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是真實存在的事件嗎?

華麗的小丑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緣起,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普遍流傳著

《胡大海復仇》、《燕王掃碑》和《三洗懷慶府》等傳說故事(故事的具體內容此處省略)。但正如有答主回答的一樣,對於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存在著諸多的疑問。

洪洞大槐樹

首先在人口數量方面,如果依據家譜記載的移民數量(至少涉及11個省227個縣),那麼就涉及到上百萬的移民人口,一縣人口很難有這麼多。

再者對於大槐樹的記載,也有學者進行過考證,一般認為是在廣濟寺附近,但萬曆《洪洞縣誌》、順治《洪洞縣續志》、康熙《洪洞縣續志》、雍正《洪洞縣誌》均未有大槐樹的任何記載,直至民國六年(1918)始出現大槐樹移民史實。

將這兩者結合,不難發現,關於大槐樹的移民傳說,出現在家譜、民間傳說等資料中的時間遠比地方史志要早,而且內容也比地方史志豐富的多。

因此,山西向山東、河南、河北移民確實是存在的,只是其具體的規模遠沒有那麼誇張;對於大槐樹的記憶,一則可能確如部分學者認為的那樣,是作為移民聚集地點之一,如湖北麻城孝感鄉,再者也不排除族譜中對祖先記憶的復刻。


楚邾


首先來說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山大槐樹移民確有其事,但是被某些人為了某種利益誇大了千百倍。

一,山西移民數量

關於移民的次數,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經學者們的反覆考證,明初從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中,從山西向外地移民17次,每次數百戶,甚至上萬戶,前後人數達到100萬左右。

也就是說五十年間從山西移民總數約一百多萬,分佈在現在的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寧夏等十多個省直轄市,,平均一個省直轄市最多十萬人,而當時河南本地人口四百五十萬。移民不到原著居民總數的百分之三,這充分肯定肯定河南絕大部分的人不是洪洞移民的後代,而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若依家譜記載,華北、東北、西北約有80%是大槐樹後裔,(有些地區甚至是100%),也就是超過4億為大槐樹後裔。明初全國人口6000萬,現在13億,人口增長了22倍。依此比例算,當時大槐樹移民約有2000萬。而當時山西全省人400萬,山西人口統計表明,明初山西人口幾乎沒有大數量的減少,甚至是保持平穩地緩慢增長。從數據統計上,看不出山西有很大規模的對外移民。假定山西人口數之所以保持平穩是因為人口增長效應被對外移民抹掉了,即便如此明代山西移民也不會超過100萬。

據《洪洞縣誌》記載,明洪武二十四年,整個洪洞縣人口也只有92872人,不足十萬人。怎麼可能移民遍佈大半個中國?為什麼至今河北、山東、河南等地許多家族都稱自己祖先來自山西洪洞呢?其實,移民並不只有洪洞縣人。明朝只是將洪洞作為了移民集散地,山西各個地方的人都集中到這裡,然後再遷往全國各地。

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洪洞縣誌》是明朝萬曆年間修的,由於大部分傳說和族譜把洪洞移民事定位在明洪武或永樂時期(也有少部分定位在明中葉和清初),但全書竟沒有任何地方提到移民事情,更沒有提到過大槐樹和老鴰窩。後來順治《洪洞縣續志》(656年)與康熙《洪洞縣續志》(1673年)也沒有任何記載大槐樹、老鴰窩以及洪洞移民的資料。總之,在民國之前,對於洪洞移民和大槐樹,地方誌的編者似乎是有意把它們忘卻了。

二,家譜記載

噴子們喜歡拿家譜來說是事,而且言之鑿鑿,這是乎是鐵證。在今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存留的族譜中,記載其祖先遷自山西洪洞的確不計其數。但是在大多數族譜和墓碑中提到其祖先來自山西洪洞的,後面的具體地名都被省略或者磨損了。具體位置就言語不詳了,要麼缺失。在所發現的墓誌、碑刻、家譜中,自稱祖先來自洪洞某某具體地方的,都很難與明朝洪洞縣誌記載的地名對上號。

