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建築藝術的成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都為人類的建築藝術寶庫作過不同的貢獻。眾所周知,世界上最早有文化的民族分別在埃及、西亞、希臘、印度和中國,它們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正是這些地方影響了周圍地區建築藝術的發展,樹立了古代建築藝術的豐碑。

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中就有五處是建築藝術的成就:埃及的胡夫王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小亞細亞的抹蘇魯姆王陵,以弗所的第二獵神廟,亞歷山大里亞港口的燈塔。現除了金字塔之外,其佘四處的遺物雖已不復存在,但從一些歷史記載中,我們仍能想象出昔曰雄偉壯麗的藝術面貌。從今天起,小編就帶大家走出去,看看西方的建築和歷史。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一、西方建築藝術的起源

由於人類的祖先在遠古的時候,他們沒有住房,為了防止風霜、雨雪和猛獸的侵襲,他們只能居住在天然的山洞裡或棲居在大樹上。正是這些原始人,不僅需要有安身的地方,同時也有了美好的嚮往,他們需要慶祝狩獵的豐收,也要祈求上天和圖騰(動物神)的保佑。於是他們開始裝飾他們的居所,壁畫便是他們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他們把自己美好的願望都充分地表現在這些壁畫上,這便是藝術的起源。在法國南部蒙蒂尼亞郊區的拉斯科洞窟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壁畫,它規模十分巨大,動物的形象畫得非常逼真,輪廓準確,線條粗健有力。除了拉斯科洞窟之外,在法國還發現有著名的封德哥姆洞,洞內線路迂迴複雜,在深長的巖壁上也有原始人繪的壁畫,這是舊石器時代的裝飾藝術。上述這些山洞壁畫裝飾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從最早有居所開始,就產生了藝術的要求,裝飾藝術就像孿生兄弟一樣伴隨著建築的發展,並逐步形成為綜合的建築藝術和空間的藝術。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二、居住特點

當原始人群在舊石器時代時,冰河未消,工具落後,智力有限,只能住在天然的洞穴中或棲居在大樹上一巢居。舊石器時代晚期,冰河漸漸消退,氣候轉暖,人口日漸增多,在天然洞穴不夠用的時候,原始人就挖穴居住一穴居;巢居和穴居一個在高處,一個在地下,都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於是,他們開始使用土塊、石塊、樹枝模仿天然隱蔽物作地面居所,成為早期人類的建築。在森林地區則出現了用樹枝或藤蔓搭成拱形、穹隆形的樹枝棚,或者用疊澀石塊壘成圓形的蜂巢屋,在遊牧地區則出現了初期的帳篷。新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在經濟上由漁獵、採集逐漸轉向原始農牧業生產後,便定居下來。這就產生了修建比較堅固的房屋的要求,土坯應運而生。從使用自然材料到人工製造建築材料,這是重要的進步,它不僅僅使房屋的質量提高,而且增強了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可以說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在建築房屋的時候就離不開功能、技術、形象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房屋必須具備一定的功能,它除了防禦風霜雨雪之外,還要適應家庭的組織與社會的生產關係;其次是取決於當時生產力的水平,因為生產工具與技術條件對建造房屋的現實性有直接的關係;第三是在可能條件下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這對建築的形式與藝術加工的方法有一定的影響,也是人們意識形態的美學品味在建築上的反映。

三、巨石建築

在原始社會時期,由於原始人對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還不能理解,因此便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並且可能已有了宗教觀念的萌芽,出現了原始的紀念性建築,如石柱,列石,石環。同時,為了寄託人們對死者的懷念,也出現了最初的墓葬,並堆起象徵永恆和不朽的巨大石塊來表示紀念。如石室(Dolmen,或譯為石臺),這些遺物一般都非常巨大,所以也稱之為巨石建築。大約公元前3000年馬耳他島(Malta)上特有的許多史前廟宇建築之一,它由兩個小廟及圓形前院組成,採用了巨石堆築。厚重的牆體是由兩層石頭組成,中間填入泥土和碎石。外牆面是一層當地產的天然珊瑚藻風化石灰岩,外牆石塊沒有修琢的痕跡,而內牆顯然經過修飾。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原始社會末期,由於技術、經濟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為吃穿花去全部時間,於是開始有心裝飾自己的環境,出現了"作為藝術的建築術的萌芽"有些部落已在建築物上塗抹鮮豔的顏色,甚至做了相當複雜的裝飾性雕刻。這反映了原始建築不僅有功能的需要,而且開始有了審美的要求。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外國建築史開篇,世界建築史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