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將落戶廣東,58家企業被環保突襲永久關停

一、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將落戶廣東

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將落戶廣東,58家企業被環保突襲永久關停

據巴斯夫官網7月9日消息,巴斯夫在中國南部廣東省考察建立一個高度一體化(Verbund)的化學品生產基地的可能性。9日,在李總理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下,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博士與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林少春在德國柏林共同簽署非約束性合作諒解備忘錄。

廣東一體化基地將是巴斯夫最大的投資項目,由巴斯夫獨立運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市場,約佔4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化學品生產的增長中發揮主導作用。整個項目將於2030年左右完工,項目投資總額預計將達到100億美元。第一批裝置最晚將於2026年竣工。

項目一期包括石油化學品裝置作為完善的一體化(Verbund)體系的核心。一套計劃年產能為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會作為新一體化基地價值鏈的開端。後續階段將建立多套下游裝置,為交通和消費品行業等提供更多的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繼德國路德維希港、比利時安特衛普後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上述重要行業及其它快速發展的行業客戶均佈局廣東。廣東省擁有超過1.1億人口,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省份。廣東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約為7%,總量已超過西班牙,並將很快趕上韓國。

在新基地,巴斯夫將採用尖端技術,全面落實智能製造理念。未來,這一高科技一體化基地將為華南地區的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在全球範圍內,巴斯夫目前運營著六個一體化基地:兩個在歐洲(德國路德維希港,比利時安特衛普),兩個在北美(美國德克薩斯州自由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蓋斯瑪),兩個在亞洲。位於中國南京的一體化基地成立於2000年,是巴斯夫和中國石化按50:50 股比建立的合資企業;位於馬來西亞關丹的一體化基地成立於1997年,是巴斯夫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按60:40股比建立的合資企業。

二、新疆藍山屯河能源二期BDO、甲醛項目開工

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將落戶廣東,58家企業被環保突襲永久關停

7月9日,由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新疆藍山屯河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年產10.4萬噸1,4-丁二醇(BDO)、14.6萬噸/年甲醛項目開工。

該項目位於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喇嘛湖梁新型工業產品加工園區,總投資13.988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10.4萬噸/年BDO生產裝置,配套3.6萬噸/年乙炔生產裝置、12000立方米/小時甲醇制氫生產裝置、14.6萬噸/年甲醛生產裝置、15000噸/年廢酸處理裝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輔助工程、環保工程等。

四化建公司承建了該項目甲醛、制氫、乙炔裝置建安工程,合同工期425天。為了安全、優質、高效建好此項目,該公司以建精品工程為目標,組織了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資源力量進駐項目施工。

據悉,BDO及其衍生物可廣泛應用於PBT塑料、氨綸、聚氨酯、製藥、化妝品等領域,而甲醛是生產聚甲醛(POM)的重要原材料,聚甲醛又稱“賽鋼”,因其性能優良,在工業機械、汽車製造、電子電器等諸多工業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

三、商務部發布應對貿易戰的新舉措

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將落戶廣東,58家企業被環保突襲永久關停

我國商務部公佈了一組回擊美國對我發動貿易戰的最新舉措。

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知道:貿易戰中是沒有贏家的,而且任何貿易戰的結果都是雙輸乃至多輸。

因此,面對美國對我國悍然發動貿易戰的做法,我們在還擊的同時,也要力求減少我方的損失。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商務部公佈了一組緩解美國的貿易戰行為給中國帶來衝擊的新舉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對於美方7月6日加徵關稅措施,中方不得不做出必要反擊。中方在研究對美徵稅反制產品清單過程中,已充分考慮了進口產品的替代性,以及對於貿易投資的整體影響。

同時,我們將研究採取以下措施:

1、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影響。

2、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於緩解企業及員工受到的影響。

3、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增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豆、豆粕等農產品、以及水產品、汽車的進口。

4、加快落實國務院6月15日發佈的有關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強化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營造更好投資環境。

同時,商務部門還在積極對外徵求意見建議,發揮我國人民群眾的智慧一起來對抗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而個別受影響很嚴重的企業,也可以直接找當地政府部門反映情況。

四、中國禁廢后日本廢塑料堆積到達極限

日本《讀賣新聞》7月2日曾報道稱,“已經到了極限了。”一位關東地區從事廢舊垃圾處理行業的社長髮出了悲鳴。塑料飲料瓶、食品包裝、晾衣架……他的回收站內堆放的塑料垃圾高達5米,已經到了超過廢棄物處理法規定的保管基準的危險級別。

這位負責人從廢品回收人員手中購買回收自便利店、企業等處的飲料瓶,再將其賣給中國背景的出口商,每個月的出貨量達到3,000噸。但是中國在去年年底叫停了進口,垃圾失去了容身之所。

日媒稱,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全球大量收購資源類垃圾,用以彌補國內資源的不足,製成新的塑料製品和化學纖維原料,實現循環再利用。與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塑料製品相比,成本要低得多。

今年以來,日本增加了向泰國和越南的出口,但是遠遠無法彌補原本出口到中國的數量。而且泰國政府也已經表示,由於相繼發生違法處理來自日本的資源類垃圾的事件,很快就將出臺進口限令。對日本來說,眼下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出口到其他國家或是焚燒。日本的垃圾處理行業從業者眼下已經不再購買新的垃圾,甚至反過來付錢給能夠把垃圾取回去的人,以此控制垃圾繼續增加。

五、環保突襲11個村、58家廠子被永久關停

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將落戶廣東,58家企業被環保突襲永久關停

7月3—4日,錢清鎮聯合市場監督、供水、供電、公安、環保、綜合執法等部門,對全鎮廢絲、廢塑料、造粒等“低小散亂汙”企業進行了集中突擊取締,11個村、兩個工業園區內的58家企業被永久關停。

“這是我們深化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錢清鎮主要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他們嚴格按照行動部署,並以工業小區整治為抓手,多次向全鎮涉汙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書或關停通知書,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做到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推動“低小散亂汙”企業關停整治、清租退房等工作有序推進。

“‘低小散亂汙’企業的關停有利於從源頭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同時將有效促進管理提效、環境提檔、佈局提優。”錢清鎮主要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以“零容忍”的態度鐵腕整治,讓“低小散亂汙”企業不再有生存空間,助力工業小區整治提升和“百日攻堅”行動向縱深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