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學習單反數位相機基礎操作?

橙子味的是愛情啊


最快速學會單反數碼使用的方式——

看說明書。

看了一下,下面大神們的,其實,你去看一下你買回來的單反數碼的說明書,幾乎是同樣的內容。而且更為你的機子量身而寫。

其實單反相機的基礎使用,無非是

1 學會持機的方式,怎樣穩怎樣拿。所以持機的時候請不要單腳站,不要45度後仰之類的。當然,如果你對你身體的控制能力很有信心除外。 持機動作基本是左手持/託鏡頭,右手握住相機,且食指放在快門上(別按),左右手不要緊緊靠在一起,這樣不會更穩的,自然狀態就好。如果是從取景器取景,我個人會讓右手靠近身體(個人感覺更穩),可能不一定正確。如果是顯示器取景,就隨意吧,畢竟光線充足的時候,挺少抖的。如果光線不充足,快門時間很長的時候,用三腳架吧,不要怪自己沒堅毅的軀體和麒麟臂。

溫馨提示:為了你的機身安全,請記得把相機帶掛脖子上或者繞手幾圈。

2 學會拿穩機子後,把單反調自動擋,然後你就可以拍照了。把相機調到自動擋模式,對準你拍攝的對象,半按快門對焦。不要小看這個對焦過程,對很多沒玩過的人,這好像都是一件難事...

對焦成功大部分相機,無論是顯屏還是取景器,都會有特殊的提示方式。對焦成功後,按下快門就拍到一張照片了。

以上就是最最最基礎的使用方式。


其實當剛玩單反的朋友問我:“有沒有快速學會用單反的方法”,不是想問怎樣持機,怎樣對焦(那我上面說這麼多幹嘛)。而是在問“有沒有出好片的數據配置公式”。

如果你是想問這個問題,我只能告訴你“沒有!”。

如果你真的想拍出自己風格的皂片,且不想把單反用成傻瓜機一樣,只會用全自動當,那你就要先了解你相機出了全自動檔,的其他模式:半自動檔、快門優先、光圈優先、全自動檔。

到這裡我又再一次說,請看看你家裡的相機說明書!每個牌子的相機對此的命名都不一樣,例如我佳能的光圈優先是叫AV,嗯.....

其實什麼是快門、光圈,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又是什麼,這些在你的相機說明書裡都會有很清楚的說明。而且也有大神已經詳細的回答了,我也不多說了。

我要說的是另一個東西,叫做測光。就是上面框著的那個座標軸,其實這個可以說是一個“捷徑”吧。當你弄懂或者說了解那幾個不同的模式後。還不一定出你覺得滿意的片。首先你要

熟悉你的機子和鏡頭,不同品牌,甚至同一品牌統一批次的機,感光零件都是有微妙的差別的(我覺得),所以你調的參數,機子現實在中間的位置,但是不一定是你喜歡的曝光度。所以多用,瞭解自己喜歡的曝光度是多少。然後無論哪個檔,調參數,看著曝光度,心裡都有數,就能隨意浪了。

最後的最後,無論是想快速學會還是想掌握甚至是瞭解、精通你的設備,請看說明書!沒有誰比設計它的人更瞭解它的了。


Nyako


最近在後臺看到有很多人問光圈、焦距、曝光等方面的知識,甚至還有人在後臺問該怎麼拿相機等等問題。為了幫助大家用好單反和拍好照片,今天就再給大家講講光圈、感光度、曝光等基礎知識。希望大家能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快速入門!

一、你確定會拿單反嗎?

這個應該是最基礎的了,因為單反相機的機身很大,再加上長長的鏡頭,整個單反相機就變得很重、很大了。為了防止相機拿不穩或者不讓相機抖動,使用正確的拿相機姿勢就很重要了。下面用實例給大家展示什麼是錯誤的拿相機方式,什麼是正確的拿相機方式。

這樣的單反持握方式:錯誤

正確的方式:

正確的拿相機方式應該是右手握住機身,左手托住鏡頭,食指和拇指用於對焦和變焦。在取景構圖時臉要貼近相機的背部,而雙臂則要夾緊身體兩側。最後就是保持呼吸均勻,按快門拍攝。

二、熟悉你的相機

①正面:首先是相機正面的一些功能按鈕,除了快門按鈕經常用之外,其它的用的很少。

②背面:接下來是相機背面的按鈕,也是主要的操作區。圖中對每個按鈕的功能都做了解釋,一目瞭然,不用做太多的解釋。

③頂部:然後是相機的頂部,相機的頂部也是主要的操作區,在這裡可以選擇拍照模式,看到各種參數值。下面的每一個按鈕都做了很清楚的標識,你拿著相機對照就行了。

④相機兩側:接下來是相機左右兩側的展示,左右兩側的功能很少,用到的也少,只需要做個瞭解就行了。

⑤底部:最後是相機的底部,這個就更簡單了。

看完上面的圖片之後我相信怎麼也對相機有了更深的認識了吧!這真的是最簡單的了,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加深印象,我再為大家奉上一組圖片。找了一款不同的相機來做更多的解釋,雖然相機不同,但功能大同小異,為了方便舉一反三,所以找了一款不同的相機來做模特。

