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慶安禪寺位於洛陽市嵩縣大坪鄉棗園村,原名“趙村禪寺”。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據說公元132年已創建嵩縣的慶安禪寺,初名“趙村寺”。寺院坐北朝南,門迎九頂蓮花山主峰,目送流澗河緩緩流淌,地處棗園這個幽靜的小山村,與淳樸的鄉野風光融為一體,展現出“深山藏古寺”的古典意境。

當地民間流傳這樣的故事,據說武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女皇武則天御駕雲遊至此,目睹趙村禪寺容貌,耳聽鐘鼓誦經之聲,煩躁之意霎時消弭,一覺睡到日上三竿。武則天醒後,龍心大悅,遂提筆寫下“慶安禪寺”四個大字,御筆聖書製成橫匾懸掛於寺門之後,嵩縣的慶安禪寺便名揚天下。

當然,民間寺院都難免命運多舛,隨後慶安禪寺即焚於戰火,繼而日漸趨於衰敗沒落。元朝初年重建,佔地三百畝,有殿堂、鼓樓、禪房、碑林等,取名“慶安禪寺”,並刻碑記事,以告知後人,今碑仍存立於寺。《重修慶安禪寺碑記》記載,該寺修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明弘治、隆慶年間及清代均有重修。慶安禪寺歲月曆經滄桑,雖朝代更迭仍保存至今,2008年被列入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如今的慶安禪寺,既不失佛音禪韻,又憑添幾分姿色,已屬不可多得了。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所處地貌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環境風貌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靜謐的慶安禪寺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經過山門步入寺院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天王殿(亦稱關爺殿)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伽藍神關爺像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天王殿背面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張燈結綵的寺院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國家一級古樹 七葉樹

此樹名古娑羅,俗稱七葉樹,樹高三十餘米,樹幹直徑一米,須二人合抱,樹冠覆蓋半院,樹齡750餘年,古老珍稀樹種,國家一級古樹,相傳釋迦牟尼於娑羅雙樹間進入涅盤。

娑羅樹,屬龍腦香科常綠喬木,樹幹可割採龍腦香。龍腦香是高級天然香料,十分名貴,有名的印度蚊香是用龍腦香製造的。虔誠的佛教徒常用龍腦香油點佛燈,常用娑羅木材點香敬佛,致使佛堂滿屋清香。在印度、泰國等國,人死後用木材焚燒屍體,富裕高貴的人家,常用娑羅樹作燃料。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省屬珍稀古樹保護標識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採用磚木結構,結構精巧,東山牆壁畫模糊不清,西山牆壁畫已被覆蓋。

關於大雄寶殿的壁畫還有一段傳說。據傳,西大梁下方的畫龍經常到門前流澗河飲水,一日天將降雨,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畫龍藉機騰空而起,從此不見蹤影。人們忙把東大梁下方的彩龍用一顆鐵釘釘住,以防此龍效法同伴,乘機而逃,至今鐵釘仍在。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像

大雄寶殿殿中佛臺高一米,釋迦牟尼像高三米,坐於金剛蓮花座之上。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兩側的佛像群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兩側的佛像群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供桌上的物品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走廊的寺院古鐘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屋脊建築藝術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屋脊建築藝術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大雄寶殿屋脊建築藝術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院內古殘碑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院內古殘碑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院內古殘碑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院內古殘碑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院內古殘碑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廊柱古石墩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僧用房舍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粉刷一新的寺院圍牆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目前慶安禪寺內仍在維護之中,寺院周邊亦納入景區開發範圍,嵩縣全境範圍都在打造五A級,將來慶安禪寺配套設施會更加完善。

嵩縣大坪慶安寺,佛音禪韻永流傳

慶安禪寺大門正對面的山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