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前文回顧:


D16

2018年5月16日

夢幻般的落基山之旅結束之後,旅行的反作用力猛烈襲來,讓我們頓感身心疲憊。

本不想再折騰,安心地在溫哥華放放鬆,逛逛街,等著出發的日子就好了。

結果在朋友“來溫哥華沒去過維多利亞和布查特花園,就像是去成都不去武侯祠”的鼓動下,我們再次參加了旅行團,踏上了維多利亞一日遊之旅。

由於是趟突如其來的旅行,所以之前完全沒有做功課。只知道維多利亞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第二大城市,也是BC省省會所在地,但具體在哪個方向,怎麼去,都完全搞不清楚。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所以當我看到大巴一路向南,沿著海邊的公路往碼頭駛去的時候,滿臉問號。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聽了導遊的介紹才知道,維多利亞不在北美大陸上,而是位於溫哥華市西南邊的溫哥華島上,需要乘坐著名的BC Ferris渡輪前往。

我雖然之前坐過潿洲島的客船,但能夠搭載汽車的渡輪還是第一次體驗。於是睡意全無,充滿著期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在渡輪碼頭的入口等待通行,感覺與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別無二致。可以看到上方屏幕中顯示著不同的目的地,可以乘坐不同的航班前往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納奈莫等港口,同時渡船的滿座率也會以百分數顯示。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稍事休息以後,輪渡腹部的閘門打開,我們的大巴隨著車隊緩緩地開進船內。這裡是僅供大型車輛停放的底層車艙,各種大客車、重卡摩肩接踵,魄力十足,而其他小型私家車則停在別的樓層。

在記下大巴的位置以後,我們沿著擁擠的舷梯往上攀爬了大約三四層樓的高度,來到上層甲板。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裡是渡船的休閒區,咖啡廳、餐廳、網吧等設施一應俱全,如同一個小型的商場。在一個半小時的海上之旅中,乘客可以選擇在船艙裡坐著休息,打打瞌睡,也可以前往外面的觀景甲板,欣賞風景。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難得坐一次渡輪,自然不能浪費大好時光。我和夏推開厚重的艙門,來到了外面的觀景甲板,呼吸新鮮空氣。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溫哥華方向烏雲密佈,我們頭上卻是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上午9點,汽笛轟然拉響,海鷗紛飛嘶鳴,輪船緩緩地啟動,拖著長長的航跡線,載著我們向喬治亞海峽對岸的維多利亞駛去。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此時大海波平浪靜,輪渡也行駛得穩如泰山,完全不用擔心暈船。只是甲板上海風極大,吹得人睜不開眼。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只有船體中部的這塊區域比較舒服,我們曬著太陽,看著藍白相間的船體在陽光下泛著光,與這海天相得益彰。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航程的前半程是橫跨喬治亞海峽,極目遠眺,甚至都能夠看到幾百公里外北美大陸上的蒼茫雪山。此時我們所處的位置實際上已經越過了國境線,進入了美國的地盤。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約40分鐘後,就看到了島嶼和陸地。這是溫哥華島周邊的聖胡安群島,渡船就在小島之間如同迷宮般複雜的水道里穿行。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沿途可以看到許多島上修建著碼頭與房屋,顯然是有人居住。如果有一艘自己的船,在這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就這樣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拍照,1個半小時眨眼就過去了。渾厚的汽笛聲再次響起,廣播裡也開始通知船即將抵達,於是我們便返回底層甲板,登上大巴,從船艙裡駛出,在溫哥華島登陸。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我們下船的位置是維多利亞市北部悉尼(Sidney)的施瓦茨港(Swartz Bay),從這裡還要一路向南行駛32公里才會抵達維多利亞市區。

說起悉尼這個地名,這裡有一個,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個,加上澳大利亞那個最負盛名的正版悉尼,曾有人傻傻分不清楚而鬧出了想去澳大利亞結果到了加拿大的笑話。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約半個小時後,我們抵達市區。此時時間已是中午。午飯依然是不怎麼好吃的團餐,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之後,我們才正式開始維多利亞之旅。在車上匆匆遊覽加拿大最古老的唐人街和曾經毒販聚集的番攤小巷後,我們抵達了海邊的維多利亞港,參觀今天的第一個景點——著名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會大樓。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議會大樓正對維多利亞港,是一座古老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牆磚蒼白,與UBC的那座圖書館極其相似,遠遠望去充滿著歷史的滄桑厚重之感。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樓連同它旁邊那座同樣氣勢不凡的帝后酒店(Empress Hotel)一起,由當時年僅25歲的英國天才設計師法蘭西斯·拿頓貝利設計。於1893年動工,1897年10月完工,是維多利亞的標誌性建築。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樓的中央圓頂頂端,高高站立著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

的銅像。喬治·溫哥華作為英國海軍軍官,從1790年起對北美太平洋海岸(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阿拉斯加州海岸)進行了勘測活動。為紀念他的功績,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溫哥華島與溫哥華市。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而維多利亞女王的銅像則佇立在大樓的正面,噴水池前方,被導遊戲稱為“看門的”。發現者高高在上,女王則立於平地,可見外國人似乎也沒什麼教條式的尊卑規矩。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雖然貴為議會大樓,但遊客經過安檢後可以通過側門進入內部參觀。正中間雄偉的大門平時並不開放,那是留給來訪的重要國家元首的。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廳內部的裝潢可謂是富麗堂皇,直通屋頂的天井、隨處可見的彩色玻璃以及講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歷史的壁畫瞬間將人帶回了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

