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再考研和本科直接考研,差別在哪兒?

一隻漂亮的花狸


本科直接考研和工作後考研,它們的區別主要有一下幾點:

第一:就業門檻不同。如果是本科直接考研,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你的選擇性就大些,大多數崗位的薪酬也相對高些。

第二:學歷證書不同。如果工作後選擇辭職報考全日制研究生,其待遇就與你大四畢業直接考研相同,可以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雙證,假如你考在職研究生,就只能獲得碩士學位證書,沒有研究生畢業證書。

第三:考試目的不同。本科直接考研,很多人存有盲目性,隨大流,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覺得身邊的人都在考研,也加入了考研大軍。經常出現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巨多,然而考試時,數量只是前期報考人數的一半還少。

第四:學習環境不同。大四的時候有很多同學都會選擇考研這條路,這時候學習有氣氛,和大家一起復習,一起拼搏。如果工作後,你就基本一個人單打獨鬥了,而且這時候你對考研相關的信息很難了解的那麼清楚,並且除了工作還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生活、愛情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另外,是邊工作邊考研呢,還是工作幾年後辭職全身心投入考研?這些都要考慮,實際上考研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選拔性考試,邊工作邊考研,往往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絕大多數都是辭職(少數保留工作但不需要上班)而全心全意備考的,那麼這個時候再撿起久違的書本,是一個挺大的挑戰。






我愛我家廖傳學


實話實說,我更建議同學們本科直接考研,而不是想著工作後看情況考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間問題。咱們上過大學都知道,一般大學生的大三階段雖然專業課會多起來,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尤其是到了大四階段,學習時間會更充分,這個也是複習備考的最好時間,一定要珍惜。上班之後,不光是工作壓力,更多的是生活壓力;你想想,每天早起上班,拖著疲憊的身軀上一天班,然後下班擠著公交地鐵到家,吃飯洗澡後你發現已經不早了,這個時候你再要複習,時間和效率都是有限的;這個還是正常狀態,你要是在有點應酬,找個男女朋友,你的有效複習時間就會越來越少,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第二:知識的有效期。本科階段,雖然有的同學學習不是太努力,有的時候上課也不是太上心,甚至很多的時候是考前一星期甚至是幾天熬夜輪軸複習,但是畢竟平時還是能學到不少知識的;如果等你畢業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大學中學到的很多東西都不用不上,而且很多同學畢業之後找到的工作技能性並不會太強,那這個時候你再想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就會發現失去了太多太多。除了專業知識,英語、數學這兩科都是需要有不錯的基礎,且需要持續性學習的,如果中間段了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撿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三:含金量問題。在職人員有很多考研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尷尬的事情,就是要考全日制的還是非全日制的。如果要考全日制的,一般都代表著辭職讀研,這種選擇就會影響兩類人:家庭基礎不是太好的或者是現在在職單位不錯的人員。如果考非全日制的,其實含金量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不只是為了個文憑的話,個人推薦考全日制的。

最後說下,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能在本科階段就考,實在不行或者有其他的客觀因素,你也可以選擇工作之後再考研,而且我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在職的人員考上非全日制的或者全日制的甚至是985,211類學校的研究生,最終能否考上還是看你個人的決心和你為了考研能夠付出多少。


考研張雪峰


差別如下:

學制選擇的區別

本科直接考研的同學大多是讀全日制的研究生,學費在8000至12000左右,有國家助學金和學校獎學金等福利,可以覆蓋學費和一部分生活費。而工作後的同學考研大多選擇非全日制,照顧到工作後的同學時間與精力有限,非全日制的錄取分數相對較低,但是沒有助學金等福利。當然工作後也可以報考全日制研究生,那就需要與應屆畢業生競爭。

考試學習能力的區別

本科同學在大三暑假甚至更早就開始準備考研複習,在大三整個學年裡,專業課是學習的重點,對於考研專業課複習很有幫助(有的同學說大三沒有好好學習,但是泡在專業學習的環境裡對你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相對工作的同學會更容易接納知識),成績較好的同學會選擇報考學碩。而工作後的同學對考研相關的知識內容忘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工作多年的同學應試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在職準備考研時只能安排工作閒餘時間複習,所以大多數選擇報考非全或者專碩。

心態的區別

工作後的同學往往是在工作中發現了自己的短板,對行業和職業規劃有更深的瞭解,那帶著問題重回校園學習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本科同學有一部分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選擇讀研,有逃避面對社會壓力之嫌,有一部分是有志於在行業裡成為學術領頭羊而選擇深造。

