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容山

大容山,地處鬱江平原與玉林盆地之間,分佈在北流市、容縣,桂平縣和玉林市四個縣市, 屬勾漏山脈餘脈 。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6公里,寬25-30公里,山體龐大,山勢雄偉,山峰連綿,海拔一般為800米上下,主峰梅花頂(一說其主峰三片石海拔939.6米, 因峰頂有三片垂直巨石,狀似川字,又名川字石。 ),海拔1275米,為桂東南的最高峰。

廣西大容山

大容山

《金通志》載:山“高五百餘丈,周圍千餘里,以其迥闊無所不容而因名大容”。該山脈從北流縣東部延伸入容縣松山、城廂鄉交界處,距縣城12.5公里,連綿起伏,於縣境東北部延伸。山體土質為紅砂土,宜於林木生長。因山高氣寒,舊志載:“盛夏有霜。”冬季山頂常結冰。古代將“大容積雪”列為容縣八景之一。 唐代,唐太宗下令全國州郡以當地名山大川命名。原銅州改名容州。明洪武年間,容州改為容縣,大容山為容縣縣名之源。

廣西大容山

大容山

在燕山運動早期,大容山南北沉降為谷地,北部為鬱江—潯江谷地,南部為玉林—南流江谷地,兩谷地之間為地壘式上升,同時伴隨著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形成地壘式的斷塊山。山頂風化作用形成許多花崗岩塊體,如山脈東端的三片嶺(海拔939米) ,就是粗粒花崗岩沿垂直節理風化形成的“三片石”。山體受到一系列西北—東南向的斷裂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與構造線垂直的斷裂,山地兩側河流往往沿斷裂發育,分別注入鬱江、南流江及北流江。河流湍急,多急灘跌水,水能資源豐富,建有大容山水電站。植被以人工林為主,如人工種植的馬尾松、杉、玉桂、八角等,森林覆蓋率達40%左右。

廣西大容山

大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