古人云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對自己的家鄉有著異乎尋常的審深厚的感情,怎麼會忘記的自己生長的家鄉呢?這讓我們有理由懷疑他們並不知道祖先的具體家鄉,說山西洪洞人不過是人云亦云。

其實早在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盪,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至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的。

攀附歷史名人為自家先祖的風氣在古代很是流行(即使現代也很流行!),人們也盲目地認定歷史先人,以顯示家族歷史的遙遠與家族出身的高貴。這種做法在家譜編修中最為常見。李姓追溯到老子李耳,周姓追祖后稷,吳姓始祖泰伯,姜姓則祖姜太公,袁姓則祖袁紹,鄭姓則是鄭桓公等鄭氏三公。

祠必有譜,有譜必載世系,世系邈遠不清,於是編造世系成為古代習氣之一。由於宗族勢力的擴展,明清時期,偽造世系、家譜的風氣更盛,出現了專業的造假者:“譜匠”。譜匠預製一套可通用的道具,多託始於南宋,如名人序跋、遠祖遺像、朱子題字等,不論張姓李姓,但將名姓一改,即覺天衣無縫。

由於家譜世系的東拉西扯,其歷史價值往往被大打折扣。這也是人們在歷史研究中不大重視家譜資料的原因。

現在所謂大槐樹移民的家譜幾乎都是清朝乾隆以後修編的,距離明朝移民歷史大約300年。實質上,很多人壓根就沒有老族譜,即使有也在數百年顛沛流離中遺失,根本不知道祖宗來自何方。

另外宋之前,民間平民是不是修族譜的,也就是說族譜只能官修。到了金元時期,遊牧民族入住中原,華夏式微,北方漢人很少修族譜,逐漸失去了對祖先來源的記憶。到清朝時,民間突然興起了修族譜的熱潮,很多不知道祖源的只能人云亦云地依託“洪洞大槐樹老鴰窩”。

三,至於為什麼是山西洪洞大槐樹而不是別的?

首先,這些山西移民是官府主導的,因此有地位有身份,相對其他地方移民,山西移民又是數量最多的,於是對於不知道祖先來自何方的人來說假託來自山西大槐樹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主要是政策上的實惠,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朱元璋遂下令戶部,要其責成地方官對已復業者,“令有司厚扶綏之,未復業者,悉心招撫。新墾田地,停徵其稅”。二十八年(1395年)下令:自二十七年以後,河南山東“新墾田地,不論多寡,俱不起科”,若有私徵科派擾害百姓,便一律治罪。絕大部分流亡或原著無地的貧苦百姓,政府幫助安置,可以分得田地,新開墾的土地不論多少不需要交稅。

其三,明朝在重新確立漢族正統的過程中,對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採取了鄙夷、壓制的態度,國家一直對蒙古人十分警惕和防範,族群之間關係緊張。所以我們幾乎沒有在族譜中見到說自己有契丹、女真或者蒙古人祖先的記錄,若有當時恐怕會被打死的。因此對於那些無根的族群來說,就必然產生一種尋根的需求。正因如此,清朝修得家譜中對於祖先具體居山西何地就很模糊不清,一般都是大槐樹,再具體的何鄉何村就沒了。

四,基因血統

漢族主要的人種幾大特徵:一、蒙古眼瞼,眼角部分上眼皮蓋住下眼皮,無論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都是這樣的;二、鏟齒 ,門牙內側略有一定弧度的凹陷,尤其是上門齒;三、青斑 ,出生期在臀部尾骨處有淺清色的斑塊,之後會慢慢消退;四、小腳趾 ,成人小腳趾指甲分為不規則的兩瓣。