相機的上面,和前面的圖片差不多,只是解釋得更多了。

然後是相機的正面,也是一樣的,更多的去解釋了各個部分的功能。

接下來是背面:

然後是液晶顯示屏,這裡詳細的標註了哪裡表示光圈,哪裡表示快門,哪裡表示ISO。

三、你必須知道的單反參數

相機的各種參數設置,比如:曝光、光圈、快門等等是一定要掌握的,這是學攝影的前提。下面我就用最簡單的話術來幫助大家理解這些東西。

1、景深

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景深,大家都知道拍照需要對焦後才能拍攝;理論上照片中只有被對焦的部分才是清晰的,焦點前和後的景物都會因為在焦點外而變得模糊。

但是因為鏡頭、拍攝距離等等因素,在焦點前後會有一段距離的景物能夠被拍清晰,不會變得模糊,這個清晰的範圍我就稱為“景深”。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清晰成像的距離。

另外,決定景深深淺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光圈大小、拍攝距離的遠近、鏡頭焦距的長短。接下來分別講講這三個要素是怎麼影響景深的。

①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②拍攝距離的遠近

主體離鏡頭越近,景深越淺;主體離鏡頭越遠,景深越深。

③焦距的長短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2、光圈

光圈是位於鏡頭內部的小葉片互相重疊構成的光孔,光圈可根據其開閉程度調整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比如:光圈打開,則使大量光線通過;如光圈縮小,則可限制通光量。光圈一般用“F”來表示,而F後面的數字則代表著光圈的大小。後面的數字越大,光圈越小;數字越小,光圈越大。

另外,光圈還影響著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清晰。

左邊的為大光圈(f/1.4);右邊的為小光圈(f/16)

光圈大小對景深的影響範圍

3、快門速度

簡單來說,快門速度表示光線照射圖像感應器的時間長短。一般說來,光圈的大小決定了同樣時間內能有多少光進入相機 ;而快門速度的多少則決定了傳感器曝光多久。快門速度的快慢:分母越小,快門越慢,分母越大,快門越快。

比如:快門速度為1/3秒,就是曝光三分之一秒的意思,這個曝光時間就很長。快門速度為1/200秒,就是曝光二百分之一秒的意思,這個曝光時間就很短了。

採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被攝體,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面的瀑布照片。採用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富有活力,而採用低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則充分表現出水的流動感,營造出了寧靜的氣氛。

4、焦距

很多人認為“焦距”是指鏡頭的長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焦距並不是指鏡頭的長度,而是指鏡頭的光學中心到圖像傳感器的距離。如果你瞭解了焦距是什麼,那麼就能理解焦距對成像的影響了。

對於一臺全畫幅單反相機來說,標準鏡頭的焦距為50mm(和人眼的透視效果差不多),一般將鏡頭焦距小於50mm的稱為“廣角鏡頭”,使用廣角鏡頭能獲得更加寬廣的視角。而將鏡頭焦距大於50mm的稱為“長焦鏡頭”,長焦鏡頭能將遠處的景物放大並且壓縮空間,只是視角會窄很多。

4、ISO感光度

感光度也叫ISO值,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其衡量單位目前常見的如ISO 100、200、400、800.....等。

在相同的光圈值、快門速度下,感光度越高,畫面會越亮,但是噪點也會越高。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感光度由100升到12800畫面越來越亮,而噪點也越來越多。

ISO越高,拍出照片的噪點越多:

雖然增加感光度能提升畫面的亮度,但是大家還是要考慮噪點的問題,不能一味增加感光度。一般來說將感光度設置為600-1000之間能獲得不錯的畫質,而在光線較好的環境下,將感光度設置為100-400之間就行。

很多攝影小白認為測光是自動的,所以對測光一直不是很在意。在拍攝時選擇合適的測光方式,恰當地進行測光並得到正確的曝光結果,這是拍出好照片的第一步。測光知識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了,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想要知道怎麼測光,先要來了解一下相機的幾種測光模式;這幾種測光模式各有各的特點,各自分別適合不同的拍攝場景。

一、平均測光

這個測光模式的稱呼非常多,這裡簡單的給大家說幾個:平均測光、矩陣測光、評價測光等等,但它們的原理都差不多。

平均測光是使用率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它將畫面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進行獨立測光,然後依此計算出整個畫面的測光平均值。這種測光模式的特點在於:在取景範圍內整體光線比較均勻,整個畫面的陰暗反差不會太大,拍出來的照片曝光基本準確。平均測光模式適合拍攝整個畫面光線比較均勻的場景,比如:風光攝影、順光環境等等。

