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滾燙的鏊子,稠稠的麵糊,薄薄的竹片,勤勞的農村婦女用她們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傳承著古老的技藝,在攤來複去、掀掀起起中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東兒女。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煎餅,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食品,是用糊狀的粗糧或細糧攤烙而成。煎餅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東晉時期,從歷史發展到現在煎餅主要分為以沂蒙山煎餅和泰山煎餅兩種叫法為主,其他地區也有,只是零星分佈。

一、起源與傳說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一種說法是煎餅由諸葛亮發明,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初,兵微將寡,常被曹兵追殺,一次被圍在沂河、涑河之間,鍋灶盡失,而將士飢餓睏乏,又不能造飯,諸葛亮便讓伙伕以水和麵粉為漿,將金(銅羅)置火上,用木棍將米漿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食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習得此法做食,但銅羅昂貴,且易開裂,人們便以鐵成羅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齊魯大地上流傳至今。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另外一種傳說是孟姜女哭長城時,所帶食物即煎餅。相傳春秋時期孟姜女從長城村出發,順著齊長城去尋夫,出發前聞訊而來的鄉親給孟姜女送來了煎餅和茶湯麵,孟姜女喝完茶湯麵,背上行囊出發了,行囊裡裝有煎餅,這也許是她東去尋夫路上僅有的食物。不知當年的孟姜女是否真的靠它堅持走到那一段長城,找到她的夫君,但是這種食物隨著她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還相傳唐末黃巢起義大軍在泰山駐紮,而起義軍提出的政治口號即“均平”,所以當地百姓以象徵“天”模樣的泰山煎餅相送,以求義軍能得天下,公元881年,起義軍攻下唐都長安,建立了農民革命政權,國號“大齊”。

二、溯本清源

傳說畢竟是傳說,且不去辨其真假,要想讓大眾認可,還必須要有確切記載才行。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煎餅興起於何時,難以考究,最早的記載是南北朝時期。宋代筆記中有如下記載:北齊高祖嘗宴近臣為樂。高祖曰:“我與汝等作謎,可共射之;卒律葛答。”諸人皆射不得。或雲:“是髐子箭。”高祖曰:“非也。”石動筩雲:“臣已射得。”高祖曰:“是何物?”動筩對曰:“是煎餅。”高祖笑曰:“動筩射著是也。”高祖又曰:“汝等諸人為我作一謎,我為汝射之。”諸人未作。動筩為謎,復雲“卒律葛答。”高祖射不得,問曰:“此是何物?”答曰:“是煎餅。”高祖曰:“我始作之,何因更作?”動筩曰:“承大家熱鐺子頭,更作一個。”高祖大笑。……

以上這段歷史故事,是以煎餅為謎語,君臣相戲之事,說明此時煎餅已經較普遍食用。北齊在南北朝時期屬北朝,據有今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據考古研究,北宋時期在內蒙古出土的窖藏鐵製烹飪器中,有西夏的鏊子,這鏊是三腿、平圓形,為攤煎餅用所用,與現代的煎餅鏊子完全相同,證明煎餅之制此時已經完全成熟了。鏊子的形狀決定了煎餅的形狀,據說這是古代人仿照看到的天的形狀設計的。因為“民以食為天”,古有天圓地方一說,是以這種民間食品就製成天的圓形。

三、泰山煎餅的歷史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泰山是東方歷史文化寶庫,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長期的人文積澱,留下了眾多寶貴的文物古蹟和傳統技藝。泰山煎餅是山東泰安最具特色的漢族小吃,它是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梁等五穀雜糧為原料,脆如酥,少水份,耐貯存,粗纖維含量高,易消化,利於保健,是久富盛名的泰安傳統食品。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泰山煎餅,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大汶口出土的那些器具裡頭,也有一種叫“鏊子”。 1967年泰安市省莊鎮東羊樓村發現了明代萬曆年間(1620年)“分家契約”,其中載有“鏊子一盤,煎餅二十三斤”。可以確知,在明代萬曆年間,煎餅的製作在泰山一帶已很普遍。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在上世紀30年代,馮玉祥曾兩度隱居泰山,他的伙房有爐鏊,自攤煎餅。有一天,他看見攤焦的煎餅上焦痕像個文字,便靈機一動,派人去定做了一個鏊子,讓鐵匠在鏊子中間鑿上他寫的四個隸書字——抗日救國,用這個鏊子攤出的煎餅中間便能顯出“抗日救國”四個大字。馮玉祥每次招待客人都擺上這種帶字的煎餅,藉以宣揚抗日救國。後來,他寫了《煎餅——抗日與軍食》一書,詳細介紹了製作泰山煎餅的方法和營養價值,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他將這本書送給蔣介石,希望能解決抗日戰爭中軍隊的糧食補給問題。

