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有哪些高逼格的元老級人物?

黑夜-酒-哃荇


民國時期國民黨高逼格的元老級人物那就要狠狠往前捯飭,我看到下面有人說光復會蔡元培什麼,同盟會誰誰誰,這些都是小蝦米,在民國時期都屬於後輩。

國民黨的前身是同盟會,而同盟會是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合併而成的,華興會成立1904年是黃興、宋教仁這一支的,光復會成立1904年是蔡元培、陶成章這一支的,而最元老級的當屬1895年孫中山成立的興中會了,這些人才是後來國民黨的高逼格級人物,全是跟孫中山同期的60後,元老級。

圖為林森。

林森(1868-1943年)福建福州人,1898年加入興中會,辛亥革命時在江西九江響應起義,孫中山時期任外交部部長和福建省長等職,國民政府時期任常委,後來任國民政府主席,此人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件並積極抗日,1943年去世時,在陪都重慶舉行國葬,臨終前反覆囑咐蔣介石:務必光復臺灣!

圖為陳少白。

陳少白(1869-1934年)廣東江門人,興中會創始人之一,1899年在香港創辦革命第一份報紙《中國日報》,孫中山時期擔任總統顧問,人稱“國叔”。後來因厭倦了內部鬥爭而辭官回到江門建設家鄉,期間粵系軍閥陳濟棠幾度登門請其出山,1934年陳少白病逝於北京,國民黨用艦艇從海上運回廣東安葬,時任國民黨主席林森題字,最高法院院長居正主持祭奠。

陸敬科(1863-1945年)廣東佛山人,輔仁文社的創始人之一,輔仁文社成立於1892年,1895年併入興中會,陸敬科是孫中山的老師,此人決對是元老級裡面的骨灰級人物,臨時政府時擔任過外交部部長,後來擔任廣東海關總署,退休後回佛山專心著作,1945年病逝。

《水滸傳》有四大寇,也就是宋朝廷通緝四大反賊,而清末也有四大寇,圖為四大寇合影,左起為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後立者為香港西醫書院學生關景良,不在四大寇之列。

尤列(1866-1936年)廣東順德人,1895年興中會創始人之一,策劃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等,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就是此人與陸皓東繪製的,孫中山時期任顧問,後來因與胡漢民政見不合而辭官居香港。


圖文繪歷史


活了101歲的國民黨元老張群

張群,字嶽軍,出生在官宦之家。十九歲時,考入了保定軍官學校速成班,錄屬步兵第二隊。他與當時二十一歲的蔣介石同為校友,但蔣介石在炮科學習,兩人並不認識。

次年,張群與蔣介石同赴日本學習深造,在東渡的船上兩人相識。談論交際之間,相見恨晚。張群自嘆不如,對蔣極為佩服。為此,在日本振武學堂學習時,張群把原來學步兵科改為與蔣介石一樣的炮科。期間,張群與蔣介石都追隨孫中山而加入了同盟會,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也是張群后來官運亨通的契機。
然而軍校畢業後,張群沒有從事軍旅生涯,而是在政學系頗有斬獲。北伐時,張群任蔣介石總司令部的總參議,成為蔣最親近的幕僚之一。張群為其出謀劃策、四處遊說,極力拉攏黨政界各方官員,為蔣介石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盡心盡力。張群先後擔任同濟大學的校長、上海市市長、湖北省主席、外交部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成都行轅主任及四川省主席等職。
對日外交是國民黨政權外交關係的四大支柱之一,國民黨的對日外交一直是由張群主持。正如他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在這七十年的中日關係上,我可以說是淵源最久、接觸最多的一個……我幾乎無役不從。
抗後時,張群負責與中共談判。作為三人小組成員之一,與周恩來、馬歇爾正式簽訂了雙方停止衝突,恢復交通的命令。然而筆墨未乾,內戰又重開啟。
解放戰爭後期,張群任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及西南軍政長官。1949年底,張群到昆明為遊說雲南省主席盧漢繼續反共時,被宣佈起義的盧漢扣留。由於盧漢與張群私誼較深,後被盧漢放回,使之逃回臺灣。
到臺灣後,張群先後任一些如行政院設計委員會委員、總統府資政等閒職。
張群對養生之道頗有研究,還編著了 “不老歌”“酒經”等養生經驗和養生哲學的文章。1990年底,張群病逝,終年101歲。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國民黨的元老不少,但高逼格的元老數量並不多。

