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縣位於綿陽市東南部,是黃帝元妃(正妻)嫘祖故里,是古郪國 的一部分,也是古郪國的鹽場所在地。古稱“潺亭”“秦亭”。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出自鹽亭縣的三條非遺之龍:鹽亭水龍、鹽亭桃子龍、耍蠶龍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水龍

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水龍

耍水龍”源於禹王治水之前,自然界出現旱象時,遠古人民為抗旱祈雨而創制的一種民俗活動。“鹽亭水龍”的隊伍由數十人至數百人組成,其中9人負責耍水龍,1人扮“旱魃”,樂器組7人,其他為隨行高唱“趕旱魃”的群眾。其音樂是由鑼、鼓、缽、嗩吶合奏的“鬧山河、獅子搖拎、金銀鉤、上天梯、白玉臺、半燈鼓”之類的古典曲牌。“耍水龍”是大型的群體活動,至始至終需要群眾緊密配合,凡水龍要經過的地方的人們都要預先準備好裝滿水的水桶、水盆、水缸和噴水專用的竹水槍、潑水用的水瓢等工具,當水龍趕著旱魃經過時,便用裝有水的竹水槍和水瓢向著旱魃猛烈地噴水、潑水,並和要水龍隨行的人們共同高唱“趕旱魃、趕旱魃、趕走旱魃把雨下的歌詞,當耍水龍的隊伍按預定的路線行完之後,“旱魃”被水龍追逼而跳入水中,活動就此結束。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水龍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水龍

鹽亭桃子龍

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桃子龍

“桃子龍”是鹽亭地區流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龍形式,造型似蟠桃,舞蹈動作也與其他舞龍大不相同,多用於喜慶、壽誕場合,取“仙桃獻壽”之意,“桃子龍”由此得名。“桃子龍”由一個龍頭,七個蟠桃,一個龍尾組成,沒有龍衣,舞龍的九個人相互獨立,一個手中一件道具,各不相連,舞龍者需要高度默契尚能保持龍身的完整和舞蹈的流暢,也才能舞出一條完整的、生氣勃勃的活龍。故而,鹽亭地區一直有“桃子龍各耍各的民間俗語。其伴奏主要由演奏鑼、鼓、嗩吶等樂器的七人組成。現“桃子龍”已基本絕

跡,在鹽亭,只有在偏遠地區才能找到幾個對“桃子龍”有所瞭解的古稀老人。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鹽亭桃子龍

耍蠶龍

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耍蠶龍

“耍蠶龍”是產生並流傳於鹽亭地區的一種獨特的龍舞形式。它起源於種桑養蠶的勞動實踐:為歡慶豐收、慶祝節日,蠶農們在蠶繭豐收或傳統民俗節慶期,以“蠶簇”為道具隨興起舞,由於“蠶簇”系稻草或麥草製成,故而又稱“草龍9”舞。“耍蠶龍”通過舞蹈、音樂表現“蠶”和“龍”的完美形象,並充分體現了養蠶的勞動場面。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耍蠶龍

龍的傳人|鹽亭縣的三條非遺長龍

耍蠶龍

文末互動

關於舞龍

你還知道哪些?

歡迎在留言板和我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