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新時代要有新擔當新作爲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CFIC導讀:

近日,2018年第14期《求是》雜誌刊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4800字重磅長文,為擔當作為幹部撐腰!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新時代要有新擔當新作為》

陳 希

為充分調動和激發幹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提出明確要求。

一、充分認識做好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重要意義

制定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

專門對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幹部隊伍主體是好的;

強調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要靠幹部擔當作為;

要以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激勵幹部,特別是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

完善科學考核評價機制,切實解決干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

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把關心關愛幹部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指向明確、內涵豐富,是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工作的根本遵循,對新時代整個幹部隊伍建設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深刻把握精神實質,統一思想認識,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以強烈的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推動這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回顧黨的歷史,任何時候的工作都離不開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調動和發揮。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與廣大幹部改革創新、幹事創業、擔當奉獻是密不可分的。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的矛盾和問題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工作對象和工作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我們黨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戰略部署,更加需要廣大幹部積極作為、主動擔當,更加需要把幹部隊伍建設得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幹勁。

◇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是切實解決幹部隊伍突出問題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從嚴管理監督幹部力度,推動政治生態持續改善、黨風政風明顯好轉,不守紀律規矩的現象大大減少。當前,一些幹部精神懈怠、心理懈怠,庸政懶政怠政、改革勇氣銳氣弱化,需要各級黨組織直面和解決,需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抓住影響幹部幹事創業、擔當奉獻的關鍵癥結,強化正向激勵。黨中央專門就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印發《意見》,就是要求幹部既嚴格按黨的原則紀律規矩辦事,又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向廣大幹部發出攻堅克難、奮發作為的動員令、集結號。做好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工作,必將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注入強勁動力,為廣大幹部樹起健康成長成才的風向標;必將推動解決少數幹部在理想信念、為民宗旨、工作進取心、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必將促使幹部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模範踐行者、新使命的奮力擔當者、新徵程的自覺開拓者,努力作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二、樹立幹事創業的鮮明導向

《意見》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宣示性。堅持正向激勵主基調,立足事業需要,回應群眾呼聲,順應幹部期待,體現倡導性、引領力,釋放出促進幹部積極作為、奮進奮發的強烈信號。

二是指導性。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著眼解決幹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容錯糾錯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原則性要求,為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抓好落實提供遵循。

三是統籌性。堅持系統謀劃、綜合施策,不是單從幹部工作某個方面作出規定,而是統籌考慮影響幹部積極性的因素,著力將幹部選育管用的各個環節銜接起來,將政治教育、思想引導、待遇保障、人文關懷等貫通起來,作出整體性部署、制度化安排。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大膽地用,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幹部有舞臺、受褒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黨組織絕不會埋沒人才,絕不會不識別那些對黨和人民作出貢獻的人”。選好人、用對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勵。把擔當者用起來,敢於擔當就會蔚然成風。

要鮮明選人用人標尺。突出事業為上、以事擇人,識人察人看擔當、選人用人重作為,鮮明亮出幹部優與劣的標尺、“上”與“下”的準繩。堅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看待幹部是否擔當作為,堅持有為才有位,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幹部,用好政治過硬、工作紮實、敢抓敢管、廉潔自律的幹部,堅決不用不擔當不作為的幹部。尤其是對那些在關鍵時刻、重大任務面前豁得出來、衝得上去的幹部,要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切實讓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有機會、有舞臺,形成精兵強將各盡其職、各履其責、各展其長的生動局面。

要改進知事識人方式。重視瞭解幹部的具體行為特徵、具體事例,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地接觸幹部,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干部,更寬領域、更大範圍發現和選拔改革攻堅的促進派、實幹家,不能讓對黨和人民有貢獻的人受到冷落和埋沒。

◇要重視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入宣傳一批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先進典型,對重大典型要打破常規大膽提拔使用,以進一步樹立鼓勵和引導廣大幹部幹事創業、改革創新的良好用人導向。

要積極行動起來,把更多的好乾部及時選出來,把敢於擔當作為者真正用起來,形成強烈的正向激勵效應,鼓勵和帶動更多幹部積極擔當、奮發進取。

要打牢擇優而任的基礎。只有把大批好乾部教育培養起來,選賢任能才有可靠的基礎。

要通過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教育鼓舞幹部,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廣大幹部補鈣壯骨、固根守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築牢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挺起共產黨人精神脊樑,強化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更加自覺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要突出“關鍵少數”,教育引導領導幹部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

堅決地調,讓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讓位子、受警醒。

《意見》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幹部,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推動能上能下成為常態。

◇要明確調整的重點。對那些不作為、慢作為的,作風漂浮、熱衷搞花拳繡腿的,消極懈怠、萎靡不振的,不願負責、不敢碰硬的,都要堅決處理、果斷調整,形成調整一個、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懾效應。

◇要暢通“下”的渠道。綜合採取調離、改任非領導職務、免職、降職等方式,對不適宜、不適應崗位的幹部,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組織調整。

