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日報整版報導《風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縣脫貧攻堅紀實》

“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打攻堅戰的關鍵是人。” ——題記

——沐川縣脫貧攻堅紀實

乐山日报整版报道《风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建和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乐山日报整版报道《风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新凡鄉村組公路網

乐山日报整版报道《风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核實貧困戶信息

乐山日报整版报道《风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組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暨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乐山日报整版报道《风雨兼程 人民至上——沐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黨員志願服務隊在行動

這是一個脊樑般的群體,他們是脫貧路上老百姓的主心骨。這是一個前赴後繼的群體,他們是脫貧攻堅的排頭兵。

6年堅韌不拔,6年夙興夜寐,4000多名黨員幹部領頭接力跑。脫貧攻堅,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沐川縣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1年納入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以來,6年接力扶貧,6年精準攻堅,沐川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50328人減少到2017年的2205人,貧困發生率由23.4%下降到1.06%;農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由2012年的6038元提高到2017年的13082元,5年實現翻番,從全省31個盆周山區縣第14位上升到41箇中低收入縣(區)第1位;

區域發展圍繞精準扶貧發力,“生態發展、綠色崛起”成果斐然。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1年的71.5%提高到現在的77.34%,成功創建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建設試點縣。

“縣級黨委是全縣脫貧攻堅的總指揮部。”——6年如一日,沐川縣黨委政府帶領全體黨員幹部,撲下身子真扶貧,飽含深情扶真貧,鞠躬盡瘁踐行初心誓言:

扶貧路上,始終有我;

風雨兼程,人民至上!

你是我最深的牽掛

——信念,閃耀在脫貧攻堅的星空。擔當,篤定在脫貧攻堅的征途。

“向書記,我娃兒是讀高中還是職中喃?”

“杜書記,快來屋裡坐!”

“阿洪書記,謝謝你!”

“霍書記,你又來了哇!”

……

清涼初夏,綠茵滿地,萬物生長。走在沐川的田野鄉村,隨處可以聽見熱情的村民在跟扶貧幹部打招呼,那份熟識與親切如同家人。

“他們比親人還親!”貧困群眾陸續脫貧,信賴感激溢於言表。

站在黃金坎,平頂寺和湧動的雲海就在眼前。樂山市司法局派駐沐川縣高筍鄉安坪村“第一書記”師玉容的內心也如這翻卷的雲霧,感慨萬千——快3年了,自己的心血早已紮根在安坪這片土地,安坪村的父老鄉親也早把自己當作最親的女兒,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擰成一股繩,向貧困宣戰,向窮困說“不”。近3年俯首躬耕,1000多個日子相濡以沫,今天的安坪村,師玉容和鄉親們共繪的藍圖正在成為現實:以田園新村聚居點為核心,以千畝李子園、百畝桃花寨為賞花摘果基地,精心打造紅色文化、平安文化、農耕文化,“春賞花、夏垂釣、秋摘果、冬泡湯”漸入佳境,農旅融合美美與共。民生之花、產業之花、文旅之花、精神之花並蒂開放,“拼命三郎”“種‘花’書記”是鄉親們頒給師玉容的“勳章”。

“腳踏基層地,心中存大愛。只要你把老百姓和貧困戶當親人,相互尊重和理解,許多工作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史扎阿洪,沐川縣委黨校派駐炭庫鄉太平村扶貧“第一書記”。“我聯繫的貧困戶可不只4戶哦,全村73戶貧困戶都是我聯繫的,他們的脫貧奔康我都責無旁貸。”歷史專業的阿洪畫了一張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佈的“阿洪地圖”,將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裝在心中。循著這張地圖,阿洪一步一個腳印,訪遍貧困群眾,走遍田間地頭。搬來“孃家”縣委黨校,阿洪先後組織了獼猴桃管理培訓、鄉村法律宣講、感恩教育、省婦聯的婦女兒童之家培訓、農民夜校、“我的脫貧故事”宣講、主題黨日活動等學習培訓,不斷提升老百姓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我發展意識,減少等靠要懶惰心理,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頭戴草帽,腳蹬草鞋,步履匆匆;善解難題、辦實事、謀發展。這是沐川縣國土局派駐楊村鄉新壩村“第一書記”霍超志定格在村民們心中的形象,大家親切地叫他“草鞋書記”。“訂製”的草鞋出自村裡貧困戶之手。穿著輕便接地氣的草鞋,霍超志跑遍全村11個村民小組,收集到產業發展、道路建設、飲水安全、環境整治、住房保障等30多個問題,梳理形成問題臺賬並分解落實。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發展,他請來樂山通貿有限責任公司、樂山市蔬菜協會,積極探索“企業+村委(合作社)+農戶”合作新模式;請來省旅遊規劃專家實地考察指導;協調縣水務局和金惠公司,新鋪設13公里飲水管道工程,解決了新壩村9組55戶249人飲水難題;墊資解決新壩村貧困戶邱興貴、張先田等4戶農房改建;協調爭取“孃家”縣國土局扶貧資金6.57萬元……

