫朱文忠。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領朱元璋的親軍支援池州,擊敗趙普勝的天完軍,“驍勇冠諸將”,又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等四個縣。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張士誠派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而且說道:“兵在謀不在眾”,下令鼓舞士氣:“彼眾而驕,我少而銳,以銳遇驕,必克之矣。彼軍輜重山積,此天以富汝曹也。勉之。

第二天,大霧籠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諸將仰天發誓道:“國家之事在此一舉,文忠不敢愛死以後三軍”,最終斬首數萬,李伯升隻身逃脫。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討伐張士誠,命朱文忠進攻杭州牽制敵軍,朱文忠攻克桐廬、新城、富陽,然後招降餘杭、杭州,朱元璋就地加封他為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命他“複姓李氏”,改叫李文忠。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將軍身份跟隨常遇春出塞,趕走元順帝。常遇春死後,李文忠代替他統率軍隊,奉詔會合大將軍徐達進攻慶陽,途中聽說大同被圍告急時,他對左丞趙庸說道:“我等受命而來,閫外之事苟利於國,專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

”,大破北元遊兵。

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被授為徵虜左副將軍,降服興和守將,還在應昌俘獲北元昭宗的嫡長子買的立八剌及后妃、諸王數百人。

李文忠回京城報捷後,明太祖朱元璋授李文忠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授予世襲憑證。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追封他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三”。

從明朝岐陽武靖王李文忠一生大略,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功勳卓著,悅史君再給大家歸納一下,這樣看得更加明白:

第一,“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歷風發,遇大敵益壯。

李文忠是一個將才,從剛開始攻打天完軍、元軍、張士誠的軍隊,他就立功無數,還平定了多次叛亂,明朝建國後又多次北伐,鞏固了邊境,位列功臣第三當之無愧。

第二,“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草莽,他身邊的勳貴大臣雖然打仗勇猛,但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

李文忠是個特例,他喜歡跟儒者學習,這也讓他能夠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三,“初,太祖定應天,以軍興不給,增民田租,文忠請之,得減額。其釋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愛重之。家故多客,嘗以客言,勸帝少誅戮,又諫帝徵日本,及言宦者過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到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還被朱元璋當兒子看待,兩人關係非常親密。

李文忠沒有利用皇親國戚的身份為非作歹,而是多次對朱元璋進行勸諫,甚至不惜與朱元璋發生言語衝突,也是難得的一位朝臣。

當然,有人提到李文忠的長子曹國公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的糟糕表現,以及投靠明成祖朱棣,但這與李文忠無關,無損於李文忠的大名。

寫有趣的歷史,說不盡的傳奇,我是悅史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歷史這樣說


李文忠被稱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第一功臣是徐達,第二功臣是常遇春。也就是說,除了徐達和常遇春,李文忠是明朝最厲害的軍事將領。

李文忠能文能武,有勇有謀,可以說是絕世名將。不僅如此,他的靠山和背景還出奇的大,明朝的老大朱元璋還是他的嫡親舅舅,相當於朱元璋的半個兒子了。

那麼,李文忠的厲害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戰立功

李文忠作戰極其勇猛,但是卻不是純粹的莽夫,也非常的懂得使用計謀。在公元1357年的時候,此時的李文忠還只有19歲,剛剛投靠舅舅朱元璋不久。因此他厲兵秣馬,躍躍欲試,打算好好立個戰功,給自己的舅舅朱元璋長長臉。

當時的李文忠剛剛投靠朱元璋不久,也沒有什麼功勞,而朱元璋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儘管李文忠是自己的外甥,他也只是封了他一個舍人的職位,大概相當於一個帶刀侍衛,官職比較小。但是李文忠卻憑藉這樣一個小小的官職,在池州之戰中大放異彩,他不僅擊敗了池州敵將,還連續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個縣,斬獲首功。


戰功彪炳

李文忠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戰功彪炳。他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將領,因為他不僅有勇有謀,文武兼備,而且還是朱元璋的嫡親外甥,血緣關係無法估量,朱元璋甚至一度還收了李文忠做養子,將他改姓為“朱”,後來國家穩定後才改回原姓。

李文忠為大明王朝立下了兩個赫赫戰功,一個就是平定江南,一個就是征討北元。所謂的平定江南,指的就是朱元璋攻克張士誠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李文忠率領自己的部隊成功的剿滅了擊敗了張士誠的主力部隊。在征討北元的過程中,李文忠跟著常遇春一起將元朝殘餘勢力直接趕到了北方的不毛之地。


我的結語

李文忠作為明朝開國第三工程,是實至名歸的。他不僅有著絕世的謀略與才華,還是朱元璋的嫡親外甥,可以說是既有才能又有關係的牛逼人物。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李文忠身為明朝開國第三功臣,不是靠著是朱元璋外甥的身份得來的,而是靠著自己一路屍山血海走過來的,他的兒子李景隆也很厲害,改變了明朝走向。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朱元璋身為開國皇帝是強到極致,而他的血緣親人也是不差,其中外甥李文忠與侄子朱文正就是傑出代表人物。

朱文正被很多人稱之為明初戰神,靠著洪都保衛戰一戰成名,留下軍事史上一個奇蹟。但因為封賞問題而欲背叛朱元璋,最後被囚禁至死。

李文忠雖然出場並沒有朱文正那麼耀眼,但是其在開國過程中及其開國後歷經多次戰事,擁有赫赫戰功並且成為開國第三功臣,僅次於徐達、常遇春兩大狠人,更是顯得的他文武雙全。