平均測光原理示意圖(63區域):

實例展示:

用平均測光拍出來的照片,直方圖相對比較均衡,高光部分不會太亮,低光部分也不會過暗。所以這種測光模式適合拍攝大多數場景。

在順光的環境下拍攝,畫面的光線分佈很均勻,明暗差距也不是很大,用平均測光模式是最好的。

在正常的光線條件下用平均測光拍攝是對的,並且也很實用。但平均測光模式並不是全能的,在拍攝一些風光照時,平均測光並不好用。比如在逆光環境下或者光差比很大的環境下拍攝時,平均測光測出來的“均值”並不是很準確。

給大家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了:一個人月收入是2000,另一個人月收入是10000,那得出人均月收入就是6000,你覺得這樣行嗎?所以在光差比很大或者逆光環境下拍攝用平均測光,拍出來的照片不是暗部過暗就是亮部過亮。

還有就是取景範圍內有大片陰影時,平均測光也是行不通的。遇到畫面中存在大面積陰影的情況時,我們需要針對性的去強化陰影,這樣才能增強光影對比的效果。比如下面這張照片,亮部和暗部交錯在一起,用平均測光根本無法測出準確的曝光值。

在需要對畫面曝光進行針對性精確調整的場景中,就不能用平均測光了,就需要用到專業的“點測光”了。

二、點測光

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個點測光,與我們常說的“點”不同的是,點測光的“點”一般指的是取景範圍1%-5%的區域,該點通常和對焦點在同一個位置。這種測光模式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攝影師的喜好, 對某一個攝影師認為正確的點, 或者是被拍攝主體進行正確測光,而不會被附近的其他光線干擾了測光。

點測光原理示意圖:

案列展示:

當你拍攝的環境光線條件複雜、明暗對比很強,那麼用點測光是最好的選擇。比如拍攝剪影或者日落,如果你不用點測光是很難拍出來。

點測光的優勢在於精準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拍攝你要自己選擇測光點。這對攝影小白來說可能有點難,因為他們不知道該選哪個位置做測光點合適。

這裡用實例給大家講講如何選擇測光點,選擇測光點儘量選擇畫面的中間調,也就是畫面中不是很亮,也不是很暗的部分。

比如:在拍攝日落時,天空和地面的光差比很大,所以最好的測光點就是沒有被太陽的餘暉直接照亮的部分。

而像在亮部、暗部相互交錯的環境下拍攝,選擇的測光點最好是陽光在地面上的投影。

使用點測光拍攝,能在光差比很大或者亮部暗部相互交錯的環境中,最大限度的保留畫面的明暗部細節,取得較好的畫面效果。現在大多數單反相機的點測光是固定在畫面正中央的,所以大家在使用點測光時,需要用到曝光鎖定功能。

這裡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用法:你移動相機的取景框,讓畫面的中心對準你選擇的測光點,然後按一下曝光鎖定鍵(AE-L),這個時候相機會自動記錄測光數據,最後你再移動取景,重新取景構圖。

三、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的測光面積約佔取景畫面的20%-30%,依據畫面中央範圍內的亮度為主進行測光,畫面其它區域則給予平均測光。這種測光模式則強調了中間最重要,周邊為輔的理念。

那些以中央構圖為主的領域用中央重點測光是最適合不過了,比如:人物肖像、建築攝影等等。

在使用框架構圖時也可以使用中央重點測光,這樣就可以排除構框景物對測光值的干擾。

不過中央重點測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拍攝的主體偏離畫面中央,中央重點測光就不管用了。如下圖採用三分法構圖,主體在畫面邊緣,中央重點測光則沒什麼用。

當然,這一“弱點”完全可以通過移動取景框和 AE-L 功能來彌補。

四、總結

對於使用那種測光模式,需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問題,這裡就這三種模式簡單的說一下。

①平均測光:平均測光它能夠兼顧亮部和暗部,最大範圍的保留畫面的細節。最適合在光線均勻,光差比不大的環境拍攝。而像新聞攝影、紀實攝影、體育攝影等,這類題材要的就是快速記錄下信息,而不是去慢慢調整構圖,去測光。能兼顧整個畫面細節的平均測光,是最適合這些題材的。

②點測光:點測光的優勢在於“精準”,在光線複雜、光差比大的環境下拍攝最適合用點測光,這樣能對畫面的曝光進行精準控制。而像靜物攝影、微距攝影、風光攝影等等,你有充足的時間去構圖。使用點測光是最好的,它能對畫面的曝光進行精準控制。

③中央重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沒有平均測光那麼方便,也沒有點測光那麼精準,但是卻比平均測光更加精準,比點測光方便。所以我一直認為中央重點測光是平均測光和點測光的過度狀態。

