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石頭能下蛋30年產一個,一「石蛋」進入預產區,專家解不開迷


石頭會產蛋,別忽悠我了,小編還真不忽悠你。今天給你講述的就是石頭產蛋的故事。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境內姑魯寨有個產蛋崖,這裡的一處石崖每隔三十年就會掉落出一枚與恐龍蛋外形相似的“石蛋”,當地百姓稱為“石頭下蛋”。

產蛋崖長20多米,高6米,表面極不平整,近百枚青褐色的“石蛋”錯落有致的天然鑲嵌在一壁陡崖上。這些堅硬無比的卵形石蛋,竟都生長在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灰岩石層中,而且,平均三十年,石崖便會自動生產排放一次石蛋。目前有一顆“石蛋”已進入了預產區。每當石崖產蛋之日,寨中必有嬰兒降生。

傳說多年前,寨中有個六歲的啞巴兒童,一日,他從產蛋崖回來,抱著一顆石蛋,嘴裡一直唸“咕嚕咕嚕”,像是石蛋生產滾落的聲音,從此啞巴會講話,這裡也被命名為咕嚕產蛋崖。


至今村中保存著歷代產下的“石蛋”68顆。家家戶戶都以有石蛋為榮。因為只要誰家裡有石蛋,誰家就人畜興旺、衣食無憂,所以每到晚上人們就要把它們當寶貝一樣收進去。

產蛋崖壁上鑲嵌著數不清的石蛋,有的剛剛露頭,有的已伸出一半。崖前擺放著幾十顆大小不一的石蛋,有幾個巨大的,號稱石蛋王。

懸崖峭壁石頭下蛋被中外學者稱之為“世界之謎”,至今無法破解其中原因。後來有專家推測,在五億年前的寒武紀,貴州三都還是一片深海,當時有一些碳酸鈣分子游離於深海的軟泥中,在特定化學作用下它們漸漸凝聚在一起形成結核,經過上層沉積物的不斷壓實,軟泥和結核都變成了埋藏於深海地下的岩石,軟泥成了泥岩,而結核成了石蛋,經過億萬年的地質運動,它們最後就暴露於地表。


由於差異風化,泥岩構成的崖壁風化速度快,而結核形成的石蛋風化速度慢,當泥岩層層風化剝落,石蛋就慢慢孕育而出。

由於圍巖的風化速度大約相差30年,所以每過30年左右圍巖風化後石蛋在重力作用下就自動脫落滾落到山腳。這就是產蛋崖“蛋”的真正秘密。

今天小編給你講到了這裡,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稀奇呢。石頭下蛋就是這麼稀奇。

不知道你去過這個地方嗎,如果沒去過,可以嘗試一下,看看這個地方,也許能揭開石頭下蛋謎底的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