高逼格的元老要符合幾個條件:一是資歷要老,加入國民黨要早,最好是早期就跟隨孫中山;二是逼格要高,位高權重,影響力大;三是死的要晚,否則就沒有“老”字之說了。

在破曉君看來,以下幾位,妥妥的國民黨高逼格的元老。

高逼格元老之一,張靜江



張靜江(1877--1950),是早期就追隨孫中山的人之一,別人只是追隨,而張靜江不僅將自己的人放到了孫中山的“船上”,將錢也帶到了“船上”,因為他家有錢。

除了跟隨國父之外,張靜江也和蔣介石拜了兄弟,為蔣介石的崛起也是出人出力。

像這樣,連續能成功輔佐兩任領袖的人,並不多見。



孫中山稱他為“二兄”,蔣介石則稱他為“革命導師”。

張靜江一生當中,做過國民黨的財政部長,開辦過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做過全國建設委員會主席,做過國民黨省政府主席;甚至做過國民黨政治會議主席,以及國民黨常委委員會主席。

張靜江絕對是高逼格的元老。

高逼格元老之二,汪精衛



無論你喜不喜歡,無論你同不同意,汪精衛(1883--1944)都是國民黨高逼格的元老。

早年在日本,就參加了同盟會,而且孫中山很欣賞他。

1910年組織刺殺清攝政王,失敗後被捕入獄。出來後不久,去了法國。

1919年開始,應孫中山邀請回國,開始在國民黨政府任職。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擔任了國民黨政府主席,除了沒有軍權,其它的都有了。

和蔣介石數次的交鋒,都沒有取得勝利。最後只能屈居蔣介石之下。

在建立偽政府之前,汪精衛絕對算是很有影響力的元老級人物,也絕對能稱得上是高逼格。

高逼格元老之三,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早年先後加入了光復會和同盟會,革命覺悟高,是書法大師,也是教育家。

1907年時,就創辦了《神州日報》、《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

從1912年起,在國民政府中,歷任交通部長、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審計院長、監察院長,特別是擔任監察院長長達34年之久,是國民黨重要的決策人物之一。

1964年,在臺灣去世。

于右任是高逼格的國民黨元老,從各方面來說,都符合,難有爭議。



國民黨有影響力的元老還有戴季陶、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等,但能符合資歷老、地位高、影響力大的,非上面三位莫屬。


藍風破曉


在這裡我想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同盟會的元老、孫中山的左膀右臂、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以及引路導師、腳踏黑白兩道、在上海灘混跡數年就已經成為青幫大佬的陳其美。

陳其美是同盟會最為出名的骨幹之一,在那個年代有著很大的名聲。

陳其美年輕的時候趕上了留日的大潮,和眾多民國知名人士一樣,都在日本留過學,而在日本留學期間陳其美就接觸到了孫中山的同盟會。


陳其美在日本加入同盟會以及和蔣介石相識

孫中山的同盟會在當時是一個反清組織,與曾經的很多反清組織比如洪門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開始時勢力太過於渺小,發動幾次起義都沒有任何作用後,孫中山就開始在國外流亡了起來。

而當時日本作為中國留學生、進步青年最多的國家,自然就成為了孫中山重要的勢力發展的,他在這裡吸納了很多同盟會的會員,壯大了自己的隊伍,陳其美就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加入同盟會的。

剛開始加入同盟會的陳其美並不是很亮眼,在同盟會中也一直保持著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況,雖然混的不是很出彩,但是他在這裡卻收穫到了一票小弟。

其中以蔣介石後來的成就最大,蔣介石因為感受到了陳其美個人魅力的風采,所以就和他結拜為兄弟,成為了為陳其美鞍前馬後效力的小弟,也經陳其美的介紹,蔣介石最終加入了同盟會,人生髮生了小小但是意義重大的轉變。


(年輕時的蔣介石)

回國後陳其美在上海灘青幫門派中混得如魚得水

陳其美的人生髮跡是在從日本回到上海之後,原本在同盟會中平平無奇的陳其美一回到上海,立馬綻放出了亮眼奪目的光芒。

他先是憑藉著自己非常善於與人打交道的特長慢慢接觸到了上海青幫的大佬們,最後通過陳其美個人的運作,他在拜一個上海大字輩長老為老頭子後,通過自己個人獨特的個人魅力,也成為了青幫大字輩的長老。

