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每年7月中旬(農曆六月初三),是我們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六郎節,是六郎城村的一個古老、獨有的傳統民俗活動。據說,古時的六郎城稱作“一磨村”。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儂智高軍隊曾經的駐地。廣南在北宋時期稱為“特磨道”,歷史上的統治者儂夏卿支持其繼子儂智高建立儂氏政權,儂智高為拒交趾(今越南),向北宋屢求內附被拒,要求互市不遂,發三解不得志而起義。1052年四月初六,儂智高以5000人起兵,同年十月,宋仁宗任命狄青為樞密副使,率兵南征儂智高,狄青先鋒楊文廣(楊延昭的兒子,人稱楊延昭也做“楊六郎”)於年底抵達貴州,與儂軍相遇,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達廣西,儂智高被狄青擊敗,殘部逃至西洋江,選擇有利地形,以西洋江作為天然防線,在寶月設關,宋至和二年(1055年),朝廷派楊文廣率兵進入特磨道剿滅儂軍,楊軍經過浴血奮戰,強渡西洋江,縱兵深入到寶月關前,與儂智高死守的寶月“三道關”對峙。楊家軍因且軍紀嚴明,對當地老百姓秋毫無犯,逐漸在當地老百姓中樹立了好感,在軍事上逐步取得了主動,經過三次激戰,終於攻下了寶月雄關。兵敗後的儂智高率五百卒攜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國,最終安置於沅江流域。

為了紀念壯族首領儂智高的英雄義舉及光輝事蹟,每逢農曆六月初三,壯家人都打著祭祀祈禱楊家軍旗號的幌子,來偷偷祈願儂智高。因楊文廣的父親楊延昭(即楊六郎)乃大宋一代名將,名聲遠揚,其子楊文廣的歷史功績及名聲難以望其項背,為對宋示好,也從側面謳歌赤誠的楊家對大宋江山社稷額安定繁榮做出的貢獻,後人便將儂智高軍隊曾經駐紮過的“一磨村”改為“六郎城”;把這天的祭祀稱為“六郎節”,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祭祀活動前一天,由各家各戶自願捐款,購買生豬,宰殺生祭。全村主祭祀的地點在六郎城進村口公路旁邊的代表性大樹林下。由主祭師文向武主持誦經祈願儀式(經文大意:祈願儂家軍,敬告儂家軍要頑強抗擊宋朝的十萬兵馬,不要讓宋軍來踐踏莊稼,祈願糧食豐收)。待村口祭祀完畢,由主祭師文向武帶隊,參加祭祀活動的各族群眾一路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到達田邊後,祭祀隊伍有序的到周邊的田埂上插彩旗(因彩旗顏色鮮豔,來防止蝗蟲等其它蟲類來殘害莊稼),祈願當年戰死在這片土地上的宋軍鬼魂不要變成蝗蟲來殘害莊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所有祭祀活動結束後,前來參加祭祀活動的各族群眾在村裡的活動廣場進行精彩的文藝表演。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儂智高畫像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儂智高廟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村民將豬趕往祭祀現場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生豬肉祭品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 祭祀開始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祭品花糯米飯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祭祀隊伍一路持刀弄棒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村民在田邊插上彩旗現場

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舉行六郎節祭祀活動

圖為:村民在田邊有序的插上彩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