要完善考核機制。科學有效的考核,是幹部選拔、調整、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要把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情況作為考核重點,突出政治考核、作風考核、實績考核,按照精準化、差異化的要求,對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幹部分別提出考核指標,做實考核工作,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在考用結合上積極探索,真正使考核結果與幹部的選拔任用、評先評獎、治庸治懶、問責追責、能上能下等掛起鉤來,切實解決干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要運用好乾部考核 “指揮棒”的作用,推動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注重看幹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實際成效,切實防止不看政績、不看成績的問題。

要注重提升幹部“善為”“會為”的能力。適應新時代、新目標、新部署對專業化提出的新要求,加強幹部的能力培訓和實踐鍛鍊,幫助幹部更新知識、拓展能力,促使幹部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

該容的容,讓廣大幹部輕裝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事業總是有風險的,不能期望每一項工作只成功不失敗。《意見》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專門提出要求,這是黨中央首次從制度層面作出規定。

◇要準確把握政策界限。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內涵,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寬容不是縱容,保護不是庇護。要防止混淆問題性質,拿容錯當“保護傘”、搞紀律“鬆綁”,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既鼓勵支持勇挑重擔、開拓進取的幹部,又嚴肅查處胡幹蠻幹、違紀違法的幹部。

要敢於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對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幹部,符合條件的要大膽使用。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幹部澄清、正名,防止好乾部被“汙名化”。

◇要規範操作實施。幹部的失誤錯誤,是否屬於容錯情形、容錯條件,應該由組織上深入核實、客觀認定。要妥善把握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並舉“四個原則”,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後果影響以及挽回損失等“六個要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

要正確對待給予容錯的幹部。幹部給予容錯後,只要他們端正思想、改正錯誤,同樣是我們黨的好乾部。只要作出了積極貢獻,該表揚的表揚、該評優的評優、該用的一定要用,不能因為有被容錯的經歷,而讓他們背上“包袱”。

要堅持容糾並舉。積極幫助幹部對已發生的失誤錯誤主動採取補救措施,注意總結教訓,吃一塹、長一智,防止一容了之。

要創造良好乾事條件。在規範容錯糾錯的同時,還要在科學制定政策、關心關愛幹部等方面加大力度,健全待遇激勵保障體系,推進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做好有關表彰獎勵工作,關注幹部心理健康,真正把黨中央的關懷,傳遞到廣大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心坎上,增強幹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三、加強對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工作的組織領導

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黨組)領導作用,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實《意見》的規定,納入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整體佈局,加強統籌謀劃和組織實施。

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作為“關鍵中的關鍵”,要帶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帶頭落實《意見》規定,在講政治、敢擔當、善作為上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敢於為改革創新者說公道話、撐腰鼓勁,真正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

各級組織部門要承擔起牽頭協調和工作督促的職能,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宣傳等部門的銜接配合,加強各層級的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要加強面上指導,精準把握和落實《意見》提出的各項政策規定。對於有關容錯糾錯、政績考核、待遇保障的政策規定,要在堅持《意見》總體精神、原則性要求的前提下,科學把握好“度”,做到規範操作、精準實施。

要加強調查研究,把落實《意見》精神融入幹部隊伍建設各方面,貫穿到幹部日常教育管理各環節,不斷探索和完善具體政策制度,推動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要加強跟蹤問效,對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及時督促檢查,防止出現抓落實“上熱下冷”“緊一陣松一陣”的問題。

要對學習宣傳《意見》進行部署,傳達到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幹部,做好解讀工作,擴大知曉面和認同度。

要注意挖掘和發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他們的業績和事蹟,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擔當作為、崇尚苦幹實幹的良好風尚。

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基層結合實際探索創新。要堅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精準執行政策,細化配套措施,確保《意見》精神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有關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中組部部長陳希的這篇文章點透了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文章指出,黨和國家機構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載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迫切要求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使黨和國家機構更好承載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使命。

1、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從機構職能上解決好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

文章認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需要通過機構改革使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黨的領導的實施,離不開黨和國家機構堅決有效的執行力。這就要求,

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

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

優化黨的部門職責配置,優化設置各類黨委辦事機構,優化規範設置黨的派出機關,按照精幹高效原則設置各級黨委直屬事業單位。

統籌設置黨政機構。

積極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

只有從機構職能上解決好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才能為有效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提供完善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堅實的組織基礎和有效的工作體系,確保黨對國家和社會實施領導的制度得到加強和完善,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2、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健全完善“優化協同高效”的黨和國家管理體制

文章提到,新時代、新徵程意味著新起點新任務,對黨和國家機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

一方面,需要立足當前、聚焦今後3年,針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實施“七大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需要放眼未來、著眼今後20年、30年,前瞻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需要構建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因此要加快構建適應新時代新任務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基本框架,使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3、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黨和國家機構更好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推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文章指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迫切要求黨的長期執政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迫切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適應這個變化。

當前,一些領域黨和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存在問題,有待完善。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使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不斷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4、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章提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心要素一個是制度、一個是能力。

這就需要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構建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黨的領導體系,政府治理體系,武裝力量體系,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文章最後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而且對各領域改革發揮著體制支撐和保障作用。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完善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政治責任,勇於擔當作為,狠抓改革落實,確保圓滿完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任務!