一、選擇最佳對焦方式

現在的相機對焦系統非常智能,自動對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對焦;還能針對飛行的動物持續對焦,而現在新的對焦系統可以識別人臉優先對焦。對焦模式不僅多樣還非常智能,在拍攝時選擇最適合的對焦方式就行了。

①單次自動對焦:這種對焦模式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鏡頭對準被拍攝的主體半按快門,相機就會進行一次對焦。

單次伺服模式適合拍攝靜止的主體

②連續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就是半按快門對焦之後,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了,相機會自動再次對焦。連續自動對焦最適合拍攝運動中的目標,比如體育攝影、野生動物攝影、汽車廣告片一類的。

連續自動對焦適合拍攝移動的主體

③智能自動對焦:該模式將單次對焦與連續對焦結合起來,半按快門後能夠鎖定焦點處的主體進行單次對焦,而主體運動時也可切換到連續自動對焦進行追蹤拍攝,適合拍攝運動方式較為隨機的物體。

智能自動對焦是單次對焦與連續對焦的結合

④手動對焦:手動對焦就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來調節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對焦方式。字母AF(Auto Focus)表示自動對焦,MF(Manual Focus)表示手動對焦。在微距攝影、特殊效果拍攝或昏暗的環境下拍攝,手動對焦功能顯得特別有效。

將AF鏡頭上的對焦模式開關置於“MF”

拍攝同一個場景,如果對焦點不一樣,那麼拍出的差異也會非常大。當對焦離自己近時,那麼背景就會模糊;如果對焦離自己遠,那麼前景就會模糊。相對於拍攝距離,相機與背景距離越遠,背景就會越模糊。

實例展示:

對焦點在最近處的樹幹上,背景很模糊

對焦點在最近處的樹幹上,背景很模糊

對焦點在最遠處的樹林時,前面景物愈靠近拍攝點就愈模糊

如果你想要背景清晰,前景模糊,那麼被拍攝的主體要與背景有足夠的距離才行。另外,背景清晰,前景模糊能夠強調空間感。

二、曝光模式

當你選擇好對焦模式後就要選擇曝光模式了,今天只給大家介紹相機主要的四種曝光模式:程序自動曝光(P)、快門優先自動曝光(TV)、光圈優先自動曝光(AV)、手動曝光(M)。這四種曝光模式各有各的特點,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拍攝場景來選擇。

①程序自動曝光:這個模式就不說太多了,拍攝者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按快門就行了。

②快門優先自動曝光:這個模式你先要設定一個快門速度,然後相機根據自動曝光的結果,給出一個適合的光圈。快門優先模式適合拍攝運動人像、體育比賽、野生動物和流水等等。快門優先模式的優勢在於它能通過不同的快門速度來凝固告訴運動的物體,也可以利用很慢的快門速度來展現物體的運動感。

③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快門速度。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光圈優先模式合適拍攝靜物、人像、風光等等。

③手動曝光:這個模式要求拍攝者對光圈和快門應有足夠的瞭解,並且能較準確的判斷應該設定什麼樣的光圈和快門才能使拍出的照片曝光準確,並且要求攝影者能根據環境、光線的變化隨時準確的變換和調整光圈、快門,比如在陽光下拍照人像需要11的光圈1/125之一秒的速度,那麼當雲彩過來遮住陽光或人物轉移到陰影處進行拍攝時,這時就要將光圈調到8,或將速度調到1/60分之一秒,才能保證曝光的準確。

三、曝光補償

我們在拍攝照片的時候,由於現場環境光線的千變萬化,拍攝過程中我們需要隨時調整曝光。數碼單反相機有一個功能,可以讓我們非常方便快捷地調整曝光,這就是曝光補償功能。

通常境況下,我們使用相機測光模式測光拍攝,多少都會出現一些曝光不太滿意的照片,這時候我們便需要適當調節曝光補償來控制曝光了。有時候你增加曝光量(+EV或者正補償),那麼畫面就會過曝;如果你減少曝光量(-EV或者負補償),那麼畫面就會曝光不足。當你無法確定相機的曝光值,你可以利用包圍曝光拍攝,然後再去選取最好的成像。

f/2.8 1/1000s 4000 曝光補償為:-1EV

f/2.8 1/500s 4000 曝光補償為:0EV

f/2.8 1/250s 4000 曝光補償為:+1EV

四、“白加黑減”法則

“白加黑減”的原則很好理解,白加就是你拍攝的場景有大面積白色時,你就要增加曝光補償,這樣能讓畫面中的白色更加潔白,不會顯得發灰,比如:拍攝雪景、瀑布以及高調題材時。

