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在當今的時代,總有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外國人,嘲笑中國是“山寨大國”。然而他們總是選擇性失明,在幾百年前他們曾如何豔羨中國,山寨中國,甚至用商業間諜潛伏的手法來剽竊中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工藝——

陶瓷。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汝瓷(圖:動脈影)

從唐宋之時起,中國瓷就開始稱霸天下。在鼎盛的明清數百年間,預計共有上億件中國瓷器在歐洲登陸,歐洲王室貴族皆以擁有精美的中國瓷器為榮,至於鄰近的朝鮮、日本乃至東南亞,則早已是中國瓷器的擁躉。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當年歐洲人對中國陶瓷的迷戀和推崇,甚至到了狂熱的迷信程度,他們甚至相信,中國瓷器有一種超自然的魔力——用它吃飯喝水可以使身強體壯,碰到毒藥馬上能變黑可以用來防毒……中國瓷器的價格也一度超過了黃金,成為貴族們炫耀身份和財富的象徵。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中國陶瓷產生的巨大利潤,讓歐洲人也早已眼紅,但也許是受制於文化積澱又或者其他,歐洲人在陶瓷方面的努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通通失敗,他們甚至猜測,製作瓷器最關鍵的材料是一種存在於地底的神秘液體,而這種液體只有中國才有……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明成化 青花纏枝花卉紋宮碗(圖:動脈影)

原創不行,那就山寨唄!說到抄,那歐洲人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且他們往往只對別人指手畫腳,對自己的山寨行為是完全無視的。

這一山寨,還弄出了個歐洲“景德鎮”——荷蘭代爾夫特,這個小鎮靠山寨中國青花瓷起家,還真就火遍了歐洲!成為歐洲的陶瓷之都,所產的代爾夫特藍陶

今天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就在前不久,舍爺還真去荷蘭好好探究了一番。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藍陶的代表作,大家猜猜這個“塔”是用來做什麼的?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周董歌裡的青花瓷,是中國陶瓷的代表之一,潔素雅緻、嬌而不豔,正吻合了中國人平正中和的文化性格和審美趣味。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明永樂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17世紀早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帶回來了大量中國青花瓷,一下船就被搶瘋了,這種在白色胎體上裝飾藍色花紋的中國陶瓷在荷蘭大受歡迎,代爾夫特小鎮原本生產的馬略卡陶(一種從意大利傳過來的錫釉彩陶)受到很大沖擊。


為了生計,製陶工匠便紛紛開始模仿山寨中國的青花瓷,以此來維持生計。為了以假亂真,他們還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口了一批中國白色釉料和青花顏料。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方位示意圖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大畫家維米爾筆下《遠眺的代爾夫特》

直到17世紀末,歐洲宮廷及貴族仍然對中國瓷器趨之若鶩,爭相設計自己的瓷器展覽室,設計師會按照主人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設計。在當時,不管你佩戴多麼昂貴的首飾,乘坐多麼豪華的馬車,如果拿不出中國瓷器,顯然是不能融入上流社會的,因為在人家眼裡你只是個土鱉!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藉著這股中國陶瓷的東風,“山寨小鎮”代爾夫特也因仿製中國青花瓷器而聲名大噪,他們生產的藍陶足以亂真。在17世紀的歐洲,如果誰能擁有一件代爾夫特藍陶,也算是財富、身份、品味的象徵。沒辦法,誰讓中國原裝正品難求呢,只能靠這種“山寨”貨滿足一下虛榮心了。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藍陶,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說是“山寨”一點兒也不為過,最初代爾夫特窯廠生產的藍陶,無論外形和花紋裝飾都是刻意模仿中國青花瓷器,他們特別鍾愛中國的傳統圖案,例如龍、鳳、花鳥草蟲、亭臺樓閣、仙人仕女等等,被稱之為“中國形象”,就連瓷器上的漢字也被不懂中文的荷蘭陶工“照貓花虎”的挪到了自己的陶器上——

好吧,這其實有點類似於考試抄襲把人家的名字也一併抄了……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但這僅僅是外觀相似,實際上代爾夫特藍陶的質量根本攆不上中國瓷器。它採用一種以鉛和錫為助溶劑的釉料,陶工們還會摻入一定量的鹽和沙子,儘可能的使釉面呈現出中國瓷器表面的那種玻璃質感。

可問題又來了,即便釉料足以亂真,胎體卻和中國瓷器大相徑庭。代爾夫特陶器採用的是當地質量上乘的瓷泥為原料,甚至不惜成本從英格蘭、法國、德國等引進原料,再將本地瓷泥與之混合而成“增強版”陶土配方。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即便如此,藍陶的胎體還是很脆弱,仍然達不到瓷器的硬度標準,脆弱到連老鼠都能將她咬破。難怪歐洲人都戲稱為“鼠咬瓷”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哎……,不愧是上乘原料,老鼠都覺得美味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歐洲人一直沒有掌握製作瓷器的奧秘——“高嶺土”的配方,這一謎團直到1712年法國傳教士殷弘緒(原名弗朗索瓦,這個傢伙潛伏景德鎮數十年,將中國陶瓷工藝全給剽竊抄走。這段舍爺另篇詳解)將其公之於眾後才得以揭開。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代爾夫特藍陶有一個專門的展廳

