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時隔53年,來自新疆哈密的74歲維吾爾族老漢艾外都·阿不都,在央視一套《等著我》節目現場,終於見到父親的救命恩人王香蓮。當年還是一名醫學生的王香蓮滿懷醫者仁心,一句句鼓勵和一次次捐助,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如今,一家三代苦苦尋找的漢族姑娘已是白髮蒼蒼。當兩位古稀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段長達半個世紀的感情再次聯結,兩個民族的心緊緊靠在了一起。

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還只是醫學生,卻已具備醫者的善良與慈悲

1965年,當罹患罕見皮膚病,四肢長滿肉瘤的阿不都·卡斯木躺在火車上時,旁人都是匆匆走過,只有一個身穿軍裝名叫王香蓮的姑娘蹲了下來,摸著他的手,查看詢問他的病況。當時還是醫學生的她,雖然醫術尚未學精,依然關心這位陌生大叔的身體,鼓勵他積極治療:“你們去烏魯木齊,我在那裡等你們!”

之後,王香蓮多次寫信給艾外都·阿不都,讓他一定帶著父親到烏魯木齊看病,還隨信寄來了10塊錢,更先後三次前往烏魯木齊醫學院諮詢情況。在得知大叔已到達烏魯木齊,已經開學回到西安的王香蓮陸陸續續寄了15封信,還隨信寄來140元“鉅款”,並囑託她在烏魯木齊的親戚前去探望。此外,她還讓大叔拍一張病灶部位的照片,然後拿去西安當地醫院,幫他們諮詢治療方案。

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跨越半個世紀,一條世代傳承的尋恩路

四年後,阿不都·卡斯木的病復發,這次他來到西安進行治療,原以為可以找到王香蓮並當面致謝,沒想到她已經畢業離開。就這樣,他們失去了聯繫。

痊癒後的阿不都·卡斯木念念不忘王香蓮的恩情,他在治療期間和治癒後拍了很多照片,希望寄過去同她分享。但一直到他離世,都沒能找到她。艾外都·阿不都承諾父親一定完成他的遺願。他和女兒海麗切木·艾外都來到《等著我》節目現場,“我們找不到,下一代傳下去,一定要把恩人找到。”當希望之門打開,王香蓮緩緩走出,艾外都·阿不都一家人53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我僅做了一件小事,沒想到你們常掛在心上。”王香蓮在節目現場說。但在海麗切木·艾外都看來,王香蓮不僅是爺爺的救命恩人,更影響了父親的一生。從她記事起,父親就給他們講當年王香蓮阿姨幫助爺爺的故事,並教育他們要樂於助人。而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街坊鄰里一有什麼困難,他一定衝在第一個。父親的精神感染了她,現在她也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

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求醫路上有溫情,愛心接力從未停止

除了王香蓮,阿不都·卡斯木在求醫之路上,還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在烏魯木齊火車站,兩名解放軍戰士將大叔從火車上抬下來,幫他放好行李後,又騎來三輪車將他們送到醫院。因為王香蓮之前拿著老人家的病灶照片向西安醫院諮詢過,醫生一眼就認出了阿不都·卡斯木,他還曾寫信與烏魯木齊醫院的醫生討論過治療方案。

由於西安的醫療條件也有限,專家特地寫了介紹信,推薦阿不都·卡斯木去上海治療。在那裡,他們再次得到很好的照顧。考慮到維吾爾族人的飲食習慣,醫院還提供了煤氣灶和食物,方便他們自己做飯吃。這一路,他們深切感受到了醫生護士、周邊病友以及解放軍帶來的溫暖。在節目現場,他拿出了兩幅刺繡,上面繡著象徵團結的石榴,一幅送給節目組,一幅送給了王香蓮,希望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一面之緣促成半世紀情誼 醫者仁心讓三代維吾爾族人銘記

53年前的王香蓮雖然還只是一名醫學生,就已然有一顆醫者仁心,向萍水相逢的患者伸出援手。在她眼裡的“一件小事”影響了三代維吾爾族人,跨民族跨世紀的深厚情誼由此締結。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王香蓮一樣的守望者,用耐心和愛心給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也讓我們感受到一脈相承的血液在沸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看到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