陈希: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全文如下: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深刻闡明瞭黨的領導、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機構改革之間的內在邏輯。黨的領導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最大壓艙石;黨的長期執政能力,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能力;黨和國家機構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載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迫切要求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使黨和國家機構更好承載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使命。

一、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從機構職能上解決好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7年奮鬥史、新中國成立近70年發展史、改革開放40年探索史雄辯地證明,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鄧小平同志指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除了改善黨的組織狀況以外,還要改善黨的領導工作狀況,改善黨的領導制度”。我們黨領導13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必須大力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不斷完善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這樣,我們黨才能“勝任對於整個國家和各族人民的巨大領導責任”,“人民才會信任我們的領導,才會信任黨和社會主義,我們的事業才有無限的希望”。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不是空洞抽象的,需要通過機構改革使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黨的領導的實施,離不開黨和國家機構堅決有效的執行力。只有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加強和優化黨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經濟、農業農村、紀檢監察、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國家安全、政法、統戰、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網信、外交、審計等工作的領導,才能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只有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才能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只有優化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關黨建、教育培訓等部門職責配置,優化設置各類黨委辦事機構,優化規範設置黨的派出機關,按照精幹高效原則設置各級黨委直屬事業單位,才能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只有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才能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序協同;只有積極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才能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我們要牢牢把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個根本點,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貫穿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在深化改革中解決好黨長期執政條件下黨政軍群的機構職能關係問題,為有效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提供完善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堅實的組織基礎和有效的工作體系,確保黨對國家和社會實施領導的制度得到加強和完善,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二、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健全完善“優化協同高效”的黨和國家管理體制

我們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改革調整,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緊緊相連。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黨和國家機構建設和改革。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多次機構改革,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國特點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適應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斷深入的需要,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構成4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重要內容。1981年以來,黨中央部門於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集中進行了4次改革,國務院機構於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集中進行了7次改革,實現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轉變,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體制機制保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加強黨的領導、推進依法治國、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健全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歷史和實踐總是給我們以深刻啟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同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奮鬥和創造的輝煌成就相伴相隨,同黨領導人民開闢的前進道路和積累的寶貴經驗互促共進。黨和國家機構作為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經濟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黨和國家機構也必然適應新的要求不斷改革完善,這是一條普遍規律。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黨的長期執政能力要有新提升,黨和國家機構要有新形態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九大作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新徵程意味著新起點新任務,對黨和國家機構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處在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上,一方面,需要立足當前、聚焦今後3年,針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實施“七大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放眼未來、著眼今後20年、30年,前瞻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需要構建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重點任務、實施要求,系統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和怎樣建設這個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課題。我們要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加快構建適應新時代新任務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基本框架,使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為更好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黨和國家機構更好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推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賦予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新的內涵,也對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提出新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這是一個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迫切要求黨的長期執政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迫切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適應這個變化。當前,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基層機構設置和權力配置有待完善,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需要增強;事業單位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領域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問題仍然存在;機構編制科學化、規範化、法定化相對滯後,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有待改進。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釋放市場和社會活力,集中各方面力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黨長期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民謀幸福,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決定》明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四項原則之一,充分彰顯了機構改革的人民立場和價值取向。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國家機構絕不是封建地主或資本家用來統治壓迫人民的官僚機關,而是為人民服務,並用來保衛人民自己的工具”。提高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我們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善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保障人民權益、傾聽人民心聲、接受人民監督的體制機制,著力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黨和國家機構履職盡責的各方面各環節;必須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保障各類市場主體機會平等、權利平等、規則平等;必須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著力破解民生難題、增進人民福祉;必須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回應人民對更優美環境的期盼,讓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必須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必須深化人大、政協和司法機構改革,更好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使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不斷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四、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要求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鮮明導向。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後,不斷探索這個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心要素一個是制度、一個是能力。需要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而且對各領域改革發揮著體制支撐和保障作用。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很多領域,像黨的領導體制改革、黨的紀律檢查制度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法律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等,都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也需要機構改革提供相應的組織支撐和保障。特別是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日益觸及深層次體制矛盾和利益關係調整,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對體制和機構進行調整完善。比如,如果不統籌優化各層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就不能確保從中央到地方的政令統一、運行順暢、充滿活力;如果不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等等。我們只有堅持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出發,自覺進行機構調整和改革,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難題,才能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效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讓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完善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意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政治責任,勇於擔當作為,狠抓改革落實,確保圓滿完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