不僅是“第一書記”們。在沐川,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是扶貧中堅,他們風裡來雨裡去,“5+2”“白+黑”是日復一日的尋常。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信念,閃耀在脫貧攻堅的星空。

“你是我最深的牽掛!”擔當,篤定在脫貧攻堅的征途。

因為有你們

——消除貧困的征程上,不僅夯實了物質基礎,更振奮了彷徨孤單的心靈,點燃了從無助到憧憬的希望。

“我是幸運的孩子,是精準扶貧政策讓家境貧寒的我能夠幸福地學習,快樂地成長。我向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一家的政府工作人員、村上幹部、學校的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我成長的路上,感謝有你們!今後,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爭取以更大的進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你們的關愛。我也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儘自己微薄的力量,讓這份關愛繼續傳承下去,去溫暖更多的人!”感恩奮進,知恩圖報,沐川縣底堡學校五年級1班鄧河燕作文裡的詞句溫暖人心。

年邁患病的爺爺、長期又要做農活又要照顧家人的奶奶、長期生病沒有勞動力的伯父、長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因病致貧,小河燕一家生活困苦。2016年,小河燕一家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受到多方的關懷幫助:提供雞鴨養殖,鋪水泥壩,蓋新房子……如今,小河燕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伯父一起搬進了漂亮的新家,她也成了品學兼優的三好生和班長。不再為家庭貧困和生活費發愁,安心學習讓她充滿幸福。

就在幾天前,沐川縣人民檢察院收到一封署名“楊村鄉村民張麗娜”的書信。這封近2000字的書信,述說著脫貧路上的魚水深情:

“假期回到家鄉,大大小小的水泥路明亮亮地展示在眼前。前年回家的時候,看到通往山坡上的公路,感覺好興奮、好意外,山坡上做農活的地方居然也修好了公路。回家跟爺爺提起這個事,他樂呵呵地說:‘黨的政策好啊!’”

“2011年開始,‘檢察院’這三個字便進入了我的生活……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被上帝遺忘的人,爸爸離開我,又被母親遺棄,讓我的生活如此窘迫。他們的出現,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光芒,讓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從低保到貧困補助,從精準扶貧到易地扶貧搬遷,檢察院的叔叔阿姨們代表黨和政府在最大力度上給了我們幫助。如果沒有你們,我可能沒有繼續深造的機會;如果沒有你們,我們可能依然住在那個風雨中飄搖的屋簷下;如果沒有你們,我們可能早在生活的困境中失去了信心。感謝這一路的相伴,感謝這一路的扶持,感謝檢察院所有的工作人員,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國家!”

