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因造了人類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最終……

日本正因造了人類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最終……

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

在沉沒超過半世紀後,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一般軍迷們普遍認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特別是全狀態下的“大和”號戰列艦(“武藏”號未改裝就被擊沉)以其460毫米巨炮和厚重的裝甲等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列艦,起碼是處於戰列艦世界的第一序列

日本正因造了人類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最終……

但是,英國人不這麼認為!英國著名的海軍與艦船史學者安東尼·普雷斯頓著作《世界最糟糕戰艦》(“The World’s Worst Warships”,英國康威海事出版社2002年出版)很有趣。書中按照時間軸列舉了1860年以來30種世界名艦,並冠以“最糟糕的戰艦”稱號。普雷斯頓以有趣的文筆、別樣的視角、客觀的分析,一一指出這些世界名艦的“槽點”,但字裡行間更多地還是反應出海軍艦船設計、應用、發展過程中的曲折和艱辛,每一艘“最糟糕”的戰艦以自己失敗甚至沉沒的故事,給艦船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反面教材,對後世艦艇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其中,就包括這艘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也立於“世界最糟糕戰艦”之列。讓我們來看看英國人是怎麼評價這艘超級戰艦的。

英國人認為,日本嚴重缺乏能維持人口增長的耕地,而質量低下的煤礦和貧乏的原材料也無法支撐工業的擴張。一戰時,由於日本和美國一樣遠離戰場中心,大發戰爭財,提升了自身的實力。但一戰的結束,嚴重打擊著日本。它的出口市場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和各種戰後帶來的低迷景象困擾。各船塢均無工可開,也負擔不起將為挑戰英美海權地位而建造的大型艦船。1923年的東京地震,又使得當地船塢遭受嚴重且持久的損壞。

《華盛頓海軍條約》又制約了日本海軍的發展,使其在主力艦方面無法在面對美英雙方的現代化戰列艦面前奪取決定性優勢。於是,狡猾的日本人想到一個不受條約限制的辦法,秘密建造大型戰列艦和使用460毫米大口徑巨炮。

圖片:日本人將460毫米巨炮秘密裝上戰艦,對英國人來說是不守條約的失信行為。

英國人認為,日本不遵守自己簽署的條約規定,秘密建造“大和”級,聽起來更像是一群耍詐的律師,而不是深思熟慮的海軍將領門的作風。

而當時日本海軍將領天真地認為美國會因懼怕“大和”號這樣的超級戰艦而將霸權轉讓給日本,這一想法只能說明日本人將美國人想得太“衰弱無能”了。

“大和”號成為了日本民族的象徵,但英國人對其的評價卻是一群耍詐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和偷襲珍珠港一樣反應了日本民族的特性。

要建造如此大的戰艦,耗費的龐大工業投入,幾乎超出了日本經濟能承受的範圍,大大限制了海軍的總造艦數。用在“大和”級上的錢財本可以輕易地多建造三艘或四艘航空母艦上,然而日本海軍司令部過分沉溺於對馬海戰的記憶,指望著打一場具有決定性的“殲滅戰”。這種痴迷竟存在於航母戰術已漸進發展的背景之下。

建造一艘“大和”號的資源投入能夠建造3~4艘大型航母。

而從“大和”號本身的情況來看,過分講求大艦巨炮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單純對尺寸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著設計者。要停泊吃水這麼深的艦隻就必須要有深水錨地和特製的碼頭,這就限制了戰艦往往最講求的部署靈活性這一優勢,導致戰艦長時間停留日本本土泊位,毫無作為。

“大和”號作為聯合艦隊旗艦,長時間停泊在錨地,並無作為。

從戰績來看。雖然“大和”號與“武藏”號都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艦炮,但已經迎來了戰列艦的夕陽時代,並沒有打出比艦隊中其他更老、更小的軍艦們更好的戰果。而三號艦“信濃”號更是一隻“大白象”,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超級航母第一次試航就被美國潛艇輕鬆擊沉。

大和號戰列艦威力雖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能動用而很少出戰,導致大和號錯過了最佳時期,缺乏戰鬥經驗,也為後來的作戰埋下隱患。大和號戰列艦的沉沒宣告了日本海軍的覆滅,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結束。

由於大和號戰列艦的名稱及日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即使在他沉沒了半個多世紀,但其在日本民眾的心中佔據著一定的地位,日本在戰後拍攝了許多影視、動畫、紀錄片作品,都是以大和號戰列艦作為核心。

日本正因造了人類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最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