黑減就是你拍攝的場景有大面積黑色時,你就需要減少曝光補償,這樣能讓畫面中的黑色變得更加真實,不會發生泛白的色彩失真,比如:背景為黑色,主體為黑色等等。

在拍攝剪影畫面時,通過減少曝光補償可以得到迷人的剪影效果。

200mm f/4 1/100s 200

在拍攝雪景時,增加曝光補償能讓畫面變得更加雪白。

125mm f/7.1 1/400s 100

當我們拍完一張照片時,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照片的曝光是否正確。那麼要怎麼判斷照片的曝光是否正確呢?憑肉眼看?憑感覺?這些方法都是不科學的,今天給大家講講如何用科學的方法看照片的曝光是否正確。判斷一張照片曝光是否準確,看直方圖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一、什麼是直方圖

先給大家講講怎麼看直方圖,直方圖的橫軸表示亮度,從左往右表示亮度越來越高;直方圖的縱軸表示像素,從下往上表示像素越來越多。橫軸上的數值為0—255,0就是黑色,255就是白色。如果橫軸上某個地方峰很高,那就說明這個亮度下的像素多。

左圖為過曝,右圖為欠曝

二、直方圖的參數如何讀

在給大家講直方圖參數方面的知識時,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兩張照片,直方圖是一樣的,那麼這兩張照片的畫面也是一樣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直方圖記錄的是像素的亮度信息。知道了這個後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直方圖上的一些術語,比如:平均值、色階、數量、百分比等。

平均值:如果照片的平均值越高,那麼照片的亮度也越亮,以128為中間值。平均值的算法很簡單,你拿圖像的亮度總值÷圖像像素總數就能得出平均值了。

標準偏差:這個有點難理解,因為它是統計學名詞。我數學不好,所以我對這東西的理解也不怎麼到位。但是大家只要記住這個結論就行了:標準偏差越大,畫面對比越明顯,反之亦然。

中間值:這個就好理解了,將照片所有像素的亮度值排個序(從大到小/從小到大都行),然後在中間的就是中間值。中間值它能從側面反映照片的整體亮度。

像素:這個就不用多講了吧,學攝影應該對這東西很熟悉了。

色階:就是指這個地方的亮度,也就是0-255的某個值。

數量:指的是這個亮度下的像素值,橫軸為亮度,縱軸為像素,對應看就行了。

百分比:當前色階在整個色階中的位置。

三、通道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仔細看完上面的內容,相信對直方圖應該有個最基本的瞭解了;但是想要更加全面的瞭解直方圖,那麼就還要學一些知識。

通道里面分為很多種:RGB,紅,綠,藍,明度,顏色。大家不要把直方圖中的數量和像素搞混了,直方圖中的像素和數量不是一個概念。當你選擇RGB通道時:最大數值=像素值×3;而當你選擇其它的通道時:最大數量值=像素值。可能這樣說有點難懂,給大家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了。

比如色階為100,來看看不同通道下的數量是多少。

色階為100,在RGB通道下數量為3119;

色階為100,在R通道下數量為945;

色階為100,在G通道下數量為1610;

色階為100,在B通道下數量為56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當色階為100時,RGB通道下的數量是R+G+B的總和,也就是說RGB通道的數量是R、G、B三個的數量加起來的。

那麼像素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RGB代表紅(R)、綠(G)、藍(B)三種顏色,而當這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種顏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像素。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單R、G、B通道下最大數量值=像素值了。

同理,RGB通道和明度通道也不一樣。這是RGB通道:

這是明度通道: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直方圖不是反映照片亮度信息的嗎?為什麼RGB通道和明度通道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計算方法不同,明度統計的是每個像素的複合值,而像素的亮度值的計算方法為:30%×R+59%×G+11%×B。 這裡又與前面的像素相對應了,像素是一個複合值。

說實話我弄懂這些知識也花了不少時間,因為太複雜,而我又是一個看到數字就暈的人。我已經儘量簡潔、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講了。我用紅色通道來給大家講一下,這樣大家更容易理解。

紅色通道:

大家能看懂紅色通道下的直方圖嗎?給大家簡單講一下紅色通道下的直方圖,這個直方圖說明照片的紅色信息主要分佈在中間和暗部,亮部的紅色信息很少。這些單個的通道對於後期調色、糾正色偏有很大的幫助。

大家不要嫌麻煩,弄懂直方圖對理解曝光有很大的幫助,給大家舉個例子:

上面三個直方圖分別表示三張照片的曝光;

第一張照片直方圖全在右邊,說明過曝;

第二張照片直方圖大部分在左邊,說明欠曝;

第三張直方圖分佈相對均勻,說明曝光準確。

下面這三張照片分別對應了上面的三張直方圖照片。

很多人看完對應照片可能會問:直方圖顯示的不是過曝嗎?不是欠曝嗎?怎麼下面對應的照片是正常的。因為直方圖它記錄的只是像素的亮度信息,簡單來說:我不改變像素,只是改變他們相對的位置,直方圖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但是照片的畫面卻會變。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直方圖它記錄的是像素的亮度信息,其他什麼都不代表。曝光準不準確,與亮度分佈是否均勻沒有必然聯繫。

五、直方圖的應用

我前面講了看照片的曝光是否準確要看直方圖,而後面又講了直方圖只是記錄像素的亮度信息,與曝光準不準確沒有必然聯繫,這不是前後矛盾嗎。其實這個並不矛盾,就像數學老師給你說1+1=2,而化學老師給你說1+1不等於2一樣。視不同的情況而定,那麼直方圖到底該怎麼用呢?