1352年李文忠跟隨父親投奔舅舅朱元璋,因為朱元璋當時還沒有兒子加之心疼外甥,就將其收為養子,悉心培養。

李文忠的第一次出場是19歲的時候,當時以舍人的身份,擊敗了池州趙普勝軍隊,還順勢拿下了四個縣,打的還不錯,算是嶄露頭角。

李文忠之後在朱元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1365年,出奇計大破李伯升部二十萬大軍。可以說朱元璋統一江南的過程中李文忠出力頗多,而且善於謀略,並非有勇無謀。

明朝開國後,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之後北伐過,平定過內亂,其中輝煌戰績就有俘獲了北元昭宗的嫡長子及其諸王。李文忠還主持過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的事務及其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可見朱元璋對其之放心,更顯示出李文忠的厲害之處,不止軍事上雄才大略,在文治上也很出色,不然國子監也不會交給他。

李文忠死後被追封為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排第三。


李文忠厲害,他的兒子李景隆也不差,改變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李景隆為靖難之役時建文帝一方的將領,按理說虎父無犬子,父親李文忠那麼厲害他也應該不差,李景隆率領擁有巨大優勢的軍隊本來可以碾壓燕王朱棣,結果卻是屢戰屢敗,像是故意給朱棣送補給一般,之後朱棣兵行險招兵臨南京城下時,李景隆更是與谷王獻金川門使朱棣逆襲成功一錘定音。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景隆送人頭式的助攻,朱棣是不會逆襲成功的,而李景隆的這番作為使明朝的走向發生了大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厲害。

虎父無犬子,即使有犬子,那麼這個犬子也是可以改變一個朝代的走向的,以另一種方式來體現著犬子也有著厲害之處的!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先說說李文忠在朱元璋集團的地位,明朝建立後,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洪武十二年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領國子監。死後追封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在功臣廟裡,位列第三位。

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二姐,還沒來得及享福就過早去世了,後來被追封為曹國長公主,母親去世時,李文忠才十二歲。朱元璋攻下滁州後,父親帶著李文忠前來投靠,朱元璋將李文忠收為義子。從此李文忠開始跟隨朱元璋建功立業。

李文忠第一次作戰就嶄露頭角,在池州擊敗趙普勝,緊接著連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縣。因功被升為親軍都指揮,鎮守建德。

緊接著在平定江南討伐張士誠的過程中,屢立奇功,李文忠不但作戰勇猛,他的部隊軍紀也非常嚴明,更難能可貴的是,對待戰敗的敵將,李文忠能夠以禮相待,並且對於流離失所的百姓,李文忠也能夠給予救濟。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跟隨徐達討伐北元,大獲全勝,俘獲元昭宗嫡長子,后妃、諸王、官員數百人。被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

曹國公。直到去世,李文忠始終是朱元璋的核心軍事人物。

都說虎父無犬子,可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卻讓人有些失望


一點點歷史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乳名保兒,其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後過繼給朱元璋當養子,李文忠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元末農民起義

1358年,李文忠隨徐達征戰浙江西部,隨後留守浙江建德城,當時此區域的威脅主要是苗兵,在徐達主力部隊離開後,苗兵不斷進攻建德城,由於李文忠的指揮得當,將苗兵始終拒於建德城下,後苗兵首領楊完者戰敗自縊,剩餘的苗兵向李文忠投降,1365年,張士誠以李伯升為帥,遣二十萬大軍進攻浙江西部地區,李文忠全力防禦最終守住了浙西,而在1366年,李文忠更是完成了對浙江北部地區的征服,隨後其又穩定了福建境內的軍事形式,1369年率軍進攻長城以北地區蒙古人,第二年在對蒙古用兵中更是一舉俘虜了元順帝。

李文正

由於李文忠的戰功赫赫,因此在明朝建國後,在封賞排名中位列第三,朱元璋也是十分倚重這位外甥兼養子,可謂是“以份則君臣也,以親則甥舅也,以恩則父子也”。但李文忠這位開過功臣的死卻是充滿了疑點,史書記載是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天,李文忠因病在家休養,朱元璋到李文忠家慰問,但幾天之後李文忠就去世了,隨後朱元璋下令懲處為李文忠醫治的醫生,並且懷疑是華中毒死了李文忠隨後將有關的人員全部處死。

明朝建國後,對於一些國政方針,李文忠與朱元璋幾乎是截然相反,如李文忠反對征戰朝鮮計劃,又力勸朱元璋放棄伐日本,而李文忠在文化水平也是頗高,史書記載其“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範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其次,當時李文忠任國子監,因此身邊文人不少。且朱元璋在建國後為牢固其江山,防止篡權,對功臣大肆屠殺,李文忠對此是極為不滿,對此上書朱元璋,洪武十六年更是上書言道若殺功臣,則國無才可用,此事讓朱元璋大為不滿直接將其罷官回家。以朱元璋猜忌的性格不可能無視李文忠,尤其是胡惟庸案之後,為敲打李文忠,朱元璋就曾派人抓捕李文忠府山的一些儒生。

朱元璋

因此李文忠是因病還是被毒殺而死充滿了不確定性。

[1] 張廷玉.《明史》

[2] 富路特,房兆楹.《哥倫比亞大學明代名人傳》

[3 ]劉辰.《國初事蹟》

回答者:趙培文,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