其實陳其美是一個混跡江湖的天才,他經常出入各種酒館、茶館、窯子,用自己極富江湖特色的打交道手段收穫、折服了眾多的青幫好手,使得他們願意提攜自己、幫助自己。

然後他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飛沖天,成為了影響上海青幫的幾大人物之一,最後他通過上海青幫的力量,為同盟會的抗清事業獻出了一份力量。

雖然陳其美的主業是同盟會成員,但是真正對他人生產生作用的,卻還是他在青幫中的勢力。

也因為陳其美在上海的地位與勢力為同盟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以前一直沒注意到陳其美的孫中山也注意到了陳其美。

他開始提高了陳其美在同盟會中的位置,賦予了陳其美更高的地位,使得陳其美成為了同盟會中的元老,成為了孫中山自己的左膀右臂。

青幫的勢力雖然龐大,但對於推翻清朝來說卻還是太過於杯水車薪,沒有太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陳其美想了無數的辦法,做了無數的嘗試,最終也沒有太過於出色的成效。

陳其美結識霍元甲,創辦了精武體操會

不過陳其美的眾多方法中有一個方法很有必要提一下,因為這個方法涉及到了一個在現代影視劇中非常出名的人物,那就是涉及到了霍元甲。

霍元甲是天津人,他在來上海與人比武后就經人介紹和陳其美認識了,在陳其美瞭解了霍元甲的武藝後,陳其美就開始有了創辦精武體操會的想法。

(霍元甲)

霍元甲被陳其美聘請成為了精武體操會的武術教官,負責向體操會的成員們傳授武藝,好使體操會的成員們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而精武體操會除了練習武藝之外,還有著專門的軍事人才負責教導體操會成員們練習軍事知識。

在陳其美的想法中,只要精武體操會創辦成功,在第一階段將會培養出50名素質良好的學生,然後這50名學生再開枝散葉,每個人再繼續培養50名學生,只要沿著這個道路發展下去,再過不到十年精武體操會就將會擁有1000萬名的反清戰士,到時候推翻清朝就非常輕而易舉了。

不過陳其美的想法還沒完成,沒過多久霍元甲就因為被日本人下毒而亡。

清朝也在霍元甲死後一年的武昌起義中被震得搖搖欲墜,在1912年初清朝皇室被袁世凱逼迫退位,清朝至此滅亡了,陳其美心中的大業也在這諸多的變故中,最後腹死胎中,未見太大的成色。

陳其美的結局,刺殺者終被人殺

不過也因為趕上了時代的大潮,在武昌起義之後南方各省失去了牽制,因此就成為了一些人眼中非常重大的機遇,很多人僅僅糾集一幫武力不是很強大的人,滅掉了很多清朝留下來的官府,這些人在佔據了一省之地後就開始自稱都督,掌握了一省的軍政大權。

我們所知的很多軍閥如閻錫山等人都是在這個特殊時代起家的,當時上海的鎮守使就被陳其美派人暗殺了。

但是殺掉上海鎮守使後,陳其美在想成為上海督軍的過程中卻受到了同盟會的另一個元老陶成章的阻攔,因此遭受到了陳其美的殺機,被陳其美派蔣介石暗中殺害了。



(陶成章)

不過陳其美暗殺的手段多了,正所謂天道循環,屢試不爽,在後來反袁世凱的過程中,陳其美也被袁世凱派人刺殺在了一個朋友家裡。

因為陳其美對蔣介的重大恩情,因此在蔣介石發跡後,蔣介石開始提攜起了陳其美的侄子陳果夫和陳立夫,這兩人因為陳其美的關係,最後也逐漸成為了國民黨中有名的大佬。


所以說我覺得腳踏黑白兩道的陳其美可以列入這個特殊的名單中,他雖然說不上是國民黨元老中最有能力的骨幹,但卻絕對是最有“逼格”的骨幹,他被時人稱為民國第一豪俠可不是輕易說的,因為他的身上有著非常濃烈的豪俠風範,這才有了這樣的稱號。


孤客生


當年的他,和廖仲愷被稱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蔣介石也要叫他一聲“七哥”,

重慶談判的時候,毛主席、周恩來甚至還親自前往去探望他

後來他的養女和他同宗族的人結婚,生的孩子名叫丁肇中,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他便是丁惟汾。