自探險家詹姆斯·庫克及喬治·溫哥華分別於1778年和1792-93年航行至此,確立英國的管轄權之後。歐洲人又不斷地在此設立公司與定居點,西北公司和哈德遜灣公司相繼在此建立皮毛貿易站。

1846年,英國與美國簽訂《俄勒岡條約》,以北緯49度劃分國界。為了進一步確立其主權,英國於1849年正式於溫哥華島建制,成立溫哥華島殖民地,首府設於維多利亞。

在1858年—1865年的淘金潮期間,包括大量中國廣東人在內的大約三萬移民蜂擁至菲沙河入海口。雖然最終並沒有找到多少黃金,但由於他們的開墾,溫哥華堡(現在的溫哥華市)逐漸成型。英國也正式成立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Colony of British Columbia),並於1866年與溫哥華島殖民地合而為一。

1871年7月20日,由於債臺高築與英政府的冷落,不列顛哥倫比亞正式加入加拿大聯邦,成為加拿大第六個省份,即今天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卑詩省)。

可見,維多利亞的形成要早於現在在溫哥華市,可說是殖民地的起點。之後它一直都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省府,延續至今。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裡就是議會大廳,據導遊說每到開會的時候,BC省各地的議員們就會乘坐水上飛機來到這裡,共商國是。看來把省政府設在一個島上也是件挺麻煩的事。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大樓裡可參觀的部分並不多,很快就能逛完一圈。來到室外,天氣晴好,人們都躺在草坪上休憩,或是坐在石頭臺階上,觀賞話劇表演。

離開議會大樓,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位於維多利亞市西南部的1號公路0英里起點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之前介紹過加拿大的“景觀大道”1號公路,這裡便是它西邊的起點。我在這裡留了個影,希望某一天能夠實現沿著一號公路橫貫加拿大的夢想,跨越7800公里的路途,抵達北美大陸另一端的聖約翰斯。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參觀完市區裡的兩處景點,時間來到了下午2點,我們迎來了今天最後的壓軸大戲——布查特花園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布查特花園(Butchart Gardens),也叫寶翠花園,距離維多利亞23公里。前身為一座石灰石採石場與混凝土工廠,由羅伯特·布查特建立經營,佔地5.26公頃。

由於石灰礦逐漸採伐殆盡,工廠無以為繼,羅伯特的妻子珍妮·布查特便突發奇想,將採石礦坑改建為下沉式花園,供人參觀。之後又逐漸拓展,相繼建造了日式庭院與意大利玫瑰園。

2004年,工作人員執行了一系列的花園重整工作,將其打造為旅遊景點,並列入加拿大國家歷史古蹟。目前花園中培養了約百萬株花卉植物,超過700個不同品種,足以保證每年三月到十月不間斷盛開。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甫一進入,我們便迎來了花的盛宴,各種琳琅滿目叫不出名字的鮮花在陽光下競相怒放,熱鬧非凡。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舉目望去,眼前皆是花海,非常壯觀大氣,堪稱喜歡手捧花朵拍照的中國大媽的天堂。與它相比,伊麗莎白公園的那個花園就小得如同盆景一般。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就是公園裡最負盛名,最為漂亮的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站在高處俯瞰,曲徑蜿蜒,滿眼皆是綠意。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裡已經絲毫看不見當年採礦的痕跡,曾經那個冰冷荒蕪的石灰礦坑,如今完全成為了花的世界,綠的海洋,堪稱化腐朽為神奇。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裡也有一座巨大的玫瑰園,可惜玫瑰花要到6月中旬才會開放,並一直持續到10月。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雖然不是旺季,但公園裡人還是很多。到處都有不分國籍的擺POSE大媽們,想要拍攝一張空景都很困難。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這就是我在拍上面那張照片時,由於遊客遲遲不散去而擺出的一副臭臉。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夏真實地抓拍了下來,如今看來,十分搞笑。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穿過玫瑰園,便來到了日本花園。風格陡然改變,彷彿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鳥居,翠竹,流水,幽徑,為這炎炎烈日增加了一絲清涼。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雖然留給了我們兩個小時的遊覽時間,但這裡實在是太大了。光是沿著常規路線匆匆走一遍,時間便已經所剩無幾,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走馬觀花。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如果想要充分領略這裡的美麗,花上一整天都不為過。據說晚上還有焰火表演,但這些都只存在於想象之中,與我們無緣了。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懷著些許遺憾與不捨,下午五點,我們再次搭上渡輪,原路返回了溫哥華。在加拿大的最後一次遊覽,就這樣結束了。

這裡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起源,加拿大一號公路的起點,同時也是我們旅途的終點。

5月18號,我們就將離開。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遠征溫哥華(完結篇):屬於旅行者的情書

待續

遠征溫哥華(十):起點與終點,維多利亞跨海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