所以說腳趾甲兩瓣並不是洪洞移民才有,而是漢族人種特徵之一。

故事傳說洪洞移民用刀割或是石頭砸腳趾,就能讓後代成為小腳趾兩瓣,通過外傷改變基因,根本不可能。這種小腳趾復趾形態,在東亞地區普遍存在,東北一些少數民族,如朝鮮族,因此韓國有些人也有小腳趾兩瓣的情況,別告訴我韓國人也是洪洞移民過去的。

從人口基因遺傳上來分析,人口的群體遺傳上,結果,河北、河南、京津、山東、東三省親緣關係最近,形成一個系統;山、陝、寧、甘親緣較近,又形成一個小系統;在基因上我們河南山東河北最接近而與山西反而較遠。

五,解手之說

解手:而且解手並不是洪洞移民的專用詞。這個詞語更早之前的宋元話本中已有了這個詞。和洪洞移民雷似的是“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與這句民諺相伴的還有許多生動的傳說。比如:不少湖南、湖北人稱自己是“江西種”,並說凡江西人後裔其小腳指的指甲多一塊。又如,兩湖一些地方把上廁所稱為“解手”,當地人解釋說,因為其祖先是被捆綁著用船押運來的,途中要方便時,須先呼押送官兵解開手上的繩索,於是“解手”便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一直沿襲至今。這些故事是不是幾乎和“洪洞移民”傳說幾乎一樣?

另外,還可以從更多的方面證明河南人就是本地人居絕大多數,而洪洞移民極少。

六,語言

如果一個地方移民較多比較集中,就會形成語言片區或是孤島。然而河南並沒有這種現象,反而河南遷移到外地,反而出現這樣的現象。河南是中原官話為主,而不是山西話。古人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如果當時居民中大部分是山西人毫無疑問山西話將成為主流語言,可實質上不是。

七,傳統文化

河南文化:我們是中原文化,而不是山西的三晉文化。河南各地創痛民俗文化流傳數千年從未間斷。新密的伏羲文化,溱洧婚俗,超化吹歌,登封的嵩山風俗等,數千年一直傳承至今。

八,飲食

河南山西雖然同處於北方以麵食為主,可河南和山西的飲食習慣愛好有很明顯的區別。

在歷史確實有一部分從山西遷到河南的人,但只是極小一部分,而且很快被同化了,成為河南人的一部分,融入了華夏民族大家庭,再也分不出你我。

今天我們的探討祖源問題,得有科學的歷史態度,不要光聽別人的瞎扯。拋開歷史與傳說的謬誤,讓我們為自己正名,我們大部分河南人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華夏民族後裔,歷經重重風雨忍辱負重一直堅守在這片土地上。

九,為何謠言不斷?

近年來洪桐地方政府大力倡導“尋根遊”,促進旅遊業看中的就是其的巨大經濟效益,如果按他們所說,把華北、東北、西北的漢人都認定為是大槐樹後裔,也就是你算出的數字,超過4億為大槐樹後裔。如果有近一半人想來一次尋根遊,這該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利益。

“立體造勢、深耕細挖、文化滋養,使洪洞縣文化旅遊業迸發出新的活力。到10月10日,該縣遊客接待量突破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6.5億元,各項指標均實現歷史性突破。近三年來洪洞尋根旅遊人數每年以20%的幅度遞增,洪洞縣也因此被確定為‘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洪洞縣官方資料2015年)

所以現在網上很多關於洪洞移民文章的也就是一種網絡宣傳,一種輿論導向,一種營銷手段,一場造勢!


