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摘要:搶人的槓桿遊戲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撰文|張銀銀

武漢大學校D委書記韓進最近的一席話很有意思。

他在大會湖北代表團開放日發言時表示,儘管如今湖北的地域優勢越來越明顯,但是北京、上海甚至廣東在“搶奪”高端人才方面“下手太狠了”。

的確,最近搶人大戰進入高潮,一線城市紛紛加入,而明星二線城市也不示弱。勝負如何?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1、發達地區瘋狂施壓搶人,是經濟規律

這段時間,一線城市“搶人”的硝煙依舊濃烈。譬如前不久北京發佈的《關於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新聞發佈會。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北京未來五年建住房超150萬套,優秀人才擬可落戶。

槓桿遊戲此前曾梳理過這份《實施方案》。從投資環境、貿易環境、生產經營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五個方面,提出了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政策措施。

以投資環境更加開放為例,在商事服務方面,總結海淀區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試點經驗,逐步擴大全程電子化試點範圍,實現行政辦理人員與企業申請人“零見面”。

在“七證合一”的基礎上,再整合相關部門證表,實現涉企事項“多證合一”。這些力度可以說很大。

回顧一下會發現,搶人大戰,大部分體量較大的城市都加入了。多數較大體量城市的政策,其實都差不多。

廣深此前都加入了搶人大戰,人才房、租賃房,上海也大搞純租賃住房。除了住房方面的優待,這些城市在商事服務方面的力度也很大。鼓勵創業、創新的舉措,其實也都大同小異。不同的是,既有的城市格局、地位、營商環境、城市性格……也包括,房價及定居的真實難易。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在引智引才這個問題上,雖然廣州沒辦法和京滬深比創業創新。但首先,其基礎比大部分二線城市還是要好很多很多,一直算很開放的。其次,其雙創環境,比大部分內地城市也好不少。雖然獨角獸不如京滬深杭多,但也很棒。

所以說,無論怎麼搶,北上廣深,搶人的基礎和能力始終是很強的,這就是經濟、就業的規律。不要怪人家下手太狠。

不過,撇開廣州,京滬深都有一個致命傷,就是目前他們的人口趨於飽和。北京、上海人口2000多萬,這基本上是世界上單體城市人口數的上限。我的朋友孫不熟就說,畢竟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突破3000萬這個限制。

而深圳地域面積受限擺在那裡,但到了一定極限一定有辦法擴容。即便名義上不擴容,珠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整體承載力還可以增加上千萬人,甚至更多。

從這個角度而言,廣州和其他明星二線城市比,優勢雖然不再那麼明顯,但背靠發達的珠三角,這個優勢,可不是一般內地城市可以比擬的。

上海道理類似,北京也正在旁邊搞雄A新區,京津冀想要一體化發展,打造類似長三角、珠三角那樣發達城市群的目標,也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說,上述發達地區,單一城市或許接近人口上限,但之於整個城市群,還有不小空間。

說直接點,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面前,其他城市和地區,人才爭奪被施壓,可能是長期性的。

2、武漢的努力和優勢

在發達城市瘋狂施壓下,中部重鎮武漢也不甘示弱,最近也兌現若言——出臺了大學生8折買房的高調“搶人”政策。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於合租的可低於市場價的30%)。

除了8折買房、租房外。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週歲的,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這次武漢下了這麼大的力度搶人,不可謂不逆天。

和京滬控制人口相比,武漢則不同,空間本身還很大。湖北又是個人口大省,而作為省會城市的武漢,對整個湖北省的人口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而且,武漢有7所211(雙一流)、2所985大學,高素質畢業生實在太多。總量更是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於選擇城市方面,還是很傾向自己大學呆過的地方。這方面又比鄭州或其他明星二線城市多了一些優勢。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武漢的產業發展這些年來似乎差強人意。此前槓桿遊戲寫過,你可能想不到,這座人們印象中的工業重鎮,其實工業總量和利潤方面,已經被鄭州甩在了後面。

2009年時,武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2.18億元,增長10.2%。工業產品銷售收入5752.16億元,增長14.3%。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同期,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727.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彼時,從工業產值上說,鄭州明顯還比武漢差一個量級。

但利稅上,老大哥武漢已經不如鄭州。當年,武漢工業實現利稅總額637.06億元,增長20.5%。其中,利潤總額236.22億元,增長9.4%。而鄭州利稅高達780.4億元,利潤足足是武漢的兩倍還多,498.8億元。

而到了2015年,鄭州工業完全把武漢甩在了後面。當年武漢的統計公報僅提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8%。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18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通過《武漢統計年鑑2016》,槓桿遊戲找到,2015年武漢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2374.92億元,規上工業利潤僅480.65,不及鄭州一半。

但值得驕傲的是,從產業結構上說,武漢還是頗有優勢的。截至2016年末,該市高新技術企業2177家,比上年新增521家。2016年,該市“四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值844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重慶截至2016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只有1443家。比武漢足足少734家。其高新技術產值,2016年也只有7300來億元,比武漢低1100億元。

這些數據表明,武漢產業結構不錯。同時,其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產值比重慶低不少,也恰恰說明武漢高新企業成長空間還很大。總的規模如果可以做更大,自然需要更多人才。

而如果真的吸引來了人才,做大這些高新企業,孵化和創辦更多的企業不正好嗎?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3、搶人的槓桿遊戲走向何方?

槓桿遊戲一直說,特大、超大城市的搶人政策,其實大同小異,最終拼的就是執行力,和對人的尊重。高端人才固然需要搶,但其他人才也要珍惜。

《愛樂之城》裡一個咖啡廳的收銀員,可以成為好萊塢明星,允許高端人才進駐,也助力草根逆襲,只要有人在就有無數種可能。

而眼前我們面對的是,內陸的大城市們,未富先貴,還貴得很亂,尤其是在人人關切的房子上,亂得離譜。

發達地區搶奪高端人才下手太狠!但經濟規律如此

諸如某些明星二線城市一些樓盤什麼茶水費、特別喜歡全款、貸款靠邊。有些城市還有樓盤說自己預售證丟了,有的自己舉報自己亂收費,希望相關部門來幫著捂盤。什麼不歡迎公積金、特別喜歡全款……這些亂象,但凡是樓市火爆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有。

這些亂,大學生、人才,都看在眼裡。一個城市的治理能力,營商環境,不就是在這些細節中體現嗎?

還有的城市,槓桿遊戲此前寫過,不點名,土地供給不怎麼增加,甚至減少。土地起拍價格定更高,最終屢屢出現麵粉貴過麵包的樓面地價。一邊嚷嚷著要爭奪人才,一邊叫人才過來買更貴的房子……這些套路是不是讓人寒心?

不過,因為對人才的爭奪,畢竟提升了城市營商環境,這是好事。只是特大、超大城市們越來越喜歡大學生,那些各自省內的大中小城市,是不是越來越悲哀?不少動輒近千萬、過千萬人口城市的背後,都是大省,都存在省內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但城市發展,有取必有舍,誰也無法兩全。祝福吧。

祝各位杆友週末愉快!

歡迎各位杆友關注“槓桿遊戲”的備用號“泡沫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