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與一般的日軍部隊相比有哪些不同?

渭水一青萍


二戰侵華日軍根據戰場需要設立了五個總軍,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南方軍、本土總軍和航空總軍,其中關東軍、派遣軍和南方軍是日軍海外主力部隊。關東軍與一般的部隊本質上沒區別,都是對外侵略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關東軍組建時間不一樣、戰區不一樣、結局不一樣而且名聲最臭。

關東軍是一支在中國境內成立和發展起來的部隊,日俄戰爭後,日本攫取了俄國在東北南部的所有利益,控制了大連併成立關東州,於1919年正式成立關東軍並設立關東軍司令部,開始在東北發展軍隊。九一八事變控制東北後,得益於張學良留下大量資源關東軍建制逐漸壯大,建立了自己的特務、情報機構和守備部隊等,並直接受天皇的指揮,並有“皇軍之花”之稱,逼格提升了一個檔次。

一、關東軍總軍組建時間和作戰區域不一樣

抗戰爆發前日軍在中國大陸只有駐東北主力軍關東軍和駐紮在平津一帶和上海的駐屯軍,總兵力十萬餘人。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增兵關外並組編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等,隨著戰爭的擴大為了鞏固中國佔領區的統治和方便統一調兵等,1939年9月日本大本營成立了第一支總軍,就是中國派遣軍,下轄中國所有的日軍但不包括關東軍,總司令部設於南京,由西尾壽造任首任司令官,板垣徵四郎任總參謀長,總兵力85萬餘人,主要負責山海關以內的中國戰場。

關東軍在七七事變爆發時只派了少量師團入關作戰,淞滬會戰、南京等都有他們的身影,而把大量部隊用來應對蘇聯和東北抗聯威脅,確保東北後方根據地,作戰區域主要在東北和蒙古一帶,做為了一支戰略預備隊。1941年關東軍兵力首次達到頂峰近百萬人的部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10月關東軍升格為總軍,由梅津美治郎任總司令。由於1943年南方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關東軍開始大量投入太平洋戰爭各個角落。

而南方軍成立於1941年11月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前,日軍大本營制定了南下作戰計劃,是日本成立的第二個總軍,組成部隊都是從中國派遣軍和關東軍中抽調精銳師團編成,例如抽調的第五師團在馬來虎山下奉文25軍的率領下橫掃馬來半島。總部率先設立於越南西貢,由寺內壽一大將任總司令,主要作戰區域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亞諸多群島,作戰對象主要是美軍和中國遠征軍。

二、關東軍結局不一樣而且名聲最臭

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作為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日本宣佈投降時由第三任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投降時山海關內的日軍還有上百萬,投降後這支部隊先後都送回了日本本土

南方軍比較慘,抽調的關東軍和派遣軍都成了美軍炮灰,在太平洋被美軍幾乎切斷了外本土的聯繫,在日本宣佈投降後9月12號由板垣徵四郎大將帶來尚存的南方軍在新加坡等地分別向美中英投降,後都被遣返回日本本土。

關東軍可以說是盛於東北、衰於太平洋、滅於東北,在日本吃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二天後,蘇聯150萬大軍進攻東北關東軍,號稱70萬的“皇軍之花”簡直不堪一擊,戰後幾十萬關東軍被送往了西伯利亞,窺視已久的遠東終日“達成所望”。日本投降後剩下負隅頑抗的關東軍也被蘇軍一一消滅殆盡,曾在關東軍人高職的東條英機、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都被送上了絞刑架,惡貫滿盈的關東軍將領要麼接受正義懲罰、要麼揹負千古罵名苟且偷生。



賽門軍略


1905年日俄戰爭以後,日本搶佔了中國的南滿鐵路和遼東半島,為了彰顯自己佔領的合法性,日本把遼東半島改為為關東州,在旅順設立陸軍部並派遣軍隊駐紮,1919年正式成立關東軍,這就是關東軍的由來。

關東軍總部設在旅順,最初部署兵力為兩個師大概4萬人,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直接隸屬於天皇。

由於滿洲對日本的重要性,關東軍在日本被十分看重,加之當時的日本有意與德國夾擊蘇聯,關東軍是初定的人選,所以在裝備和人員配置方面都給予了一定的照顧。

關東軍成立初期並沒有經歷大量的戰爭考驗,1928年,關東軍策劃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1931年策劃“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兩件事情並不能說明關東軍的戰鬥力如何如何,加之張學良不抵抗,就日本軍隊的整體實力而言,任何一支部隊都可以做到。

1939年關東軍迎來大考,在諾門坎與蘇聯發生戰爭,朱可夫指揮六個旅七萬名蘇聯遠東軍,以機械化部隊擊敗兩個師團約四萬名關東軍。一萬八千名日軍戰死或受傷。日本全國震動,平沼內閣請辭。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及參謀長磯谷廉介被撤職。

這次戰役充分展示了日軍在面對世界頂級軍隊的差距,雖然訓練有素,士氣高昂,但是在坦克技術水平及戰法方面差距明顯,制空權也不佔優勢,日本由此打消了入侵蘇聯的企圖。

1942年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關東軍部分主力被派遣到南亞戰線,關東軍雖然依舊保持較為龐大的數量,但是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1945年上半年,關東軍依然保有24個師團,70萬人的編制,但是其中有部分是老人小孩,裝備下降,訓練不足,所以蘇軍出兵以後,日軍損失慘重,在蘇軍“八月風暴”行動中,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五十九萬四千人被俘,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本也在隨後投降。

關東軍就此走下歷史舞臺!