泰山煎餅與天也有聯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泰山人的主食煎餅,正是應了“ 食為天” 的說法。明代著名詩人楊慎在他的《詞品》中說:“宋以正月二十三日天宰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據說從宋代有個規定,把正月二十三定做天宰日,在這天,好吃煎餅的泰山人把煎餅放在屋頂上,叫作補天。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陽曆二月十九日,陰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在這一天用煎餅“ 補天”以祁求‘雨順’而五穀豐登。煎餅從形狀上看,它是圓的,天圓地方,具有天的形狀。它用上天賜給的五穀雜糧做成,又能包容一切食品,所以說“一張煎餅包天下”,還有承載天下的意思。

泰安民謠說得好:"吃煎餅,卷大蔥,香噴噴,賽油餅",現在泰山煎餅已是泰安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泰安人仍將其視為當之無愧的主食。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被譽為中國煎餅第一鎮的新泰樓德煎餅是泰山煎餅的代表,樓德煎餅歷經多年的發展,無論加工方式、還是原料花樣,都有許多種類。隨著加工原料的豐富化,烙制工具的多樣化,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摺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在樓德鎮還有一個被譽為“中國煎餅第一村“的新莊村,該村共發展煎餅加工專業戶400多戶,從業人員1300多人,年加工煎餅900餘萬公斤,年收入1000多萬元,當地人都說“新莊村是攤煎餅攤出來的村莊。

四、泰山煎餅種類

(一)因使用的原料不同,所以衍生出很多種煎餅,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主要的幾種:

1、玉米麵煎餅:以玉米為原料攤制而成,當季玉米麵攤制的煎餅色黃味濃,往年的玉米攤製出來的玉米味淡發陳。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2、米麵煎餅:有小米麵和大米麵之分。小米麵煎餅黃中帶白,大米麵煎餅為白色。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3、高粱面煎餅:以高粱為原料攤制而成,呈淺咖啡色。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4、地瓜幹煎餅:有紅薯和紫薯之分。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5、小麥煎餅:又稱面煎餅,色暗白有嚼勁,餅面有孔隙。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6、蕎麥煎餅:使用蕎麥攤制的。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二)按口味不同分有:

1、酸煎餅:麵糊發酵後攤制的煎餅即為酸煎餅。

2、甜煎餅:提到“甜”,大家可能以為加入糖,其實不然,像小米煎餅是其自然的甜味,而非人工添加,不過現在很多商販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和利益驅使,在麵糊中加入糖是有可能的。

3、鹹煎餅:是在麵糊中加入適量的鹽攤制而成。

4、五香煎餅:是用油、蔥、鹽、辣椒等為原料加入麵糊攤制而成。

(三)按配比不同有:

1、雜麵煎餅:是將豆麵(黃豆或綠豆)、花生、棗粉或蔬菜汁液等摻在小米、小麥、玉米麵中攤制而成。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2、養生煎餅:是將中藥粉或藥湯摻在雜糧面中攤制而成。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五、使用工具介紹