作為一個經歷了血雨腥風的革命者和文人,丁惟汾厭倦了官場,國學素養深厚的他秉承家學,潛心從事學術研究,寫了大概50餘萬字的專著。他常常對人說,“女子最好學醫,男子應當學工科,不要成為官場中爾虞我詐的政客。”

丁惟汾是以官費進入的日本明治大學法學系,之後加入了新成立的同盟會,並被推舉為山東分會的主盟人之一,負責聯絡山東省的人。孫中山很器重丁惟汾,當時有句話叫做“唯丁是賴”,畢竟當時400多個日本留學生同盟會元,山東便佔了1/8。


武昌起義以後,丁惟汾領導濟南學界紛紛響應。辛亥革命以後,丁惟汾一直追隨孫中山,從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到護法運動。當時黎元洪為了籠絡他,還特意給他授勳章,被他斷然拒絕。

之後,更是積極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協助改組國民黨。1923年,他擔負起了北方國民黨的發展工作,第二年便發展了1.4萬名黨員,僅僅山東一省就有2000多人。由於丁惟汾在北方發展了很多國民黨黨員,後來有句話叫做“蔣家天下丁家黨”的說法。


1928年以後,丁惟汾對蔣介石非常不滿,一度關門謝客。蔣介石雖然嘴上喊著“七哥”,但是卻心存芥蒂。特別是在丁惟汾的得意門生王樂平被蔣介石暗殺以後,丁惟汾慢慢開始趨向於自保。


日軍侵華以後,丁惟汾輾轉到了重慶。當時的他只能住在簡陋的房子中,旁邊甚至還有豬圈。孔祥熙覺得這樣有點丟蔣介石總統的臉面,畢竟丁惟汾還是有國民黨政府委員等一系列頭銜的,於是只能讓他搬走。

解放戰爭以後,大陸一直想方設法挽留丁惟汾。不過由於他講義氣、責任感很強,考慮到自己門生故吏太多,要是他留在大陸,那些人在臺灣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所以最後他還是去了臺灣,並以76歲高齡去世。陳毅曾經說過:“他老先生實在不該走,還拍沒個養老的地方?”


歷史是什麼


很多人說胡漢民、陳其美、汪精衛等人。這些人確實資格很老,都是元老級人物。但他們其實都是孫中山的部下,地位肯定是低於孫中山的。國民黨內部有幾個人,是可以跟孫中山並駕齊驅的。這幾個人才是真正的“超級元老”。

國民黨前身是同盟會,它是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聯合成立的。孫中山自己的黨叫做興中會。華興會領導人是黃興、宋教仁。光復會領導人是章太炎、蔡元培。

黃興是華興會的創始人。當初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很多人很支持黃興當最高領袖。但是黃興非常謙遜,很堅定的支持孫中山。黃興在同盟會(國民黨)中的地位,是絲毫不亞於孫中山的。孫中山本人有時候比較偏激,且不太務實,很多反對孫的國民黨人,都團結在了黃興的周圍。黃興與孫中山後來也產生了很多矛盾。

宋教仁則是國民黨內部的組織高手,正是他把同盟會改組成了國民黨。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就開始搞鐵路建設了。國民黨一直由宋教仁負責領導。後來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不死的話,很可能會成為國民黨事實上的領袖(孫則是精神領袖)。

章太炎是光復會的創始人之一,後來加入同盟會。章太炎在同盟會內部一直是孫中山的反對派,跟孫鬧過很多矛盾,兩人經常鬧得不可開交。

黃興在國民黨中的地位是不亞於孫中山的。章太炎本來地位也不亞於孫,但是他跟孫矛盾太多,經常退黨,所以影響了地位。宋教仁是後起之秀,本來有望接孫中山、黃興的班的,只可惜英年早逝。


國史拾遺


國民黨裡逼格高的元老怎麼能沒有“國師”戴季陶呢?戴季陶,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後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先後擔任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是蔣介石的“智囊”,他在訓政時期擔任考試院院長職務長達20年,可以說是很了不起的了。

戴季陶從小就愛讀書,幼年蒙學《大學》《中庸》等中華傳統書籍。戴季陶在留學日本期間參加同盟會,他學識淵博,精通外語,現在我們學習的關於西方的先進經濟發展理論很多都有戴季陶的貢獻,他將經典的經濟有關書籍翻譯成中文。