大約在1650年以後,代爾夫特藍陶在模仿中國瓷器的同時,開始融入了歐洲人的審美風格。例如把康熙時期的將軍罐造型稍加改動,康熙將軍罐頂部的蓋紐是蓮子形,而代爾夫特藍陶則是兩個蓮子疊加在一起,蓋的弧度也有所變化,罐子的頸部也變得更長。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藍陶將軍罐(左)、康熙將軍罐(右)對比圖

花紋的模仿上也逐漸帶有荷蘭人自己的審美色彩。比如中國圖案中常見的鳳凰,在他們看來並不是寓意吉祥富貴的神靈,只不過是一隻美麗的“長尾巴鳥”。所以在繪製鳳凰圖案時,荷蘭人除了模仿,剩下的只有跟著感覺走了。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康熙鳳凰紋(左)與藍陶鳳凰圖案(右)對比

山寨再好,也不如正品。儘管在技術上代爾夫特的瓷器不斷髮展並與景德鎮的瓷器接近,但市場依然被中國瓷器牢牢掌握。直到17世紀明末清初中國頻頻戰亂,中國瓷器產量銳減,山寨的代爾夫特藍陶才迎來機會,火遍了整個歐洲!其所產的多層花塔,如今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裡,與倫勃朗的《夜巡》和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僕》並稱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花塔,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最下方的圖案帶有明顯的中國風格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和倫勃朗的《夜巡》,代爾夫特藍陶與這二者齊名

代爾夫特藍的藍色比中國的青花瓷更為濃郁,它與中國的青花一樣在製作時使用含有氧化鈷的材料,在燒製過程中,氧化鈷發生化學反應,顏色從黑色變為著名的

“代爾夫特藍” (荷蘭語:Delft blauw, 英文:Delft blue)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藍陶,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時光流轉至17世紀晚期,代爾夫特生產的陶器從單純模仿青花瓷又逐漸轉入模仿彩瓷的“中國風”。同時對器物的造型也有了更大膽的發揮,還出現了一些“荷蘭本土特色”的產品。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鬱金香花瓶,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與荷蘭鬱金香“配套”的花瓶,之前提到的花塔也是這種用法

在此之前,西方人將中國的花瓶用來裝牛奶,但在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些彆扭,從而才有了後來的“中國風格”的本土陶瓷產品。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代爾夫特陶瓷,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圖中人物的穿著很東方

陶器的圖案也從原來簡單的模仿變成真正的中西合璧。很多彩瓷上都有各種人物造型,這些人物都穿著精美的中式服裝,但五官和頭髮一看就是西方人的形象。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此後,代爾夫特的陶瓷產品將中西方文化特色融會貫通,並逐漸將這種風格穩定下來。但她仍然擺脫不了“中國風格”的影響,因為只有中國瓷器才是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奢侈品,換句話說,沒有“中國風格”的陶瓷產品是很難打動消費者的。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18世紀初,即便在歐洲已經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硬質瓷器,任性的薩克森君主奧古斯特二世同普魯士國王做了一比鮮為人知的交易,在他看來瓷器只有中國原裝的好。他居然以曾經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600名龍騎兵勇士換來了151件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平均每4名勇士換來一件中國瓷器,這算不算是為愛痴狂?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不愛江山愛瓷器的奧古斯特二世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也許奧古斯特二世有如此任性的資本,但整個歐洲對中國瓷器的痴迷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中國對歐洲瓷器輸出數量的猛增,中國瓷器也不在是貴族專享的奢侈品,但她卻一直影響著歐洲人的審美和生活,以至於在歐洲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席捲著一場鋪天蓋地的“中國風”。

時至今日,最早作為“山寨品”出現的代爾夫特藍陶也已登堂入室,不但風靡歐洲,還成為了荷蘭引以為傲的國家珍寶。

不過在舍爺看來,瓷器的精髓依然在東方,在中國。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前不久拍出2.6億天價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且不說收藏品領域中國瓷器的獨領風騷,在藝術與審美的層面,西方人也許永遠不懂,什麼是“雨過天青雲破處”,什麼又是“夕陽紫翠忽成嵐”。

荷蘭“景德鎮”靠山寨中國瓷器起家,火遍整個歐洲,成國家珍寶!

圖:動脈影

瓷,關乎工藝,

也關乎生活、審美、文化。

中國的瓷器 ,

所蘊含的是我們深厚的歷史積澱,

追求自然天成的審美價值觀。

將藝術滲透進日常的杯盞碗碟之中,

用審美重新定義生活。

就這一點,

歐洲的瓷器是永遠學不會的。

技術可以剽竊,工藝可以山寨,

但是一國的文化底蘊,

雅緻、溫厚,

強調內心感受的極致生活美學,

則永遠是屬於我們的驕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