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身邊的朋友都在買車買房結婚了,我還在為自己不切實際的理想奮鬥,胡思亂想越睡越焦急”

“明天工作上的事情我應該可以很好的完成,隔天有點稍微麻煩點的工作,前一天晚上越想休息好,就越睡不著”

“每天加班到夜深,明明身體很累,可是躺下卻難以入睡”

“最近各種出差,感覺睡眠是紊亂的,每天都覺得沒精神”

“不知道為什麼,睡前總是莫名的焦慮,喜歡胡思亂想”

“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我真的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慢慢時間越來越晚,越想快點進入睡眠越困難”

……

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身在北上廣深,似乎有一萬種可以輕易就讓我們睡不好的存在。

在辦公室的早上經常能聽到同事討論,昨晚躺在床上又是多晚才睡著,甚至有的同事說昨晚又是一夜未眠,對於在北上廣深大部分人來說真的很難擁有一個好的睡眠。

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為何無眠?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壓力。當代人的壓力點已經很少在於溫飽層面上,更多在於工作、家庭、知識需求、車子、房子、愛情婚姻、老家父母的期盼與健康狀況、人際關係、年齡等現實壓力。作為工薪一族的,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可以是相當巨大,由此會帶來的睡眠質量差甚至無眠。但從父母和身邊人的口中,總會得知為數甚多的“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同事”、“別人家的上司”,“別人家的工作”。以及隨之帶來的焦慮、孤獨與擔心,都讓我們在漫漫長夜中難以入睡。

而睡不好又引發我們對第二天工作、精神狀態的擔心,對健康、變老變醜的擔心,讓我們的睡眠問題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情緒、思維、行動得不到統一”,比如之前的幾個星期,南方進入了典型的“回南天”氣候。潮溼陰霾的天氣,日照時間短甚至不見陽光,令身處其中的人感覺情緒負面;負面的情緒讓人容易疲乏,工作中生活中思考速度變慢,思考困難;“宅星人”、“懶癌末期者”在這個時候就會生出不想去上班,甚至不想動的念頭,但行動上,卻依舊要去上班,於是就在“不得不上班---越上班思維越慢----思維越慢情緒越差-----情緒越差越不想上班卻不得不上班”的死循環裡面不斷打轉。而一旦陷入這樣死循環,未眠,就成為了必然的後果。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了《中國睡眠診療現狀調查報告》及《2018年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為90後,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城市。

伏爾泰說過:上天為平衡生活中的許多艱難而給予我們兩樣東西——希望、睡眠。

離開家鄉來到北上廣深的我們,無疑要面對的艱難更多,可又是睡得不好,睡得最少的,要拿什麼去平衡生活、創造美好生活呢?

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普遍的年輕人睡眠不好都是由於各種壓力導致的,當你壓力消失的時候,你的睡眠也會回來。但如果困擾我們的壓力這麼好消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被失眠所困擾了。

釋放壓力到底應該怎麼做了?

首先要學會排解自己的苦悶,要學會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傾訴一下,哪怕對事情解決沒實質性幫助,卻能使你身心舒暢、健康。負能量情緒的積累,猶如危險的火山,隨時有爆發的一天。

外來壓力大時或因經濟或工作,要學會傾訴,適時、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及規律運動,都能有效順利度過心理危險期。

“想得太多”,對於眾多的“思想巨人”來人,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每天都需要做的。然而,知行合一難度極大,更多的“思想巨人”往往是“行動矮子”。想得太多(思維)而讀書不多(行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想得開的人都睡得好”,其實,或許並非想得開,只是,壓根兒沒想這麼多!正因為想得少(思維),做得也少(行動),所以睡得好(情緒)。

心理學解讀:北上廣深,想睡個好覺到底有多難?

除此之外,提高工作效率,及早休息;養成規律良好的飲食起居、運動習慣也很重要。注重平淡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尤其晚上,不要吃得過飽,睡前別喝濃茶,別做劇烈運動,臥室乾淨、整潔,溫度適中,睡前別過量用腦……

如果出現失眠問題的朋友,一定及早糾正,配上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與規律的作息時間,通常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慢慢糾正過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