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伏徵稅意向反覆變臉 對中國企業影響較小

印度光伏徵稅意向反覆變臉 對中國企業影響較小

中國作為印度最大的組件來源國的同時,印度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場。2017年,國內出口印度的組件總量為9.46GW,佔出口總量的24.96%。

印度光伏制裁調查再起波瀾。

7月17日早間,路透社報道稱,印度貿易部7月16日在向政府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建議,對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徵收25%的關稅,為期一年,以抵抗其認為的對印度本國太陽能設備行業構成的威脅。

同時,記者查詢發現,有媒體發佈有關“印度光伏保障措施案終裁”的信息,並附上了文件截圖。

文件顯示“印度光伏保障措施案作出終裁,貿易救濟總局建議以首年25%,次年上半年20%、下半年15%的稅率,對進口電池片及組件徵收兩年的保障措施稅。由於中國和馬來西亞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單獨對印出口不超過印度總進口的3%,合計對印出口不超過印度總進口的9%,可以免除保障措施稅”。

不過,截至發稿,記者暫未在印度光伏保障措施案調查主體——印度保障措施總局(DGS)官方網站上查詢到相關文件。關於正在進行的調查,文件只顯示今年1月的初步調查結果。而新的擬議中的關稅遠低於DGS今年1月建議的70%。

 反覆變臉

上述文件顯示,保障措施將會在常務委員會(Standing Board)同意,且財政部發布徵稅令之後開始執行。也就是說,這項措施依然沒有敲定。

此次保障措施調查始於2017年底,隨後,我國機電商會立即召開應訴協調會,組織56家企業進行無損害抗辯。但在之前的2017年6月,印度財政部長Hasmukh Adhia在專門的GST Twitter賬戶中表示,太陽能組件將會被徵收5%的商品及服務稅(GST),新稅率從2017年7月1日開始實施。

今年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總局(DGS)還是公告宣佈了對該保障措施的初步調查結果,建議印度政府在最終結果確定前,對進入印度的光伏產品(無論是否封裝成組件,也就是說包括晶體硅電池及組件、薄膜電池及組件)徵收70%的防衛性關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為期200天。

兩個月後,印度方面再次“變臉”,3月23日,印度商工部發布公告,決定終止對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這引起了印度太陽能製造商協會(ISMA)的不滿,他們寫信給商務部,贊成DGS建議對進口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徵收70%的關稅。

但這項建議並沒有獲得相關回應,據6月初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政府已決定不對從中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徵收臨時保障稅,否決了此前徵收70%關稅的建議,“印度再生能源部長AnandKumar向媒體證實,目前不會施行保護關稅”。據印度經濟時報6月報道,印度財政部下屬的保障監督常設委員會也剛決定,不需要徵收此類關稅。

但令業界疑惑的是,印度商務部下屬的印度貿易救濟總局(DGTR) 還是在6月26日舉行公開聽證會,討論對進口太陽能設備徵收70%的保障關稅。會上ISMA再次要求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實施95%的保障稅,以保護國內製造企業免遭廉價進口商品的損害。

印度不同利益團體的立場顯然大相徑庭,事實上,印度對於光伏產業加徵關稅一事糾結已久。

早在2012 年 9 月 15 日,繼歐美對我國光伏產業輪番提出“雙反”調查後,印度也提出雙反調查申請。

2014年,印度財政部決定不執行印度商工部對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美國、馬來西亞的進口光伏產品的反傾銷最終徵稅裁決,此案在經歷了21個月後最終以不徵稅結案。但印度方面後續又陸續宣稱將對進口光伏產品進行雙反。

近幾年,印度已經成為除了中國、美國的第三大光伏市場,2017財年印度的新增光伏裝機約為9GW,2018財年,光伏建設規劃將高達11GW,印度政府計劃實現2022年100GW的光伏裝機目標。不過,印度光伏市場對進口光伏組件依存度高,有近85%的光伏產品來源於進口。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紅煒告訴記者,印度的市場是近幾年最有競爭、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印度也一直希望建立自己的產能,但到目前為止並未有特別大的提升,反而現在很多中國光伏企業到印度去建廠。

 影響有限

中國作為印度最大的組件來源國的同時,印度也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場。2017年,國內出口印度的組件總量為9.46GW,佔出口總量的24.96%。

雖然印度方面舉棋不定,但對於中國光伏企業來說,依舊會有些許影響。不過,更多企業在此前早有準備,在海外合作建廠是普遍的選擇。協鑫集成、天合光能、晶澳等都在印度與相關公司合作建設了生產基地。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今年5月表示,印度已經成為了天合光能的核心目標市場。印度新能源行業知名諮詢公司Bridge to India 最新發布的《國家太陽能產業地圖報告》顯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憑藉25.7%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同行競爭對手,成為2016年印度市場最大組件供應商。

過去一段時間,隆基樂葉為印度供應了多個百兆瓦級光伏電站的單晶組件。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18年1月-5月,隆基樂葉組件印度累計出貨第一。

針對印度徵稅後可能帶來的影響,隆基樂葉國內營銷經理賀強告訴記者,其實對隆基的影響不是很大。

“因為本地組建工廠,等於實際出口的量很少,因此關稅的影響不大。印度市場佔隆基的海外市場佈局也比較小。”賀強說。

紅煒則表示,“雖然國內外的政策因素會使企業壓力更大,但未必是壞事。市場環境增加了壓力,但是對競爭力強的企業或早有準備的企業其實是好事,對臨時要去向海外、向印度擴張的企業,自然不是好事。中國光伏產業之所以要整合,就是因為我們供大於求,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太多了。”

所以,印度加徵關稅也並沒有引起國內企業的太大反響,與之前2012年的美歐雙反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2011年的時候,我們的光伏產品出口佔總產量的95%,但經過‘雙反’後,出口佔比萎縮至30%-40%。但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總體的出口水平應該在50%,目前的比例是不合理的,不利於應對風險。”紅煒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18年9月的臨近,歐盟針對我國雙反的政策即將到期,歐盟委員會將決定是否撤銷或延長這些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