“自古文人多風流”戴季陶自然也沒能躲過去,在日本留學期間,戴季陶和一個日本女人相愛,並且還有了孩子,女人把這個孩子生下來以後,準備交給戴季陶扶養,結果戴季陶卻迫於家庭壓力不敢相認,最後把這個孩子交給了自己的把兄弟蔣介石,這就是後來的蔣緯國。



戴季陶一身才起,一世風流,但最後死的卻是顯得那麼落寞。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安排人讓戴季陶坐飛機去臺灣,然而這位為國民黨,為蔣介石宣傳一生的男人大概是實在看不下去國民黨的江河日下,再加上自己身體不好,於是選擇吞服安眠藥自殺。


一樹梅花一放翁


“高逼格”不知該如何界定,如果說“中華民國政府”裡比蔣介石的官職還高的政治人物,自然是從1931年起即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的國民黨元老林森。

這位辛亥革命的先驅、反袁護法的功臣、“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不幸於1943年在重慶死於車禍,蔣介石才得以將黨政軍“第一把手”的職務盡收,否則還真不好辦,因為他這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在名義上也是國府主席林森的下級。



林森生於1868年,福建福州人,1895年的甲午戰爭後,青年時代的林森就參加了反對清廷割讓臺灣的武裝抗日運動,並遭到日佔當局的通緝,1899年返回大陸,而這個時候生於1887年的蔣介石還在襁褓之中。在電影《東方戰場》中林森曾經對蔣介石擲地有聲:國民黨人林森的抗日戰爭從1895年就開始了!

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1911年在江西九江發動起義響應辛亥革命,1912年孫中山就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林森是參議院議長;1916年任孫中山廣州大元帥府的外交部長,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成為“西山會議派”的領袖之一,是國民黨內的右派元老。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國各界和各派勢力的聲討,已經就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不得不以退為進,1931年12月第二次宣佈下野,其時因汪精衛人在國外,另外由於被所有派系可以接受,所以林森被公推為國民政府主席,1932年元旦正式就職,同時確定了“國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的原則。

(蔣介石也得尊重有加)

自此到林森逝世的十一年時間裡,雖然國民政府多次改組,但一直以林森為主席。

1937年曾以國府主席的身份下赦免令和復職令給張學良,可惜掌握實權的蔣介石拒不執行。

林森的為官處事有三大原則,即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正是這三大原則以及國民黨元老的身份,以及比較相近的政治理念,使一貫獨裁的蔣介石可以容忍林森成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同時保持了足夠的尊重。國民黨內派系眾多,甚至蔣介石也不能一統,所以林森成為國府主席,倒也是眾望所歸,公德私德均可勝任。

(林森出席活動)

1931年蔣介石下野前,曾屬意國民黨另外一個元老於右任出任國府主席,遭到汪精衛和胡漢民領導的“粵系”嚴重反對,而另外一個候選人蔡元培是個學者,更不喜玩弄政治。最終,蔣汪二派同時接受了以林森為國府主席的提名,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林森的清望。林森潔身自好,生活簡僕,喪妻不續,也無親生子女,完全是民國時期“清流”的代表,即便蔣介石復職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後,也不好意思把林森趕下臺。

林森對蔣介石的態度是配合而不迎合,禮貌而不恭敬,每每公眾場合,蔣介石都得先上前問候“主席好”;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林森對蔣介石在歌樂山的別墅讚賞有加,蔣介石立馬贈送,成為著名的“林園”;一直到林森逝世,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才又搬回來,瞭解“重慶談判”的答友也當知這一知名建築,也可見蔣介石對林森的尊重。



堅定的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臨終前特別囑咐蔣介石:一定要光復臺灣!


度度狼gg


1、胡漢民

這位是參加從同盟會建立到反帝反封建鬥爭直至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元老級人物,交織著中國近現代社會最複雜、最尖銳的矛盾,他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胡漢民最早加入同盟會的成員之一,在華南歷次武裝起義中負責後勤工作,在海外則負責宣傳革命思想,一生追隨孫中山矢志不渝,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辛亥革命後,胡漢民擔任廣東都督,後來又被袁世凱免職,從而引發了護國運動。胡漢民又繼續協助孫中山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鬥爭,主要從事宣傳工作。袁世凱死後,胡漢民代表孫中山與北洋軍閥政府舉行政治談判,在堅持取消中國與日本之間密約的問題上態度堅決。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任大元帥府總參議和黃埔軍校教官,協助孫中山平定陳炯明叛亂,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1927年後,在對待國共兩黨關係問題上與蔣介石若即若離,遭到蔣介石的迫害,於1931年2月被蔣介石藉故軟禁。

