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這幾天比較忙,所以更新比較晚,望各位粉絲理解

這一章我們從小額枋以上繼續廡殿大木件的安裝。第一個拿進的是簷面角上的由額墊板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小額枋之上安放由額墊板,從名稱上可看出宋式建築傳承的痕跡(宋式建築中小額枋由額),每一個小額枋上裝一個,拿進來。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我們這座廡殿中有長短不一的小額枋二十四件,也就有長短不一的由額墊板二十四件。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由額墊板順著簷柱上開好的卯口滑下,落在

小額枋上。給個裝好後的視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給個局部的線框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由額墊板裝好後,下一個要安裝的大木件是大額枋

大額枋的在傳統大木建築結構中,除承託擔待作用外,還起著簷柱間的拉拽作用,體現拉拽特性的細節在榫卯上。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大額枋在我們這座廡殿中有二十四個,長短不一,邊角的榫卯形狀有所差別,我先從角上的開始介紹。

在角上安放的大額枋,一頭做箍頭榫,一頭做抱肩,山面與簷面在箍頭榫一方上下陰陽相配。在抱肩一方則形狀尺寸相同。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法式和則例中,多有對大額枋尺寸與規制的描述規定;對榫卯細節有圖形,少文字。在現代出版的書籍中,開始有了較為詳盡的描述。

馬炳堅先生在《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一書中,對額枋的製作有細緻的講述,與柱相配的圓弧面的收分;燕尾榫上大下小的收溜;尺寸、畫線方法、加工製作程序,都有具體的圖形與文字。在這裡我只把個人的讀書體會用模型製作的形式展示出額枋榫卯的收分收溜

下圖是大額枋角上箍頭榫一邊與簷柱配合收分的尺寸與幾何形狀。這是一個以現代設計手段給出的理想幾何狀態。用個透明的模型,看到清楚點。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大式建築千分之七的收分,反應在與大額枋這段的配合長度上只是毫米級的變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這毫米級的變化影響著弧面與柱面的配合。

下圖是和簷柱配合的直榫平面的幾何尺寸,平面形狀上小下大為梯形,一邊對中線有0.533的斜度;這個斜度不是整個圓錐的斜度,是這個直榫厚度和圓弧面相切的斜度,雖和實際圓錐斜度差距很小,但概念上要清楚。這也是收分產生的後果。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下面看收溜收溜用在大額枋抱肩做法一方的燕尾榫上。如果百度一下‘收溜’這個詞的話,大部分的解答會是和收分一樣的,但在馬炳堅先生的《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一書中,‘收溜’一詞明確用在枋的畫線上。書中說:“枋子底面的燕尾榫頭部、根部都要比上面每面收分1/10,使榫子上面略大,下面略小,稱為‘收溜’”。注意:收分是柱子的下面大,上面小。

好吧,上兩個透明視圖。下圖斜上視角: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下圖斜下仰視角: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由上兩個圖形及尺寸,燕尾榫收溜’的幾何形狀已由尺寸限定,抱肩的圓弧尺寸及中點也給出,我們就有了畫線的依據與基準。我覺得如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大木結構設計,在施工中會帶來很多方便。但在沒有現代製圖技術的年代,工匠們創造出的這些結構和作法,是讓我們現代人欽佩的。

上幾張角上大額枋裝在簷柱上的圖。下圖是簷面角上的大額枋在簷柱上的就位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配合一個線框圖看看榫卯配合。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下圖為山面大額枋安裝就位的視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再配個線框圖。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說完角上的大額枋,再說其它。其他的大額枋都是裝在兩簷柱之間,除了受簷柱間量不一樣長短不同外,形狀、榫卯都一樣。兩頭圓弧抱肩收溜燕尾榫。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拿進所有

大額枋,安裝到位。

探解清式廡殿結構之由額墊板、大額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