軒轅正華


山西大槐樹是真正存在的,河南,山東,河北從山西大槐樹遷來也有證據可尋。我是河南人,最近搞新農村建設,各個村上都立了村名碑,反面記載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村志。我們這裡就寫的先民從山西洪洞大槐樹搬遷至此。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小談交通


朱元璋在位,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官府強制遷往河南、山東、河北等中原地區的移民,據史料統計,有百萬人之眾,如今這三省確有不少人是這些移民的後裔。








用戶5548795449陳淑芳


先說結論,大槐樹的傳說純屬子虛烏有,但是移民的歷史確有其事。大槐樹故事的背後,牽涉的是一連串人們對一種記憶的認同。

“大槐樹傳說”的故事原委

“若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順口溜,講述的就是現在河北、河南、山東、北京、陝西、安徽等地。

我們現在很多熟悉的動作和詞語,據說也與大槐樹傳說有關,比如走路背手走路、使用解手來代指上廁所等等。

後人繪製的洪洞縣移民圖

為了明白大槐樹傳說的原委,我先來說一下流傳比較廣的故事(當然,各地傳說也出現了不同的差異)。話說元末明初,朱元璋率領的軍隊在北方,也就是現在河南、河北等地展開拉鋸戰。頻繁的戰亂讓這裡的老百姓極速減少。

後來燕王朱棣又來了一場“靖難之役”,北方人口再次凋零。為了充實其它地方的人口,朱棣決定,強制讓山西洪洞縣的人遷居到各個地方。老百姓安土重遷,肯定不願意走。於是,就命令軍隊用繩子把老百姓的手從背後綁起來。老百姓為了不忘記自己的出生地,就用刀在後代子孫的大腳趾上切了一個豁口,以此不忘自己的出生。

在押解的過程中,很多人要方便,就需要對軍士說:“勞駕,解一下手,我要方便。”因為太麻煩,就直接用解手來替代。捆綁的時間太長,很多人習慣了揹著手走路。

各地不同的故事版本

這個故事在各地有著各種各樣的變異。比如,就有《燕王掃碑》和《胡大海復仇》的故事。這兩個故事主要流傳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燕王掃碑》(注意,是碑,不是北,北是後來訛傳導致的。碑指的是當時南京的明朝皇族的祖宗碑。掃碑石指燕王發兵篡位)和上面的故事差不多,說的是朱棣靖難之役之後,命令洪洞縣的人遷往各地。

《胡大海復仇》則完全不一樣。胡大海是朱元璋手下著名的將領。話說元朝末年,胡大海在河南要飯,受到當地人的侮辱。後來朱元璋奪得天下,胡大海要求殺掉河南地區的老百姓,以此復仇。朱元璋想了一下,決定可以讓他殺“一箭之地”的人。朱元璋心想,你射一箭能射多遠,充其量幾百米。

山西洪洞縣為了發展旅遊,弄了一株大槐樹

胡大海很聰明,他直接殺了一隻大雁,但沒射死。這隻大雁就帶著箭北飛,結果胡大海殺掉了河南、山東的人口。朱元璋只好下令山西洪洞縣的人遷往這些地方。

類似的故事傳說在各地還有許多,而且很多記載在了老百姓家的宗譜上。(還有的傳說說的是李自成殺人之後遷移)

那麼,這些事是否真實?顯然都是虛構的(一不合邏輯,二正史上沒有記載)。而且,《洪洞縣誌》上面記載,洪洞縣最早的建城時間是在明正統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一百年之後。在此之前,洪洞縣根本就沒有城。

大槐樹的傳說直到民國年間,才在《縣誌》裡面有了記錄,成了官方確立的事件。當然,根據很多族譜的記載,大槐樹的傳說在康熙年間就已經出現。

傳說背後的記憶認同

那麼,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大槐樹傳說”能成為很多人的記憶?根據學者趙世瑜的研究,它的流行與元明清和民國四個時代的鼎革有關。元代滅亡之後,明代對蒙古人等族群一直是壓制狀態。因此,北方很多少數民族的人或者與他們有關的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根正苗紅”,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故事(之所以要詆譭胡大海,是因為胡大海是色目人)。

