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藝術展門票價格逐年上漲,原因何在?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中經文化產業:為避開高溫,去展覽廳看展覽成為很多人夏天的新選擇。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展覽逐漸走熱,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共舉辦4022個展覽。然而,前些年藝術展覽門票還多保持在20元左右的收費標準,如今少則五六十元,多則上百元,就連某些畫廊都收起了門票。在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什麼樣的展覽值得高票價?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劉園香/攝

01

藝術展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俄國文學評論家維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曾說:“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頭顯出石頭的質感。”藝術展的存在就是為大眾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在藝術中感悟生活。看好的展覽可以昇華人們的思想,讓人們更好地生活。近年來,各種類型的藝術展出現在大眾生活中。

據《中國2017展覽經濟發展報告》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共舉辦4022個展覽。華東地區展覽數量和麵積均處於領先位置,北京、上海、廣州仍是我國較重要的展覽城市,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位居前三位。除了展覽數量的增加,我國展覽業專業化水平也大幅提升,展覽題材、組織運營、觀眾等方面的專業化程度都在不斷提高。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隨著城市公共空間的擴大,藝術與商業、市民的界限也逐漸模糊。特別是2014年上海K11舉辦的“莫奈特展”大獲成功之後,在商業空間舉辦藝術展的方式就流行開來。如2017年上海就曾舉辦虹橋中心的“哆啦A夢”主題展、環球港的“減壓展”、虹橋天街的“Buffy”展等,各種商場藝術展覽不勝枚舉。

觀眾觀看各類藝術展覽,既可以豐富其業餘生活,也可以接受藝術的薰陶。此外,藝術展除了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更是為藝術愛好交流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為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搭建了鑑別、收藏的平臺。一個大展,展出幾十名甚至幾百名畫家的作品,誰的作品好,誰的作品值得收藏,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品評、鑑賞的過程,為日後收藏做充分準備。

同時,藝術展為文化藝術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提供了賣品和拍品。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在進入市場之前,都是通過辦個展和參加全國性的大展被市場所接受。這不但為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增加了新人,同時也為藝術家被社會接受創造了條件。

舉辦藝術展可以擴大參展藝術家本人的知名度,增加個人亮點,同時也是對藝術家的一種鼓勵和鞭策。只有近距離觀看作品,才會對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產生直觀感受和體會,領悟到策展人試圖闡述的概念,業界人士在互動的同時也抒發了對展覽或藝術家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藝術展也是文化藝術事業進步和發展的動力源。藝術展越來越興盛,一方面反映了文化藝術市場的繁榮,另一方面對群眾的薰陶作用也不可估量,其中也不乏一些展覽對年紀尚小的青年學生會產生終身的影響。展覽的作用始終是潛移默化的。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觀眾看展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劉園香/攝

02

多數藝術展覽票價不菲

目前,國內展覽大多是收費的,而且票價不菲。2015年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上海藝術影像展”,展500餘件攝影作品,最高票價230元,平均看一張照片要將近5角錢。

2016年8月,包括勞森伯格、安迪·沃霍爾在內的三個國外大師展在798同時展出,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國外大師的原作雖然令人驚喜,但動輒上百元的門票價格卻令許多觀眾覺得“肉疼”。

2017年“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展的常規成人票價為150元一位,可以觀看4樓主展廳的33幅畫作。另外一幅巨幅畫作《最後的審判》在94樓觀光廳,需要購買280元的聯票,方可同時參觀。除此之外,主辦方也分設了學生票、親子票、家庭票等優惠票,學生票是常規成人票的8折,而親子票和家庭票雖有優惠,但僅限參觀主展廳,消費者如要參觀94樓畫作,則需另外購買觀光票。

很多觀眾表示,2016年以前展覽門票好像還是二十塊的收費標準,近幾年少則五六十,多則上百元,讓人直呼“看不起”。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03

展覽門票高價原因何在

展覽門票價格上漲是有跡可循的。與早些年不同,這些展覽背後的公立機構正在慢慢消退,民營藝術機構逐漸成為背後的金主。在國內舉辦一場西方藝術大師作品展,大多得投入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這些年西方經典作品的價格持續上漲,囊中羞澀的公立機構只得退出,而這也正好給了民營新貴涉足的機會。

如2016年北京山水美術館的“畢加索走進中國”展覽背後的出資人就是地產財團。看得出這場展覽花了重金打造,它的宣傳、場館設計都“含金量”十足。但也因為這一點,展覽的內容似乎沒有受到同樣的重視,這和背後金主的專業度不夠有著直接的關係。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王春辰直言:

“從國際美術館系統來講,沒有任何一家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要大規模去做一個藝術家的展覽,必然會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即便是面對畢加索幾張簡單的作品,也會很認真地對待,不會做成一個噱頭。但凡做成一個噱頭,都不是美術館該做的事。”

即使金主財力豐厚,有著大量藏品,不夠專業這一點就直接影響了整個展覽。展覽看的是內容,看的是作品裡傳達出來的思想,不是光靠砸錢換來的光鮮亮麗的外殼可以替代的。這樣辦出來的展覽沒辦法讓一個熱愛藝術的人解渴。

此外,大型展館舉辦規模較大的國際借展,一般要提前一兩年對展品進行深入瞭解,才能開始布展。據瞭解,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個有關中國藝術的“走向盛唐”展,專業策展團隊前後耗費了6年。而同一主題,山水美術館的展覽從選定方案到實施前後僅3個多月,這對一家成立未久的民營美術館而言,有些急於求成了。與公立機構立足公益性不同,這種由民間資本主導的大師展,大多要以門票收入、贊助和衍生品銷售來收回成本。因此,它們對人流量有著較高期待。

另外一方面,一個優秀的、有質量的展覽辦起來,本身所需的投資就很大,如展廳設計與製作就需要較大開銷,而國內很多展覽都需要向國外借展,在運輸和保存費用上又是一大筆費用,要做成一個高質量的展覽成本很高,因此收取一定的費用也很正常。但即便票價提升,也抵不了前期成本的投入,所以不要看票價高,主辦方可能還回不了本。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798的一個畫廊吸引觀眾參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劉園香/攝

04

什麼樣的展覽值得高票價

在面對展覽票價的普遍提升時,需要有一雙會辨別的眼睛去識別有價值的展覽。

首先,展覽主辦方的知名度是一個可以判斷的依據。

如果一場展覽的主辦方是知名的博物館或國家級知名機構,那可以初步判定展覽的質量是物有所值的,因為博物館知名度的高低與展覽質量的好壞有著很大關係。但如果一場展覽的展品來自私人藏家或機構,就要進行詳細瞭解,不能只相信它的宣傳介紹。有些展覽宣傳得天花亂墜,但卻對展品避而不談,這時我們就要擦亮眼睛去識別。

其次,展品的內容也十分重要。要學會辨別推廣宣傳中的作品是否歸屬於本次展覽。一個規範的展覽宣傳提供的作品通常是參展作品,如果宣傳作品不是參展作品就值得思考了,誠實的宣傳必須做出說明。有的展覽宣傳為了奪人眼球,故意放上一些名作,但這些名作並不會在展覽中出現,這種宣傳作品與展品不符的情況,會造成觀眾誤以為有名作展出。一個展覽的質量取決於展品的質量,觀眾必須注意展覽推廣中對參展作品的介紹,同時也要做好準備功課,對藝術家及其作品應有全面的瞭解。

此外,一個好的展覽,對策展人的要求也很高。一個優秀的策展人會為展覽注入活力,提升展覽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知名評論家侯瀚如一語道破策展人的使命:“策展人是藝術家和觀眾的保姆。”對藝術家而言,策展人為其指明方向。藝術家負責創作,策展人負責組織,根據主題將藝術品串聯,將作品的內涵及高度體現出來。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展廳一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冬陽/攝

放眼望去,各種各樣的藝術家展越來越多,但也有不少展覽只想用藝術家的名氣拉攏觀眾,而沒有從自身去思考,這樣下去藝術展的質量就會越來越低。與此同時,觀眾的自我藝術修養還有待提高,很多觀眾去看大師展是衝著藝術家的名氣,但對作品瞭解甚少。藝術應該是一種社會性的審美追求,而不是一擁而上的名聲堆砌。

藝術展票價的高低與門票銷售的數量,除了反映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更反映了社會的藝術普及度。

雖然一直在說票價高,但真正有價值的展覽出現了,觀眾依舊會去看,這就說明真正起主導作用的是展覽的價值。好的展覽本身的價值就足以吸引觀眾,觀眾也願意在之後繼續觀展,這便是一個良性循環。看展需要用心,做展也同樣需要。觀眾不怕票價高,就怕展覽“名不副實”。

热点关注|艺术展门票价格逐年上涨,原因何在?

您可能感興趣的是

主編:成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