1、鏊子:鐵製,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 65釐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鏊子是烙煎餅的專用工具。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2、舀子:是用來將麵糊舀到鏊子上的工具。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3、池子:手持用來推動糊子的工具,木製板狀弧形,有柄。有些地方用筢子或竹劈,但作用相同。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4、油搭子:又稱油擦子,是用十幾層布縫製的方形擦子,上面滲著食油,用來擦鏊子,為防煎餅粘連鏊子揭不下來。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5、搶子:實際上就是一種鏟子,用來把攤好的煎餅揭下來的輔助工具。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6、蓋墊子:是用高粱杆編的一種盛東西的托盤,有大、中、小三個型號,在這裡用大號的來盛放煎餅。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7、甕、包袱:用來儲存煎餅的。講到甕和包袱,想必會勾起很多老人和父輩們的回憶,在那個年代,什麼塑料啊(沒有或很少用),什麼陶瓷、不鏽鋼啊(用不起),都很少或沒有使用過。多少莘莘學子,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不都是揹著煎餅卷子走出來的嗎。再比比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的,還有什麼理由呢?說多了,言歸正傳。

六、煎餅製作流程

1、磨麵糊:農村叫“推糊子”或“拉糊子”,就是將煎餅原料(高粱、玉米、小麥等)到磨坊加工成糊狀,就是所謂的“糊子”。原來沒有機器時,都是人工用石磨磨製。糊子磨好後,一般不接著攤煎餅,這時攤煎餅可以,但比起放置一段時間後來說,成型差,所以都是隔半天或一天攤。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2、準備工作:架好鏊子,準備好柴火(玉米秸、麥秸或木柴),把稱鬍子的桶、油、工具準備好,放在夠得著的地方。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3、攤制:先燒熱鏊子,再用油搭子在鏊子上擦上油,將糊子用舀子趟在熱鏊子上後,用池子左右推攤(轉鏊子是攤一圈),糊子便薄薄地攤在鏊子面上。這時要注意火候,糊子在鏊子上一熟便要抓緊用搶子剷起一邊,用手揭下煎餅放在蓋墊子上。實際上這個過程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容易掌握,新手是攤不出像樣而且好吃的煎餅的。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七、煎餅吃法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談到煎餅吃法其實就一種,就是煎餅搭配別的吃,關鍵就在這個搭配,搭配多少就是多少種,所以這裡介紹幾種經典的“回憶大餐”。

1、煎餅卷大蔥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2、煎餅芝麻鹽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3、煎餅卷渣腐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4、煎餅卷雞蛋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5、煎餅就鹹魚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6、煎餅乾泡吃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吃煎餅,一張張,孬好糧食都出香。省功夫,省柴糧,過家之道第一樁。又卷渣腐又抿醬,個個吃得胖又壯。”(新泰民謠),正像民謠一樣傳唱至今的是文化和回憶,以上這些吃法,很多人可能都吃過,不一定代表好吃或範圍廣,我列出來是想讓有此經歷的人有所回憶。

八、營養價值及作用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煎餅多以粗糧製成,常吃煎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其次煎餅筋道耐嚼,常吃煎餅有益牙齒健康,有好多老太太都70歲左右了牙齒依然堅固,問她有何保健方法,答案是常吃煎餅。

煎餅可以用麥、豆、高粱、玉米等多種穀物製作,含有穀物本身的各種營養,食用方便,是人體補充能量的基礎食物,再捲入各種蔬菜、雞蛋、肉等配料,營養豐富,深受人們所喜愛。

主要作用:

一是健脾養胃促消化。煎餅含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粗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鈣,磷,鐵,鉀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能夠清除體內垃圾,具備排毒養顏的功效,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降血脂,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對吃膩了大魚大肉的現代人來說,就是一種健康食品。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二是具有增強牙齒咀嚼能力。因為煎餅的硬度和韌性都高於饅頭及其他主食品,長期食用煎餅,能夠鍛鍊牙齒功能。這也是體現山東大漢的一大特徵的出處,正因山東人愛吃常吃煎餅,從小就吃煎餅,所以山東人的咀嚼肌發達,再加上四方臉形居多,看起來有一種威嚴。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三是美容和養生。吃一塊煎餅常會累得腮幫子發酸。但正是這樣能使臉部肌肉得到鍛鍊,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美容。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增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另外,中藥養生煎餅也是一種很好的產品,比如泰山岱宗坊黃精煎餅,它是在中醫辯證配膳理論指導下,把中藥經泰山泉水浸泡或壓榨、煎煮、提取分離,而製成的含量較高有效成分液體,浸泡具有降糖、降脂的穀類食物煎制濃縮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煎餅。

真不知道泰山煎餅還有這麼多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