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樣東西,老師永遠給不了孩子!(父母必看)

這4樣東西,老師永遠給不了孩子!(父母必看)

在有些家長眼裡,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教育孩子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其實,有很多事情老師無能為力,需要父母親自來引導孩子,否則你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深深的遺憾。

1

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

人們都說,“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0~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孩子身上很多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有的孩子把閱讀當習慣,是因為父母熱愛閱讀,一家人把讀書當成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有的孩子把玩遊戲當習慣,是因為父母經常躺在沙發上捧著手機玩;

有的孩子愛宅在家,是因為父母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電視......

孩子的習慣,往往都是父母給的。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需要父母的付出,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2

老師給不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曾經有位幼兒園老師對我說:“我們這很多孩子都會自己獨立用餐,但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開始鬧情緒。”

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家裡,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園裡的老師日復一日耐心地教,回到家,大人又開始追著喂。

好像只要有父母在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的幾率也隨著減少。所以很多孩子除了學習,自理能力幾乎為0。

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狠”點心,縱使萬般不捨,也要懂得放手。

如果獨立自主、講衛生、整理東西等等這些自理能力,父母沒有慢慢教給孩子,那麼等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就會遇到諸多問題。

3

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修養

現在的人喜歡將沒有教養的孩子稱作“熊孩子”,其實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喜歡搞破壞的熊孩子。

一個孩子的行為往往和家庭教育有關,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熊孩子只是現象,熊家長才是本質。

曾經在微博上看過一張照片,地鐵車廂內,孩子把爆米花灑在車廂,父母跟孩子一起,一粒粒撿起,有這樣一位遵守規則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氣。

活潑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不代表父母的不作為,需要父母從一開始就引導孩子理解、遵守社交禮儀和規則。

孩子未來走得遠,不是看他的成績,而是孩子的品行和修養。如果說老師的主要責任在於教書,那麼育人的責任,更多還是要看家長。

4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永遠大於老師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最初的階段,他們都是通過模仿來學習適應這個世界的。

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會模仿父母的肢體動作;過家家的時候,學著爸爸媽媽在玩具廚房裡切菜做飯......

等到孩子大一點,父母的一言一行,更加逃不過孩子的眼睛。說話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生活的習慣,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

天下的父母,總想著把孩子送進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犯錯,最主要的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教育才能行之有效。讓孩子認識錯誤主動改正,爸媽只需要講這7句話!

一、發生什麼事情了?家長這麼問孩子,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事情的經過,是不是有錯在先,家長一聽就可以分辨出來,不會冤枉孩子。即使真的有錯,孩子也會因為有辯解的機會,而甘心認錯。

二、在孩子說完事情之後,不要著急著去劃分誰對誰錯,而是應該問問孩子:你現在覺得怎麼樣?給孩子一個發洩情緒的出口!

三、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聽聽他的想法!家長不要急於給孩子出謀劃策,宣佈自己的決定,孩子也許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四、你覺得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通過討論,孩子就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自己分析得出的結果,往往比家長劈頭蓋臉的命令更容易接受。

五、那你決定怎麼做?孩子已經明白了自己可以怎麼做,家長還要給孩子選擇:是做還是不做,或者選哪一種,讓孩子在明確後果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六、你希望我怎麼做?家長除了幫孩子把關之外,還要及時給他提供幫助。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怎麼幫助他的時候,爸媽一定要積極支持!

七、結果怎麼樣?是不是你想得那樣?事情解決了,但家長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打鐵趁熱,趁孩子對事情的經過和結果還有印象,可以問問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怎麼解決?

懂得教育的父母,一定是“聽”孩子話的。

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如果你想要一個學習成績更好的孩子,請記得做好和老師的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