選擇餘地不同

有一些研究生學位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比如報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要求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大專畢業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並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所以對於工作後的同學來說,可以選擇的機會也更多。工商管理碩士MBA對本科生或許有些陌生,但是提前瞭解對你的職業、人生規劃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最後,奔向學術道路的同學越早讀研越好,把最年輕、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光用於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是最有價值的。而把讀研作為工作、事業、婚姻的跳板的同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現在讀研的機會也不少,畢竟三年的青春只有一次,要充分考慮。


博雅匯MBA


我是研究生已經工作兩年了,說說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最大差別有以下幾個:

1.綜合成本。首先是時間,你都已經工作了,不能像在校生一樣,有那麼多時間去看書學習。第二,經濟生活成本。你要是辭職考研那就是要放棄現在的工作,現有的生活,孤注一擲的拼搏!第三,精神成本。你放棄所有去考研就要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另外還有家庭、學習壓力等!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考在職研究生,現在各大院校推行雙證政策,也就是說讀在職研究生可以拿雙證,但這肯定跟全日制有明顯區別的,價值沒有可比性。但比以前還是好很多,我建議你可以嘗試這種!

2.學習艱難。工作的人要想再撿起,即使再學習,書本的重量也要比在校生重很多,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行。

3.目的性明確。這一點要比在校生更鮮明!工作考研肯定因為特定需要,或者不滿足於現狀想提高學歷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某一職位就需要研究生學歷等。那麼這些也是你考研的動力,跟在校生相比,動力會更大一些,畢竟需要破釜沉舟的魄力和決心。在校生考不上還能找工作對吧。

4.找工作有區別。當然這一點是針對你放棄工作考研來說的,等你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你的年齡相對於其他人會大一些,這是一大劣勢。但是你有工作經驗,這又是你的優勢,中間還要考慮家庭孩子等因素,所以找工作會受到一定牽制。

所以當你要決定考研的時候,就要想清楚利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笨小孩的大學


知識記憶度和時間精力不同。

你本科直接讀研,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學習,知識也沒有全忘乾淨,即使忘了,也可以問老師同學。

你如果工作後再讀研,每天除了忙工作的事還要操心學習,你沒那麼多的精力,大部分人的回家時間都是累的躺在沙發上,動也不想動,心裡想明天再學習吧,今天太累了,也不差這一天。

所以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一是對知識的記憶度。

你本科的時候,東西沒有全忘記,還有一部分底子,工作了,瑣事多了,知識記憶的也不多了。

二是時間

你本科除了上課,其他的時間都是自由的,想做什麼做什麼,可以無限制的學習。

而你工作了,時間是分散的,學習的難度就加大了。

三是精力。

你本科讀研,基本上每天只有學習,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而你工作後,精力大多給了工作和家庭,分給學習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綜上所述,如果大三的人糾結考研再工作,還是工作再考研,我勸你,還是能本科考研就直接本科讀研,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自制力很強,再強的自制力也抵不過勞累帶來的精力消耗。你沒時間,沒精力,學習就變成了個很困難的事。再簡單的東西你也可能覺得很難,實際上,如果你有精力了,學習並不難。

工作讀研和本科讀研差別主要是時間,精力,知識量。希望大家能考慮再三,再做決定。

智聯校園 謝蕊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其實作為一個本科後考研,碩士畢業後工作,工作後讀博的過來人,分享下我的真實感受。我想從收益上來談談,到底是直接考碩士好還是工作後再考。

首先,短期經濟收益。有些人可能覺得工作後自己有收入了,經濟狀況會由自己掌握,實現經濟獨立,自由地做自己想做而沒做的事。但是現實是除了一些眼下熱門專業外,本科畢業月收入真是微薄的可憐,以藥學領域而言,基本在稅前4K-5K左右(北京),交完五險一金和個稅到手能有多少,再扣除房租水電伙食費,還能結餘多少?夠自己自由支配?我甚至聽過本科工作後還要靠父母接濟的。當然這是畢業初期,後期隨著工作時間延長工作經驗的積累,工資會增加不少。但大部分人往往恰好達到或略高於應屆碩士的薪酬水平。而直接讀碩士期間,雖然沒有工資性收入,還要交學費,但是2014年以後,補助和獎學金額以及覆蓋率也得到提高。而且根據各課題組的經費情況,勞務費方面也會有不錯收入,尤其中科院系統和我所瞭解的協和的一些所,生活來說是不愁的甚至會不少積蓄。這方面我認為直接讀研優於工作。

其二,長期經濟收益。其實以上討論了讀研期間和直接工作三年的短期收益,接下來討論一下三年後的長期收益。1、此時的收入水平起步其實是相當的,但是就加薪潛力和升職潛力來說,擁有碩士學位的員工顯然是比本科大的很多。把加薪和升職潛力考慮進來,我認為直接讀研是優於工作後讀研。