作為國民黨有功之臣的胡漢民,在國內有著廣泛的政治勢力。他被軟禁的消息一經傳出,舉國輿論譁然。粵系、桂系軍閥公開反蔣,雙方一度兵戎相見。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矛盾,蔣介石出於內外交困的壓力不得不釋放胡漢民。

獲得人身自由的胡漢民成為南方實力派領袖,繼續堅持其抗日反蔣的政策,一直到1936年去世。

2、林森

從1931年底至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

從1895年甲午戰爭臺灣被割讓日本時起就參加反清反帝鬥爭,曾參加黑旗軍的抗日保臺行動。20世紀初開始接受和廣泛宣傳革命思想,並利用職權之便積極聯絡新軍,為即將到來的武裝反清行動做準備。武昌起義後,林森隨即在九江相應,之後積極支持擁護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的鬥爭。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任外交部部長並參與國民黨改組工作,孫中山去世後,林森一度淡出政治視野,主持營建中山陵。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迫於內外壓力暫時下野,林森開始代理政府主席一職。但是林森深知,此時的國民政府完全是內憂外患的一個爛攤子,自己很難有所作為。但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這位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雖然沒有實際政治權力,卻以國家元首的名義積極支持和擁護抗日救亡運動。先是拒絕承認偽滿洲國,然後又積極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明確表示“東北軍是愛國的,討伐張楊令不可下”,張學良被軟禁後,林森一度以政府主席的名義下達赦免令、復職令,但是遭到蔣介石的粗暴拒絕。

抗戰期間,林森以政府主席的名義積極號召“全民奮起,積極抵抗”,在融洽民情、鼓舞內政等方面親力親為,做了大量工作,為凝聚全民族支持國民政府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3年8月1日,75歲的林森因車禍在重慶去世,國民政府為他舉行隆重的國葬。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譚延闓,蔡元培。為什麼提這兩位呢?高逼格嘛,國民黨陣營中唯有的二位前清翰林。翰林是幹嘛的,不用過多介紹吧。借用一句話來概括翰林盛況,有清一朝,宰輔閣揆多有此選,封疆列卿不可勝數。


蔡元培少年科場得意,1892年金榜題名,被選為翰林時年方二十五,李鴻章點翰林時二十六歲。康有為中進士是1895年還要晚蔡一屆,當然康也更年長,當時三十七八了。可以說蔡本有大好前程。然而其對清廷失望,無意仕進。轉而投身革命,與同志者組光復會,被舉為首任會長。光復會與華興,興中二會齊名,後三者合併為同盟會。也就是說蔡在革命黨內的資歷是可與孫中山,黃興,並列。進入民國後,蔡的事蹟,大夥應該都熟悉,就不多贅述了,一句話點評可矣,其在教育方面貢獻,可謂前後無有能及者。。。。

圖,前排左四者譚延闓,身後者蔡元培,蔡旁帶禮帽者,孫科

譚延闓父親是清廷高官,官至兩廣總督。譚延愷少年時便與,譚嗣同,陳立三合稱湖湘三公子。又是清朝湖南唯一的會元。朝考後被選為翰林庶吉士。

辛亥革命前夕,擔任湖南諮議局議長,革命後,湖南的首任都督革命黨人焦達峰被叛軍殺害,譚延闓繼任都督。而這個時候,日後的國民黨總裁蔣某,不過是滬軍都督下面的一個團長。老譚這逼格也夠高了吧。

其後二次革命,護國,護法諸役,屢仆屢起,與有力焉。二十年代,南下廣東,投靠孫中山,成為孫的左右手。其間孫想與譚結為連襟,有意將他的小姨子宋女士,介紹給譚做填房夫人。然譚對亡妻情深,因而拒之,改與宋結為兄妹。後來宋女士便成了蔣夫人。


圖 蔣某人與陳長官

北伐時期譚出任國民政府主席,雖然這個主席不過是橡皮圖章,但比林森出掌這個橡皮圖章,可要早好幾年吶。

1930譚病卒於腦溢血,其獨女譚詳,被宋美齡收為義女,其夫婿便是蔣某人手下第一紅人,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長官。。。

譚氏書法乃是民國一絕,且槍法亦是了得,可謂文武兼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