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摘要:橫盤可能是大概率,暴跌則是意外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撰文|張銀銀

作為我國一二線城市房價走勢的重要風向標,京滬深樓市行情深受關注。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前10個月,北京新房成交創十年新低,成交僅2萬套出頭。與此同時,房貸收緊明顯,利率普遍上浮。甚至出現,浦發銀行首套房利率上浮40%,民生銀行元旦後放款的新聞。

各種消息和數據統計表明,京滬深樓市行情,確實出現明顯穩定、或小幅回落。就在昨天(10月31日),天津也出臺了新政,限價房“封閉運作”,不能隨便套利。

確實,和此前比,近期唱空樓市的看法不少。根本原因是大會報告重申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寫進了報告,並有多處相關著墨——意味明顯,炒房在未來一段時間是不太被允許的。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就此,槓桿遊戲寫了《今天,我國樓市徹底定調!》(10月18日),引起了一些誤會。不少朋友認為,是不是主要一二線城市接下來,房價要大降,起碼大幅回落一些。

有些杆友或讀者朋友最近一再問張銀銀,其所在城市是否會降價,剛需是否該出手還是再等等,投資是否還可以?

就這些問題,今天槓桿遊戲試做一個回答。

1、具體每個城市房價降不降,除了大形勢,還有很多具體因素。我想,這一點不難理解,一概而論降不降,並不好回答。敢做明確回答的,實際容易誤導人。畢竟即便是同一個城市,不同地段、樓盤,前期漲幅不一,後市行情自然不同。

在槓桿遊戲看來,預測房價是很難的,很大程度上說,這個問題在我國,中短期來說和經濟學關係不太大。因為看不見的手,總會出來相助。

從概率上說,2017年末、2018年實現2013下半年-2015上半年之前那段時間,難得的房價相對穩定,部分城市、板塊陰跌概率增加。

此前,槓桿遊戲分析過,貨幣週期和調控政策總是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槓桿遊戲曾多次回顧近7、8年的貨幣政策變動:

2009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微調,然後資金面開始收緊;接著2010年又收緊一輪;不過2011年四季度又放鬆了一下;後來的2013年二季度各位杆友就熟悉了,錢荒;2015年一季度開始,你懂的,債牛、股牛、房牛,輪番上陣;到了2016年四季度,在貨幣政策前瞻上也保持了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但是沒有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從這些經驗看,起碼略收緊一次貨幣,政策週期可以維持1年半左右。目前,略微貨幣收緊一年不到,調整按說怎麼也還得等半年吧。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此其一。其二,這一次和過去幾次都不同,攤上聯儲加息、縮表大變局。外儲、H率壓力,是近些年前所未有的。所以,鎖定市場是較好選擇。如果任由放鬆再次暴漲,第一國內泡沫、金融危險擴大,第二資金外逃壓力更大。

所以,我們緊多久,看美國的。

而這次大會的那些措辭,各位杆友都看到的,前所未有。就算待機而調整,為了經濟增長,我們可以參照上次大會後、本屆Z府上來後的規律。先是2013年說絕對不靠放水,然後如上文所述,直到2015年才放一些,製造各種“牛”。

這波行情,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是從2015年下半年,特別是2016年後才再一次啟動的。所以,說過的話,起碼要管兩年。

何況,這一次,長效機制,似乎下了大決心。綜上,槓桿遊戲認為,如果你要對賭國家信用,那麼請多準備點子彈。否則時間拖一年,或者更長,壓力還是大,深度套住滋味不好受。但扛過去的人,可能還是有明天。

原因如下。

2、看多樓市的聲音依舊很多,重申房子不是用來炒的,但沒人說房子是用來跌的,何況怎麼大跌得起?值得注意,如各位杆友所見,資金的流向很明顯,近期炒房的銀行按揭貸款被規範,各種現金貸大幅攀升。

這至少說明兩點:1、資金永遠要去逐利的地方,不是你想管就管得住;2、炒房或者剛需對資金的需求依舊不小,所以才冒出更多、更新的“房地產金融創新”。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有一點需要明確,去年中央說“房子不是用來炒的”後,槓桿遊戲隨即分析認為《傻啊!房子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崩盤的》(2016年12月16日)。迄今,我還是秉持這個立場。

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政F性債務、金融安全、各行各業被綁在這條船上,你說怎麼承受得起大跌?

3、從人口趨勢上說,我國主要一二線城市,普遍還處於人口上升期,剛需實實在在擺在那裡。實際上,除了京滬在控人,其他城市都是在瘋狂搶人。而京滬的人才吸引力始終在那兒。

說直接點,我國一二線城市繼續做大,依舊是趨勢。畢竟,我們的城市化進程還沒有完成,不到60%的城市化率,實現75-80%左右城市化率,意味著還有起碼2億人要進城。

從我國具體國情看,人口眾多,最終實現10來個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2000萬人口左右的大都市區,是非常可能的。

所以,雖然各大城市存量房不少,但要滿足未來如此體量的城市規模,增長空間還有不小。特別是京滬以外的特大、超大城市。大開發商重倉這些城市,是有他道理的,對賭未必會輸。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4、經營城市的理念和地方政府的實際需要,根本上未改變,土地出口依舊牢牢被控制。現在回過頭去看,已經很明白,今年槓桿遊戲也從數據上分析過,一些特大超大城市是怎麼經營土地財政和房價的。

既然客觀情況是還要繼續做大城市體量,各大城市也在競爭,還有那麼多軌道交通等基建要搞,最終錢哪來?還得靠土地,還得靠房地產。土地財政的癮,不是想戒就能戒。

而土地供給出口方面,目前雖然集體土地在試點入市,但無論從大會報告還是從其他文件、法規上看,一級土地市場依舊被牢牢控制。

也就是說,不是誰都可以供地,定價權沒有多大競爭。且所謂集體土地入市試點,基本都是做租賃住房,總量也不高。

5、長效機制有個過程,保持房價穩定已經不容易,也是最優選擇。當然,前提是不發生大的金融和經濟動盪,如果發生了,暴跌可能是很大的。

就目前來說,聯儲加息、縮表,全球主要經濟體收緊貨幣不假,但主要是教育炒房的,還沒有影響到房價大幅波動。

至於長效機制那些舉措,長租公寓也好、純租賃住房也罷,各種名目的房子,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供給多少?建造和運營效率如何,譬如回報太慢。而市場經濟一定還要講回報的,開發商不是搞慈善的,地方政F也不是。

房地產進入橫盤時代!

當然,從趨勢上說,穩定的租住市場擴大,是必然。一定程度上對於房價穩定有好處,但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

而考慮到經濟萬一略有滑坡,是不是又要貨幣、地產幫忙?不確定性很大,所以房價穩定實屬不易,也是最優選擇。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撫平泡沫,降低風險,同時讓部分人慢慢可以承受這個價格。

6、未找到經濟新動能,或我國經濟結構和生產效率沒有明顯提升前,房地產始終是支柱產業。實際上,槓桿遊戲想說,哪怕在發達的美國,迄今為止房地產依舊舉足輕重,次貸危機怎麼來的,就是房子啊!

之於我國,全社會,無論政府還是各行各業,對地產、基建的依賴是長期性的,至少還有10年左右吧。而經濟新動能的培育,生產效率的提升哪那麼容易,也有個過程。

事實已經很清楚,炒房時代這一波可能是結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寫進了報告,這一次長效機制看來動了真格——但如上所述,很抱歉,橫盤可能是大概率,暴跌則是意外。

歡迎各位杆友關注“槓桿遊戲”的備用號“泡沫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