使用直方圖需要結合當時的環境來使用,比如:當你在光線強烈的環境下拍攝,看不清相機的液晶屏,更無法去判斷拍出來的照片曝光是否準確。但是在這種時候你去看直方圖它就能告訴你曝光是否準確。

更實際點來說就是:你在拍攝雪景時,低光和中間調都不可能有大量像素;拍攝烏雲密佈的天空時,高光部分也不可能有大量像素。這個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不是看一兩篇文章就能學會的。


攝影初級班


單反相機的操作其實非常簡單,對於攝影來說技術上的問題不是問題,基礎操作對於新手來說也是非常簡單易學的。在進入正題之前推薦基礎知識不好的同學讀一本書,攝影數碼手冊。



相機最基礎的知識點也無疑就是光圈,快門,感光度,所有的知識都是圍繞這三個點來進行的,所有的知識也離不開這三個點,所以掌握好他們三個就可以了。

首先就是光圈,大光圈、小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虛化越明顯,景深就是背景到相機的距離。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也就越清晰。對於新手來說,大光圈適合單體靜物、人像,小光圈適合風景,個人創作除外。


看一下大小光圈對比圖,還是非常明顯的,當然了自己多嘗試,答案也就出來了。

光圈也會影響快門速度,大光圈就是增加鏡頭的進光量,進光量的增加,快門速度也就相對的變快,反之則會變慢。


當然了,快快門適合去拍攝快速的運動物體,可以讓他們在特別快的速度中靜止,慢快們,適合拍攝流水,光線,等等效果,根據拍攝的主體不同,也會選擇不同的快門去拍攝。


再有就是感光度,當你拍攝速度太慢時,手拿不穩時,可以選擇提升感光度來提高快門速度,但是感光度的提升也會帶來不好的一面,會增加噪點,但是有些攝影師恰巧用了這一點來創造屬於自己的照片。

這些就是最基本的相機三個大知識點,瞭解了這麼多就要出去多實踐,多拍攝,例如拍攝走路的人,利用不同的快門速度去拍攝,去體會其中,慢慢的自己就會理解。

當然相機基礎還不止這麼多,像各個檔位,光圈優先,快門優先,自動擋,手動擋,A+檔,自定義檔等等,多重曝光、白平衡,對焦模式,高速連拍,以及勤佳利用,多拍攝,就會體會其中。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總結的觀點,不喜勿噴,如有更多更好建議請下方留言指正。


關注清城攝影,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攝影知識。


清城攝影


一、瞭解和學會使用相機上的各種按鍵

二、學習光圈、快門、感光度與正確曝光的關係


光圈

光圈決定景深,光圈越小,成像清晰的距離範圍越廣。舉例來說:患有近視眼的朋友,不戴眼鏡的話,總是習慣性地眯起眼睛看東西,這樣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攝影的術語,這就叫做:縮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

快門

快門決定運動物體是否能被清晰抓拍。比如飛馳而過的汽車,用慢快門拍攝,你將拍到一個飛馳而過的車影。

感光度

感光度決定噪點,高感光度意味著照片的粗糙,噪點高,低感光度會使照片更加平滑、細膩。

正常曝光

正確曝光的概念與因素有以下四點需要牢記

1、景物的光效和明暗層次;

2、曝光控制對照片效果的影響;

3、膠片的感光度與寬容度;

4、光圈變小則快門速度慢,光圈變大則快門速度快。

三、學習白平衡與曝光補償


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顯示器中紅、綠、藍三基色混合生成後白色精確度的一項指標。

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拍攝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調節照片的明暗程度,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等。


浦江縣職業技術學校


攝影是很重基礎的一門技術。因此,要想快速學習單反數碼相機,就必須先從基礎知識學起。我個人學習攝影時間一年有餘,通過學習,從網上搜索到一些關於學習攝影的基礎知識,覺得對學習攝影來說特別有益,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起學習提高。

學習攝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吃得過比常人努力百倍的辛苦。我們不要羨慕別人攝影時的愜意,這些都是日積月累才能得到。只要有信心,多學習,多實踐,把基礎打牢,才能不斷地創作出有創意的作品,在攝影上積累豐富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拍攝風格。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景中景


光學法則-----用最簡單的語言幫你揭開攝影的秘密,讓每個人都可以拍出大片!-----請大家關注!謝謝!

