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骑行伤,各家都在找什么出路?

昨天(7月5日),朋友圈安利得沸沸扬扬的《我不是药神》终于公映了,首日票房就突破了3亿元。据猫眼专业版显示,票房破2亿用时12小时38分,票房破3亿用时20小时29分。截至昨日晚间24点,票房已突破3.23亿元。这是一部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击中了社会现实问题——看病难,用药贵。令人感动的是,这部喜剧虽然有一个悲剧内核,但电影的基调并不晦暗,留给观影者的是希望。

除了电影,7月话题度较高的便是打车难了。进入七月以来网约车叫车难的现象再次出现,有不少用户反应遇到了半小时没司机接单、非高峰时段也要排位等候的情况。

对于近期打车难现象,滴滴方面对腾讯《一线》回应称:“近日平台收到很多用户反映由于供需失衡,北京部分地区高峰期打车成功率下降,等待时间变长,我们深感抱歉,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尽可能提前规划出行方式,更多通过预约或拼车出行,成功率会相对高一点。”其他网约车平台暂未回复。

用户打不着车,平台还在贴着钱。

日前,蓝鲸TMT报道称,据一位接近美团的投资人透露,美团打车每月亏损5000万美金,以维持南京、上海的市场份额。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消息并不属实”。

腾讯《一线》此前曾报道,美团打车单均补贴为20元左右,当时美团方面未对此回应。去年底,美团打车宣布其日订单量突破10万单,若按照此数字计算,当时美团打车在南京一天的补贴达到200万元。

不止是网约车,在出行领域,共享单车也很尴尬。

前段时间,摩拜公司宣布为期半个月的广州河涌大作战即打捞共享单车行动结束,共捞起1178辆共享单车,61%为摩拜。而另一共享单车ofo小黄车从今年4月份就着手在河涌打捞工作,截至目前,ofo共打捞近2000辆共享单车。从河中捞出的共享单车一共3000多辆。

这两家企业分别告诉羊城派记者,目前主要配合政府部门做减量工作,不会有新车投放来置换报废车辆。

不过让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谁扔的?

在这个出行难的节点,不少网约车企业已经开始有了别的打算,除了押注专车之外,滴滴还入局了金融、外卖、汽车后服务等。而小黄车也开始另谋出路了

ofo近日在app上新增新闻信息聚合功能模块“看看”。

ofo方面称,“ofo看看”主要推介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提供的原创内容,开设了看点、图片、视频、体育、财经、社会、科普、读报等频道。

ofo创始人戴威表示,“ofo看看”的创意,源于去年以来ofo党委与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成功开展的一系列正能量传播活动。

ofo此举是否意味着承认光靠单车是吃不饱的?

5G一直是充满了人们期待的话题。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根据周五(6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届时中国的5G用户数将达到4.3亿,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和全球TD-LTE倡议(GTI)发布联合报告称,作为一个多年计划的一部分,三家中国移动运营商目前正在进行5G实地测试,该计划包括5G研发、5G网络部署,以及在2020年之前推出5G商用。该报告是在正在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发布的。

来看看本周的融资情况,本周B轮前融资共发生88起,出现爆发。其中,企业服务和生活领域仍然是发生融资时间最多的领域,并且本周与其他领域拉开的差距较大。另外,本周区块链融资比较偏多。

打车难,骑行伤,各家都在找什么出路?

本周过亿的融资有7笔,其中大多集中在教育和生活消费领域。以下是具体的融资列表

打车难,骑行伤,各家都在找什么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