進入網絡時代以後,關東軍被一些人吹的神乎其神,彷彿是不可戰勝的,就發生的歷史來看,關東軍並沒有經歷長時間大規模實戰的檢驗,諾門坎以及“八月風暴”都是慘敗,吹噓關東軍戰鬥力的證據不知從何而來。

當然,筆者並非完全否定關東軍的能力,畢竟是日軍精銳部隊,但研究歷史必須以事實為依據,過於誇大並不利於認知歷史。



日慕鄉關


主要不同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同,在戰後日本國內名聲最臭

在日本國內罵人經常會用一句話“你以為你是關東軍啊!”,因為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可以說是關東軍的那些參謀挑起來的,日本國內政府是被動的跟隨,所以要談戰爭責任的話,關東軍最大,在日本國內,也是“肆意妄為”的同義詞。

不過最後關東軍下場也比較慘,別的軍隊在1945年就放下武器投降了,70多萬關東軍卻基本都被拉去蘇聯當勞工,這70萬人中很多還是被臨時拉到軍隊裡才幾個月的平民,其中幾萬人從此埋骨異國,最後回國大多是在1956-1958年間,可謂吃苦最多。而原來關東軍中的高級軍官,則在開戰前感覺不妙,早早溜回國了。

第二個不同:關東軍是一支成立於中國土地上的侵略軍,“關東”這個詞指的是山海關以東,最初是一支南滿鐵路守備隊(大連到哈爾濱),人數約15000。

第三 不同:其他日本一個師團從士兵到軍官往往來自一個地方,但關東軍則不是,因為日本的侵略政策並不清晰,於是經常在變化,這也造成關東軍的兵源來自日本國內多個地方,甚至在1945年還緊急徵召了當時生活在中國東北的所有平民男性以及朝鮮人,在1945年蘇日戰爭爆發時,關東軍內共有16191名朝鮮和臺灣籍軍人。

所以雖然一直號稱帝國精銳,但竊以為關東軍實際戰鬥力是不能和日本本土那些真正的陸軍師團相比的。


紅楓歷史觀


關東軍作為日軍的王牌精銳部隊,二戰期間在東北亞和遠東地區名噪一時,成為日本軍國主義者叫囂和炫耀的最後資本,不可一世,最終逃脫不了被蘇聯紅軍殲滅的命運。小編認為,它與其他日軍部隊相比有如下特點——



日關東軍集結

首先形成較早。日本關東軍作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它因侵略並駐在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公元1919年,解散於公元1945年8月。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一支軍隊。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以及偽滿洲國部隊等,共約120萬人。


蘇軍繳獲的關東軍重炮

其次,武器裝備精良。關東軍的機關炮、狙擊步槍、重輕型機槍、坦克、飛機以及無線電偵聽設備,其中包括一些德式和美式先進裝備,當時在遠東地區遠遠先進於中國軍隊甚至蘇聯軍隊,戰鬥力強悍,成為日軍最後負隅頑抗的墊腳石。

第三,關東軍擁有反人類的“細菌武器”,駭人聽聞,臭名昭著。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在關東軍成立了代號為“東鄉部隊”的細菌試驗室。1935年至1936年間擴建為“關東軍防禦給水部”和“關東軍獸疫預防部”兩個研製細菌武器的機構。1941年改名為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殘害了無數中國及周邊國家人民。


第四,格外受到日本內閣重視,兵力充足,被稱為“皇軍之花”。1941年底,關東軍配備有大量戰鬥力強的甲種師團: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 這是關東軍最強盛時期的編制,日本國內20個甲種師團有7個在編。也是這個時候、關東軍被稱為“皇軍之花”。

1942年10月,日本將關東軍司令部升格為關東軍總司令部,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軍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兵力達到頂峰。


笑看秋風


日軍有5個戰略集團軍(日本國內的第一總軍,第二總軍,日本南方軍、關東軍、中國派遣軍),所以說關東軍和其他日軍相比只是戰略任務不同。其中關東軍最重要的任務是經營所謂的“滿洲國”,從而來牽制蘇聯。

關東軍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全盛時期有120萬人,佔領中國東北後便基本不參加戰爭,不過關東軍有時候也會作為中國派遣軍的後備部隊。而其他日軍以中國派遣軍為例,顧名思義就是專門侵略中國的。其實日軍這些軍隊又不是完全獨立的,只是以戰略任務的不同來做區分,就好比中國的5大戰區所守衛的地方不一樣,但是又不單單是守衛那些地方的一樣,只是一個靈活的劃分。

不過由於後期日軍的節節敗退,曾經號稱日軍精銳的關東軍早就只剩一具空殼,很多當初有經驗的老兵要麼死在我軍手中,要麼死在美軍手中。以至於後來被蘇聯紅軍瞬間橫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