歡天喜地的新買了單反相機,迫不及待的翻看起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攝影新手教程,但是很快,你就被無數的專業名詞所打垮

這些教程裡寫的光圈、焦距、快門、景深、感光度、白平衡這些字我是都認識的,但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這裡,光學法則為你一站購齊,用最好理解的文字和圖片,將幾大攝影最重要的參數講清楚。

光圈

光圈,可以說是衡量一枚鏡頭價值(價格)的最重要因素。

鏡頭拿在手裡,可以看到幾片頁狀的格柵,這就是控制光圈大小的工具。最大光圈是由鏡頭的參數和口徑決定的,無法更改,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格柵來選擇使用更小的光圈。

下圖就是大光圈和小光圈

光圈影響三個參數:

  1. 光圈影響進光量。光圈越大,同樣的快門速度能夠進入CMOS並形成畫面的光線就越多。由此可以推斷,想要獲得同樣的進光量(即獲得同樣的照片亮度),光圈越大,所需的快門時間越短,照片越不容易模糊(拍攝夜景人像時這一點非常重要,敲黑板)

  2. 光圈影響景深。景深太重要了,以至於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單獨拿出來講。

  3. 光圈影響夜景星芒的形狀。光圈越小,拍攝出來的星芒(即路燈等發光物體的邊緣)越明顯。例如下圖是用F16拍攝的星芒

焦距

焦距是一個鏡頭的最重要參數。它直接表達了這枚鏡頭的使用意義。

焦距數值越小,能夠容納下的內容就越多。適合拍攝風光(起到縮小鏡的作用)

焦距數值越大,能夠拍下的距離就越遠,適合拍攝人像和遠處的東西(起到放大鏡的作用)

不同焦距下的拍攝效果

快門

快門速度就是定格物體的能力。

極快速的快門可以將物體定格,例如下圖,每一滴水都被定格在畫面中。

每一滴水都被定格在畫面中

飛馳的摩托車被定格在空中

而慢速的快門(慢門)則可以拍出來如絲如霧的效果,例如下圖的霧化水流的效果,以及上面用來距離光圈星芒效果圖片中的車尾燈的光軌等。

感光度(ISO)

感光度是人們為了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獲得曝光正確的照片而不得已的行為。ISO越低越好,照片越清晰,畫面的噪點越小。但是對快門速度的要求就會更高。

在夜晚拍攝人像時,沒有白天那麼充足的光線,即便光圈已經開到最大,但是為了保證快門速度在安全範圍內,不至於拍出模糊的照片,就只能調高ISO

下圖是不同ISO下圖片的效果。可以看到3200ISO拍攝出來的照片,噪點是非常多的。那麼怎麼控制ISO來拍攝一張合格的人像或者風光照片呢?在之後的課程中,我們將會為大家講解。請大家關注光學法則

景深

在介紹光圈的時候就提到景深了,為什麼要把景深單獨拿出來說呢?因為景深實在是太重要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光圈越大,則景深越淺,圖片中清晰的空間距離越短。我們用一張更直觀的圖來為大家舉例,請看下圖。在F2.8的光圈下,甚至花朵都無法全部清晰,花朵的最後方也虛化了。而在F16的光圈下,遠處的大樹也被拍的非常的清晰。

不同光圈下,花朵背後的景色的不同清晰度

白平衡

在做攝影培訓的這2年裡,我驚訝的發現很多專業從事攝影工作的童鞋甚至都不懂如何校對白平衡,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雖然白平衡是幾大參數裡最不起眼的,但是如果不設置正確,後期修圖時也會給你造成巨大的麻煩

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自動白平衡,但是很多光線複雜的場景裡,就必須要用手動白平衡來確保顏色正確。尤其是在使用房頂的白熾燈和LED燈進行拍攝的時候,白平衡尤為重要。

這是一張在LED頂燈下使用了自動白平衡拍攝的圖像

校對過白平衡之後,拍攝出來的圖像。

下圖是不同白平衡預設下的顏色表現差異。

設置白平衡除了可以讓我們獲得正確的顏色以外,在特殊的場景還可以起到渲染環境顏色的作用。例如下圖,使用比較冷的白平衡,可以拍攝出不一樣的照片。

設置白平衡除了可以讓我們獲得正確的顏色以外,在特殊的場景還可以起到渲染環境顏色的作用。


好了。相機的幾大參數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到這裡。之後我會對每一項參數單獨寫文章來問大家詳細的講解。

請大家關注光學法則,持續為你帶來專業的攝影知識。

光學法則-----用最簡單的語言幫你揭開攝影的秘密,讓每個人都可以拍出大片!