而今,張麗娜就要順利地本科畢業了,對人生價值也有了新的思考:“在這個不斷髮展的時代,我深知知識的欠缺,所以無論在何時,都依然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地自我強化,為以後能更好地服務社會而做準備。”

真情育真心,黨心連民心。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因為有你們,讓我的人生不再孤單;因為有你們,讓我的生活不再窘迫;因為有你們,讓我的意志不再落魄;因為有你們,讓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貧困家庭孩子的情真意切,動人心魄。消除貧困的征程上,不僅夯實了物質基礎,更振奮了彷徨孤單的心靈,點燃了從無助到憧憬的希望。

鞠躬盡瘁只為你

——滿懷扶貧執念,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捧著一顆初心。

沐川縣沐溪鎮陽雀村,二組“石花屋基”2號聚居點,一排18棟青瓦白牆的新居整齊整潔,在綠樹青山的映襯下格外清爽美麗。建檔立卡貧困戶馮祖海去年9月搬進了這裡的新家。

“以前做夢都想不到會住上這麼好的新房子。沒有向隊長的努力,這心願恐怕還得再等個10年!”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馮祖海夫妻倆更加懷念“向隊長”。“她走之前才來我新房裡看過,還叮囑我搬家時要早點喊她,好幫我熱鬧一回,沒想到卻是最後一面。”話語間,夫妻倆幾度哽咽。

“向隊長”名叫向傳平,2013年代理陽雀村二組組長職務,2017年3月起擔任陽雀村村委委員、文書會計、婦聯主席、二組組長。2017年9月21日,向傳平在騎摩托車趕往鎮政府上交扶貧資料時,發生交通事故,46歲的她不幸因公殉職。

“沒有她帶領大夥衝鋒在前,村裡哪有今天的新氣象!”撫今追憶向傳平,陽雀村村民仍悲痛不已。

2016年,陽雀村等來了期盼3年的雙掛鉤新村聚居點項目。對此,向傳平既喜又憂,喜的是能讓該村二組20戶農戶住上新房子,憂的是聚集點建設將面臨佔地、青苗補償、繳納保證金和建房款、施工建設等一系列難題。“一定要讓大家住進新房子,開啟新生活。”聚居點建設伊始,她便挨家挨戶走訪宣傳,白天吃了“閉門羹”,晚上接著再去。

“磨破嘴皮子不如干給村民看。”向傳平第一個帶頭拆掉了自己投資15萬元,才裝修5年的2層樓房。別人說她傻,她卻說:“如果這點犧牲能換來聚居點的早日建成,值!”在她的努力下,聚居點落實佔地、規劃設計、施工監管、矛盾調處、服務協調等工作推進得井然有序,2號聚居點成為該村3個聚居點中第一個完成徵地協調、第一個完成保證金繳納、第一個成立聯建委員會、第一個順利建成的新村示範點。

2017年,陽雀村要完成3個聚居點新建及配套設施,130多箇舊房拆舊復墾,6.5公里村組道路,柑橘、藤椒、無花果等6個產業項目,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項目多、任務重、時間緊,身為二組組長、村文書會計、村婦聯主席、陽雀農業公司文秘的她,一人肩負4份工作,“5+2”“白+黑”成為工作常態。雖然身心面臨極大考驗,但憑著內心的責任與擔當,向傳平無怨無悔。

“她生前經常和我說,一個交通不便的落後村,要想發展,就好比萬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得受盡千般苦,走過萬般難。如今,陽雀村的一個個夢想正在實現,她卻一去不回來……”談及向傳平,曾擔任過陽雀村黨支部書記的徐伯松眼含淚花。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扶貧路上老黃牛”唐方雄,沐川縣統計局幹部。因長期超負荷工作,2017年7月25日中風倒在扶貧崗位上,送醫院檢查治療,確診為骨髓癌晚期。同年9月初,54歲的唐方雄永遠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嘔心瀝血的扶貧事業。感念唐方雄,沐川利店鎮三河村村民孫加忠眼眶泛紅:“老唐幫助我申請到3萬元小額貸款養羊,協調土地建羊圈,還推薦我學習養殖技能。沒有他的幫助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曾經自暴自棄、遊手好閒的孫加忠,如今一心撲在生產上,日子越過越歡喜,一切正如老唐生前所願。

犍為縣中醫醫院針灸理療科90後醫生胡小龍,同事眼中“有家國情懷而情傾扶貧大業,甘於奉獻的好青年”。2017年2月,醫術精良的他由樂山市衛計局派駐沐川縣鳳村鄉衛生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2月27日15時許,胡小龍拿到醫療耗材和藥品,騎上摩托車匆忙趕回鳳村鄉衛生院籌備針灸理療室建設,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因公殉職……這一天,正好是他26歲生日。滿懷扶貧援助執念的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捧著一顆初心。