其三,時間收益。人生幾多春秋,校園生活美好得讓人戀戀不捨。我個人很希望能延長這份美好。此外,人年輕的時候精力充足,能夠很好的應對課題研究不順的壓力以及有耐力應對生活壓力,畢竟這時候大部分是沒有家室的,沒有負擔。而工作後再讀研可能在讀研期間就面臨結婚生子的壓力了,畢竟年齡到了。因此,這方面我認為直接讀研是優於工作後讀研。

其四,碩士學位的優勢。獲得碩士學位後進可攻退可守,碩士畢業後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工作機遇不錯發展很好,就更好了,如果發展不是很好或者工作對學位要求很高,還可選擇讀博,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出國或國內)。



最後討論一下,工作後準備讀研的難度。考研和考博是不一樣的,考研的難度還是很高的,縱然比不過高考,但是還是非常激烈。沒有充分的準備,折戟的概率還是蠻大的,而工作恰恰無法滿足充分準備這個必備條件,不是說不可能而是說很難。我認識的朋友有辭職全心準備的或者選擇在職研究生的,但是邊工作邊考研還成功的,我是沒聽過。

因此,綜合以上,我強烈建議大學第三年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考研吧,不要等到工作後再看看考慮是否讀研,讓自己後悔。


JavenL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明確的目標,什麼時候考研都不會晚。我就有同事,高三物理老師,一直堅持多年考研,每次都是折在英語上,考了好幾次之後終於“跳離苦海”。

最可怕的狀態是: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讀大學期間想著趕緊找工作,各種混混沌沌,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發現自己的起點很低,想通過讀研來改善自己的某些狀態,又開始患得患失一邊工作一邊想著考研,各種糾結。

更可怕的是,為什麼要考研?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只是覺得考研後工作會更好找一些,沒有對自己未來系統性的規劃,就算考研之後,社會/職場也不一定有自己想象的簡單和容易。

當然,在讀本科期間考研是最容易的,一般進入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之後,課程的壓力變小,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學習,而且還在學校期間,英語的基礎還在複習起來難度不大,數學也是這個道理,而且只要說是考研,在經濟上父母也會大力支持,這是最好的狀態。

人生就是如此,不要患得患失,有了目標就去努力,去拼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九鬥學生心理


我就是工作後考研。

首先,說說兩者考研的優勢。

工作後考研,你會更加明確考研對你的重要性,你知道考研帶給你的利益有多大,在這種利益以及對前景的憧憬下,你考研的動力十足,你的目標更加明確;

本科直接考研,學習氛圍比較好,考研壓力沒有那麼大,不需要租房子,而且學校圖書館也為考研提供了很多資源和便利。



其次,說說兩者考研的劣勢。

其實也可以這麼說,工作考研的優勢可能是本科直接考研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說本科直接考研是工作後直接考研的劣勢所在。

工作後考研,已經長時間沒有學習,學習起來,可能會有點吃力,而且工作後,再次考研,可能找不到一起考研的伴,另外租房子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但是對於有一定存款的上班族,這可能是小事一樁。

本科直接考研,存在盲目性,隨大眾,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覺得身邊的人都在考研,也加入了考研大眾,這就是為什麼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巨多,然而考試時,數量只是前期考研大軍的九牛一毛。

我建議,一定要針對個人情況,合理做出抉擇。


製藥考研


謝邀。問題相當好!最近幾年,考研越來越熱,考研的報考人數年年有幅度不小的遞增,除了很多應屆本科生會選擇考研之外,越來越多的考研人是工作幾年後再回來考研的人。這種類型,我稱之為“回爐再造型“考研人。我本人就是這樣一個回爐再造的考研過來人,對工作一段時間後回來再考研與應屆本科生直接考研的差別深有體會,因此下面詳細對比闡述一下,並提供個人看法和建議。

看來前面一些答主說的,一些答主並沒有區分回爐再造的考研人身邊工作邊考研還是工作幾年後辭職全職考研,實際上,考研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選拔性考試,邊工作邊考而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現在考研競爭有越來越大的明顯趨勢,不辭職考研而能成功的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了。就我所遇到的和知道的,工作幾年後回來考研的回爐再造型考研人,很少是一邊工作一邊考研的,絕大多數都是辭職(少數保留工作但不需要上班)而全心全意備考的。而且這種工作幾年後回來考研的人,辭職考研具有某種普遍性,因此,我今天論述的是辭職考研的人與應屆本科生考研的差異對比。

