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難,騎行傷,各家都在找什麼出路?

昨天(7月5日),朋友圈安利得沸沸揚揚的《我不是藥神》終於公映了,首日票房就突破了3億元。據貓眼專業版顯示,票房破2億用時12小時38分,票房破3億用時20小時29分。截至昨日晚間24點,票房已突破3.23億元。這是一部能和觀眾產生共鳴的電影,擊中了社會現實問題——看病難,用藥貴。令人感動的是,這部喜劇雖然有一個悲劇內核,但電影的基調並不晦暗,留給觀影者的是希望。

除了電影,7月話題度較高的便是打車難了。進入七月以來網約車叫車難的現象再次出現,有不少用戶反應遇到了半小時沒司機接單、非高峰時段也要排位等候的情況。

對於近期打車難現象,滴滴方面對騰訊《一線》回應稱:“近日平臺收到很多用戶反映由於供需失衡,北京部分地區高峰期打車成功率下降,等待時間變長,我們深感抱歉,在此也提醒廣大用戶儘可能提前規劃出行方式,更多通過預約或拼車出行,成功率會相對高一點。”其他網約車平臺暫未回覆。

用戶打不著車,平臺還在貼著錢。

日前,藍鯨TMT報道稱,據一位接近美團的投資人透露,美團打車每月虧損5000萬美金,以維持南京、上海的市場份額。對此,美團方面回應稱“消息並不屬實”。

騰訊《一線》此前曾報道,美團打車單均補貼為20元左右,當時美團方面未對此回應。去年底,美團打車宣佈其日訂單量突破10萬單,若按照此數字計算,當時美團打車在南京一天的補貼達到200萬元。

不止是網約車,在出行領域,共享單車也很尷尬。

前段時間,摩拜公司宣佈為期半個月的廣州河涌大作戰即打撈共享單車行動結束,共撈起1178輛共享單車,61%為摩拜。而另一共享單車ofo小黃車從今年4月份就著手在河涌打撈工作,截至目前,ofo共打撈近2000輛共享單車。從河中撈出的共享單車一共3000多輛。

這兩家企業分別告訴羊城派記者,目前主要配合政府部門做減量工作,不會有新車投放來置換報廢車輛。

不過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誰扔的?

在這個出行難的節點,不少網約車企業已經開始有了別的打算,除了押注專車之外,滴滴還入局了金融、外賣、汽車後服務等。而小黃車也開始另謀出路了

ofo近日在app上新增新聞信息聚合功能模塊“看看”。

ofo方面稱,“ofo看看”主要推介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提供的原創內容,開設了看點、圖片、視頻、體育、財經、社會、科普、讀報等頻道。

ofo創始人戴威表示,“ofo看看”的創意,源於去年以來ofo黨委與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成功開展的一系列正能量傳播活動。

ofo此舉是否意味著承認光靠單車是吃不飽的?

5G一直是充滿了人們期待的話題。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根據週五(6月29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屆時中國的5G用戶數將達到4.3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和全球TD-LTE倡議(GTI)發佈聯合報告稱,作為一個多年計劃的一部分,三家中國移動運營商目前正在進行5G實地測試,該計劃包括5G研發、5G網絡部署,以及在2020年之前推出5G商用。該報告是在正在舉行的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發佈的。

來看看本週的融資情況,本週B輪前融資共發生88起,出現爆發。其中,企業服務和生活領域仍然是發生融資時間最多的領域,並且本週與其他領域拉開的差距較大。另外,本週區塊鏈融資比較偏多。

打车难,骑行伤,各家都在找什么出路?

本週過億的融資有7筆,其中大多集中在教育和生活消費領域。以下是具體的融資列表

打车难,骑行伤,各家都在找什么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