我要脫貧

——日子越過越好,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2016年樂山市“扶貧日”晚會領獎臺上,一位身高約1.50米的青年受到禮讚。作為全市身殘志堅的脫貧典型,曾文才獲評“感恩自強人物”。

曾文才是沐川縣沐溪鎮前光村三組村民,年幼因高燒導致左腿失能,肢體一級殘疾,家中有70多歲常年患病的雙親需要贍養,2015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黨委政府和扶貧幹部幫扶下,曾文才拿到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建起150平方米標準化豬舍。2015年至今,曾文才養豬總收入7萬多元,還清了之前欠下的4萬多元外債,第一次有了4萬元積蓄,一舉摘掉貧困帽子,他流下激動喜悅的淚水。

“政府前前後後給我太多幫助,扶貧幹部們比親人還親。我不僅要脫貧,還要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好!”曾文才致富信心滿滿,對近兩年巨大的變化如數家珍,“家門口泥濘彎曲的小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政府出資給父母和我購買了農村醫保,父母住院一分錢沒花;補貼6頭母豬費用5200元,種植8畝竹筍補助4000元,改造住房補助15000元……日子越過越好,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度推進,貧困群眾主體意識和自我擔當逐漸覺醒,內生動力日益崛起,實現著“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深刻改變。

“誰無三災兩難,只要自己不垮,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沐川縣幸福鄉月壩村村民劉中國,因病因災致貧,2014年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醫保和易地扶貧搬遷等好政策,讓劉中國重新燃起了希望。

村兩委幹部和第一書記石宇三天兩頭跑他家,商量如何搞好生產。2015年種下3畝核桃,2016年種下2畝秣禾筍,一分錢沒花,鄉村兩級黨員志願隊幫他義務栽種。

“核桃和筍子長勢良好,今年2畝核桃起碼收入6000元,明年筍子可以初採了,以後一年可以穩定收入2萬元以上。這都是託黨的扶貧好政策的福啊!”“黨的政策好,但該是扶貧不扶懶,扶志氣不扶‘眼氣’。我不能讓娃兒和鄉親們看不起,好日子就該在自己雙手上。”2015年順利脫貧,精神抖擻的劉中國像換了一個人。

“你看哇,我們月壩村,受益的又豈止我一個呢?僅僅一年光景,10多公里的水泥公路通車了;新村委、聚居點立起來了,大家開心住樓房了;文化大院興起來了,喇叭鑼鼓響起來了,電影定期有人放映,老人有了健身器械,孩子們可以進閱覽室看書……我們自己也打趣說‘從糠籮兜跳進了米筐子’了。現今,農民夜校開起來,不管是不是貧困戶都動起來,大家也不再扯皮吊筋了。張三看水,歐廣金護林,王建國掃地……就連以前最不愛乾淨的五娘也怕上‘黑榜’,看見一點垃圾都撿起來放進筐。我現在身體好點了,聚居點的水電氣有點啥毛病,我必須全包了!”說起村裡從物到人翻天覆地的變化,劉中國神采飛揚。

“我名叫中國,想圓箇中國夢,我有機會入黨嗎?”面對無比信賴的幫扶幹部,劉中國漲紅著臉脫口而出。自強不息的信念,更高追求的的信仰,綻放在劉中國的臉龐。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戰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決戰決勝,情比金堅。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白+黑”連著“5+2”,沐川縣4000多名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帶領群眾奮力脫貧攻堅,2017年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和第三方評估,即將迎來國家驗收。

快馬加鞭未下鞍,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硬戰。眼下,沐川縣全體黨員幹部正結合“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深入推進“大走訪、全覆蓋”,對照省、市、縣反饋問題逐一整改,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確保2018年再減貧800人,將貧困發生率降到0.68%以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在樂山4個貧困縣中率先脫貧摘帽。

新時代扶貧壯歌,迴盪在沐川的山山水水。

(本文圖片均由沐川縣委組織部提供)

轉自:沐川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