光學法則


個人經驗來說,說明書上的相機基礎功能你是需要看一看的,然後對照著基礎功能,比如快門設置,光圈設置,圖片色彩風格設置,白平衡設置瞭然於心之後,最關鍵的就是怕拍拍,因為只有在使用的過程中你才能熟悉它們,光看厚厚的說明書或者網上的教程是學不會的。\n我一開始用單反,首先拿著相機試拍,我的是佳能的,我就佳能使用來說一說,首先,相機有模式選擇,你可以每個模式都嘗試拍幾張,比方說,快門優先,那麼你把快門設置到最快,幾千分之一,然後拍一張,再設到30秒拍一張,嗯,然後你就知道在這個模式裡的數值對應的快門速度,一般幾千分之一秒的快門很少用,只是讓你記住兩個極端數值的快慢而已,然後你也可以試試其他模式,比如光圈優先,也用同樣的方法,把數值調到最大最小來體會大光圈和小光圈的效果,像這兩個光圈模式下,光圈和快門的數值都是相對應自動會到適合的數值的,使用拍攝多次就能掌握。\n以上只是我經驗之談,關鍵還是在於你要使用相機功能實踐,不要害怕弄壞相機,講真的,只要不是暴力使用,大多數不會發生,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實踐,一定要實踐,一定要實踐。\n在試拍的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再去說明書上查找或者網上詢問,這會讓你很快學會使用單反。


鳥人看世界


提問這個問題想必是被厚厚的說明書給嚇到了!

其實無論是數碼單反,旁軸,膠片單反,微單等等不同的相機類型只要是相機,就都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一旦知道了原理,其實無論什麼相機,其實都是一個道理,只是不同品牌,型號不同略有小差異罷了,好比你學汽車,考駕照,大部分汽車你都可以去開。

建議先了解相機的基本原理,可以把相機理解為一個不透光的盒子,相機機身裡面有一個感光元件(數碼相機)或是底片(膠捲相機),是用來記錄圖片信息的。然後一個鏡頭是將光線過濾到機身裡面,最終投射到感光元件或者是膠片上面。

單反就是單鏡頭反光鏡相機,其實真正最核心的三個因素就是快門,光圈和感光度,其他功能暫時不用考慮。快門就是在感光元件或底片前面的一個"門”, 門打開的時候,光線就從鏡頭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信息被記錄下來,最終形成照片。快門打開的時間長短,決定了光線照射的時長。 光圈指的控制在規定時間內的進光量的大小,大光圈就是有跟多的光進來,反之亦然。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指數越高,對光線的敏感度就越大。所以其實決定照片主要的因素其實就是快門,光圈和感光度。

所以建議先了解這三個因素,其實無論使用任何一款相機,都是可以融匯貫通的!


縱橫視覺ZoneFoto


首先就是按照單反相機的說明書反覆看,邊看邊操作。這樣經過幾個來回就能掌握好相機的各個標識、按鈕的意義和具體操作方法了。

再深入就是要了解和設置單反相機的一些基礎名詞。比如什麼是光圈、快門、ISO、正確曝光;明白在什麼情況下用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明白在不同的光線下使用相應的ISO值,瞭解什麼是景深,如何控制景深等等這些也是單反相機的基礎操作。

當然使用單反相機也要想學開車握方向盤一樣,剛開始就要學會正確拿相機的姿勢。通過以上由淺入深的兩個步驟,差不多就可以實現單反相機的基礎操作了,可以拍照片了,但是離拍出優秀攝影作品還有很大的距離,需要繼續學習攝影構圖、用光等等的攝影知識。

如果繼續深入學習攝影,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金立攝影。接下來的攝影構圖、攝影用光、攝影主題塑造等等,我的頭條號都有原創的攝影文章。歡迎關注金立攝影。


攝影中級班


不推薦看各種快速入門的書籍,相機基礎操作最好的學習資料就是說明書。

但是僅僅通過說明書的學習是不足以瞭解相機的參數的,在面對某種拍攝場景時還是不知道用什麼參數,這時候就需要通過不斷地拍攝來深刻理解各種參數的作用。

如果真正理解了曝光參數的含義我覺得題主看到下列照片應該能夠很快的報出每張照片大概的曝光參數,至少最重要的一項或者兩項參數的大致範圍是能確定的,剩下的參數根據環境亮度去調節就可以了。

第一張復興路車軌:明顯是長時間曝光,曝光時間大概在20秒以上,路燈的星芒效果這麼明顯肯定是小光圈光圈值應該大於8,感光度需要隨環境亮度調節。

第四張暴雨襲城:長時間曝光捕捉到閃電的幾率比較大,保證畫面沒有大面積曝光過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延長曝光時間,但是一般相機最長曝光時間是30秒,如果想用更長的曝光時間需要用B門,最好上快門線。

倒數第二張楓葉:楓葉後面的環境是虛化的,前面的部分葉子也是虛化的。這種淺景深的效果和器材有關係,和參數設置有關係,和被攝主體與相機的距離也有關係。簡單來說,鏡頭焦距越長、光圈越大、被攝物體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

如果你能這樣分析照片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攝影的曝光參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