明末清初,因為很多人抵制清朝的統治,所以“大槐樹傳說”進一步被誇大。到了清末民初,隨著民族—國家尤其是對族群的認同變為對整個中華民族認同的轉移,又有大批人開始認同“大槐樹傳說”(據說,黃帝都成了洪洞縣人)。

可見,大槐樹的記憶是與歷史情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兮兮說事兒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是一首民謠。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一個歷史――明朝移民。明政府屢遷山西之民于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當年遷民最集中的地區就是洪洞縣。

洪武

至永樂年間,明政府為發展農耕,充實國力,鞏固政權,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結萬民,發放川資,遣送四方,開疆拓土,歷時50年組織了18次遷民,百萬民眾遷往

河南

、山東、安徽等18個省市500

多個

縣,古槐移民遍佈整個

中原

地區……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亂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
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

異趣動漫


中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祖先是由山西大槐樹遷過來的傳說,其實這樣的口口相傳有很多都是錯誤的。



明朝初年,由於中原戰亂,山東河南大片領土都處於荒蕪人煙的狀態,致使大片農田無人耕種。明代政府從全盤考慮,決定向飽受戰亂摧殘的地區移民。當時由於山西不是元末農民起義戰爭的主戰場。所以,山西人丁興旺 。明代政府便將山西定為了主要的移民輸出地區。山西省的移民主要被遷移到河南和山東大部分地區。



以山東東昌府為例,東昌府的移民主要來自兩個地方:一個就是山西,另一個是本省,山東的膠東地區,被稱為東三府的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筆者的老家一直也流傳著祖先是來自山西的說法。但是看過家譜之後,發現並不是山西遷過來的。而是由萊州府的膠縣遷移過來的。



當時的移民輸出地,並不僅有山西一個地方,還有河北雲南等地方。所以那些流傳著祖先是由山西遷過來的說法,真該好好查查家譜,看看到底是不是山西遷過來的。有很多其實都不是的。


蘭室秘藏


槐樹,又稱國槐,豆科槐屬,和草本的大豆原是一家。它是中國一種重要的古老樹種,歷史悠久。


在古代,槐樹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於其下,面對 三槐者為三公,《周禮'秋官'朝士》上說:“面三槐,三公位焉”。《古文觀止》中有一篇東坡先生所著的《三槐堂銘》,講的就是這個典故。北宋初年,尚書兵部侍郎王佑文章寫得極好,做官也很有政績。他相信王家後代必出公相,所以在院子裡種下三棵槐樹,作為標誌。後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當時人稱“三槐王氏”,在開封建了一座三槐堂。種了三棵槐樹,子孫就當上了大官,這槐樹還真有點神奇。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我們今天說的,是宛北名鎮銀石橋老街上的一棵古槐,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說,這棵古槐栽種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漢槐”。又因其處於正街上,還被人們稱為“過街槐”。當地就曾流傳著“三棵柏一棵槐,玉石影壁過街槐”的說法,基本上概括了石橋街上的古文景觀。
這棵古槐樹幹直徑一米餘,樹冠佔地數十平方米。我們前去採訪的時候,雖是初冬季節,但這棵古槐仍以枝繁葉茂的形象呈現於我們面前。惟一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它的樹皮基本上全部呈龜裂狀,主樹幹也差不多全空了。陪同我們前去採訪的張衡高中退休教師丁章華說,這棵古槐,木髓、木質層全沒有了,全靠樹皮來輸送營養。但他又很專業地說,他查過資料,槐樹長到百年以後,樹皮就會破裂,專業上稱為韌皮壞死,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是辨別槐樹是否是古樹的重要依據。他還告訴我們,拍《南陽大會戰》時,有一個演員在樹洞裡隱蔽的鏡頭,就是在這棵古槐上拍攝的。