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考研的動機和目的,回爐再造型比應屆生往往更加明確。

工作後再考研,打算回爐再造,往往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通常也基於各種現實原因想清楚了為何要考研,所以考研動機和目的往往比較明確,而應屆生考研,除了部分深信必須考研的考生之外,不少人其實是因為就業壓力大等原因而很多人考研而隨波逐流的。最重要的是,由於沒有工作經驗,沒有在社會和工作中歷練的經歷,應屆生往往對自己喜歡什麼行業,以後打算從事什麼行業,自己更適合幹什麼,以及對就業市場情況的瞭解等,都比較模糊,為考研而考研的情況比較普遍。而回爐再造型考研人往往不一樣,辭職回來考研,通常有自己足夠的理由。有人因為學歷不夠難以晉升而回來考研,有人因之前的平臺不佳而希望通過考研提升,有人因工作後才逐漸發現自己更適合更喜歡某個行業,希望通過考研讀研改變職業方向,等等等。畢竟,工作幾年後,經歷多一些,歷練多一些,人會成熟一些,做出考研抉擇往往更務實一些。

二、回爐再造型考研人比起應屆本科考研,總體而言,往往學習能力要差一些。工作幾年回來,相對應屆生而言,可說是大齡了,記憶力往往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於工作階段並不像學生那樣天天和各種學習方面的內容打交道,幾年下來,腦子會有“鈍化”現象,比起在校生,學習能力真心會打折扣;由於經歷社會,往往心思會雜一些,複習備考很難進入狀態;而且往往會比應屆生多一些社會關係和各種事務,會分散不少精力,很難做到像應屆生備考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這一點,真正工作過再回來考研的人往往會有體會,我自己就深有體會。

三、回爐再造型考研人相對應屆生考研的難度大得多,通常很難考得好,考上往往不容易,要考上考上名校更難,考研失敗的比例往往很高。這一點是與上面的第二點一脈相承。學習能力下降,備考精力受到牽扯,回爐再造之路比較難。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和經驗,乃至個人觀察,建議回爐再造型考研人,回來考研,追求上進自然是好事,但還是需要慎重,特別是在考研目標的選擇上,一定要合理評估自己。回爐再造型考研人往往會比較高估自己,總覺得當年本科時代自己如何了得,殊不知那只是過去的經驗,工作幾年後學習能力下降這種事實很難在做決策時考慮進去,而是往往想當然地覺得現在的自己與幾年前剛剛畢業時的自己比較考研更有優勢。實際上,單純從考試的角度來說,回爐型比較應屆生只會是劣勢而毫無優勢可言,除了動力可能會強勁一點目的明確一點。如果考研失敗,應屆生可以輕鬆選擇二戰,而回爐型則往往在是否再戰的問題上面臨比應屆生考研更大的困境。

當然,人的潛力往往自己都不太清楚,只要想清楚了,儘量全力以赴,任何考研人都是可以取得好成績而成功考取自己心儀的學校的!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根本的差別是,有工作經驗的人,會更懂得珍惜時間,方向也更明確。

本科直接考研,當然要容易得多。很多人開始大三就開始準備了,這樣畢業後直接讀研究生,無縫對接。如果我們從“獲得碩士學位”這個直接目的來考慮,畢業後直接考研,節省了時間。但是,應屆生直接讀研究生,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缺陷,會把大學無憂無慮的狀態延續到研究生生活中去,大學時候懶散,讀研究生的時候也會懶散。

那些有過工作經歷的人就不一樣,他們知道社會是怎麼一回事。他們要麼是因為對工作不滿,要麼是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用,或者,他們找到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要通過考研成為專門人才,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工作後讀研的人都會更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他們不太會逃課,因為這種“浪費”他們直接會換算成錢:我這是損失了多少?相比之下,直接讀研究生的人,逃課的就多了起來。

還有一個區別是,工作後讀研的人,經濟條件要好很多。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個同學,他本科後在深圳的法院工作了四五年,後來不想幹法官,而是研究文學。他有一筆不大不小的存款,每次一起吃飯的時候,他都會顯得比較闊,這很讓人羨慕。我們這些直接讀研的人,雖然靠自己打工也能賺一點生活費,但是卻是不折不扣的窮鬼,想約會女孩子都不敢進很好的餐廳。

因此,那些工作後讀研的人看起來更有魅力一些,就是自然而然啦。他們更成熟(年齡上會大一點),也會更有錢,而且他們有社會經驗,懂得社交禮儀,有時候也有點社會資源,這都讓他們成為更有魅力的人。後來琢磨,還是工作幾年再讀研究生比較好,不要考慮年齡和時光,因為最終還是要看一個人能活多少年,至於研究生晚讀幾年,實在不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