從小在石橋街上長大的丁老師還說,他一直比較關注這棵古槐,對它的發芽時間做過多年的記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別的槐樹每年3月底發芽,這棵古槐基本上都是每年4月20日發芽。箇中原因,他曾詢問過多人,但沒有人給出一個令人折服的答案。
還有,這棵古槐,每年至少要開兩次花,與別的槐樹不同的是,一般的槐樹結的果是槐角,這棵古槐結的果卻是平平的槐板。但就是這些槐板,救過不少人的命。據說,解放初期,附近一個村的村民普遍拉肚子,而且一拉就是半月,眼看不少人就要命赴黃泉,一位病人突然做了個夢,說槐板熬茶喝可治病,於是,就讓家人照辦。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喝了槐板茶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後來,大家紛紛效仿,全村人的病竟然奇蹟般地全好了。如今,附近很多村民,一旦拉肚子,就會用槐板熬茶喝,屢試不爽。
關於這棵古槐,還有很多神奇的傳說。現年79歲的石橋二村村民呂廷有老人說,他20多歲時,有一天晚上回家路過這棵古槐時,突然發現樹上有一隻小白兔。就在他準備爬上樹逮小白兔時,恍恍惚惚看到一位白鬍子老頭走了過來,用不知是什麼的東西朝他身上打了一下,嚇得他沒命似地大叫。而當很多村民跑過來時,卻什麼也沒有了。

呂廷有還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鍊鋼鐵時,當時有位公社幹部讓附近的老百姓把這棵古槐伐了,但沒人敢,大家都說這棵古槐有仙界。沒辦法,這位幹部就自己動手用斧頭砍去了一枝樹幹,可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地死去了。老百姓都說,他這是遭的報應。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動這棵樹了。老百姓有所求時,都會燒上一燭清香,每月的初一、十五,前來燒香者更多。2000年大年初一,就因為群眾燒香,這棵古槐還著了一次火,附近居民用盆盆罐罐救火,根本就無濟於事,最後,還是南陽的消防隊把火撲滅了。讓人稱奇的是,大火著了一個多小時,古槐竟然安然無恙。
故事歸故事,傳說歸傳說,但古槐的保護讓記者心痛。採訪中,記者看到,雖然有群眾自發用水泥把古槐的底部圍了起來,伸出很遠的枝幹也用電線杆支了起來,但這種保護過於原始和簡單,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附近的一些商戶文物保護意識淡薄,把很大的廣告牌子緊挨著樹幹直接釘在了樹的根部。
2005年5月16日,南陽市人民政府曾對這棵古槐的保護做出過明確規定:以樹幹外圍為基線向四周擴展20米為保護範圍;自保護範圍邊線向外擴展50米為建築控制地帶。但實際上,這些可行性的保護措施,目前還僅僅侷限在文字上。

對此,原全國人大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彭清源的堂弟彭鴻源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和群眾要樹立文物保護意識,共同把這一象徵石橋歷史的古槐保護好,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寶貴的財富。


王牌155631350


你只需要知道4點就可以了。1.山東除了齊國和魯國之外,還有一個膠國。膠國是最早的山東人,即現在的煙臺威海,膠東口音。膠國可上溯至商朝以前。魯國和齊國都是周朝建國後的諸侯國。不同的是齊國是從湖北遷移到山東的。膠國不是周王分封因而沒有得到中原認可,數東夷。2.早在周朝以前,就有外來人口大規模遷入,比如齊國舉過遷移,再比如杞國(杞人憂天)遷入。後來1000多年時間內又經歷了數次大規模遷入。只不過當時識字率低,遷入幾代之後都認為自己是山東人了。3.山西老槐樹是明朝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也佔了山東人口較大比重。但是被遷移人口內部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王姓自己就按照居住地劃分了自己的分支,避免因為同姓混淆了宗族關係。4.山西老槐樹,是當時的集合點,即將山西河南需要遷移的人口集中到那裡,再統一分配遷移地點。並非山東人都來自老槐樹附近。


qiao174583926


反正我的先祖是來自洪洞大槐樹 陳氏後人陳晨祝陳氏家族興旺發達 永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