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10億港元注資虧損三年的歡喜傳媒,原因竟是因爲它!|中傳雲

貓眼電影最新一筆近投資10億港元注資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協議,貓眼將以約9.53億港元認購歡喜傳媒15.00%股份,認購價格為合作協議簽訂日之前三十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即每股約港幣1.95067元。認購協議完成後,貓眼有權向歡喜傳媒提名兩名非執行董事及推薦一名財務總監人選。

同時公告稱,歡喜傳媒及貓眼電影將在影視項目的投資、宣發以及圍繞歡喜傳媒的流媒體平臺“歡喜首映”的運營和拓展上展開戰略合作。

一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線上電影票務平臺,一個是綁定了張藝謀、王家衛、甯浩等“導演天團”的影視投資及製作公司,兩者的合作將會產生怎樣的協同效應?對於傳言在籌備上市的貓眼來說,入股歡喜傳媒又可以讓它述說怎樣的資本故事?

歡喜傳媒的前身為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2015年5月,21控股宣佈董平、徐崢、甯浩等投資者入股。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以持股24%成為最大股東,甯浩、徐崢則以19%成為第二大股東,21控股也隨之更名為歡喜傳媒。

在業界看來,歡喜傳媒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其背後堪稱豪華的“導演天團”,已經先後簽下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張藝謀,通過配股和給與項目資金獲取這些導演作品的投資權與製作權,同時還與賈樟柯、文雋、王小帥、李楊、陳大明等導演保持密切合作。

貓眼10億港元注資虧損三年的歡喜傳媒,原因竟是因為它!|中傳雲

歡喜傳媒旗下集結一批知名導演

這正是貓眼願意大手一揮、豪擲巨資的原因所在。

根據公告,歡喜傳媒的電影、電視劇和網劇項目將給予貓眼投資權及獨家宣發權;貓眼有權單獨將這些權利轉給貓眼指定的關聯公司。

目前票務市場的線上化率已經超過80%,市場飽和,紅利縮減,對於最初以票務銷售作為切入點進入行業的貓眼來說,急需拓展自己的業務邊界,尋找更多的營收增長點,往上游走成為出路。

實際上,貓眼在電影投資及出品的佈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貓眼作為出品方的《心花路放》斬獲11.7億元的高票房,成為當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之後幾年,貓眼與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光線傳媒等公司都曾有過合作,主出品了《驢得水》、《羞羞的鐵拳》、《大鬧天竺》等作品。

但隨著近兩年行業資本膨脹,玩家增多,對上游優質項目的競爭愈加白熱化。同時,項目到手後還要面對口碑撲街、票房滑鐵盧導致虧損的風險。比如貓眼參與出品的《萬萬沒想到》,上映前業界預估其票房可達15億,而最後卻只收入3億左右的票房,對於出品方而言,收益大打折扣。

而通過戰略入股歡喜傳媒,實際上是與歡喜傳媒背後的“導演天團”及其作品進行了強綁定,對於歡喜傳媒的電影和電視劇、網劇項目,貓眼有投資權以及獨家宣發權,可以看出貓眼希望爭奪上游更大話語權的決心。同時,貓眼有權單獨將這些權益轉讓給指定關聯公司,也就意味著,貓眼可以轉嫁風險,甚至通過溢價提前鎖定收益。

貓眼目前的業務已經覆蓋從影視娛樂內容出品、宣傳發行、電影演出賽事在線票務到泛娛樂社區整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一直以來在資本運作上,貓眼都顯得格外謹慎、保守。

貓眼10億港元注資虧損三年的歡喜傳媒,原因竟是因為它!|中傳雲

在公開可以查詢的記錄中,貓眼只有在2017年以1.3億元作價認購了光線傳媒持有的網票網68.55%股權,成為網票網的控股股東。光線控股原本就是貓眼的控股方,因此這筆投資不過就是一樁“左手倒右手”的買賣而已。

至於被稱為2017年第一宗互聯網巨頭的併購案,貓眼以27.59%的股權“換來”了微影時代旗下主營電影票業務的微格時代。同年以6.56%的股份迎來了擁有電影、演出、賽事的微信入口等業務、100%股份作價8.97億元的瑞海方圓,均是不涉及資金的交易。

貓眼10億港元注資虧損三年的歡喜傳媒,原因竟是因為它!|中傳雲

與微影合併後,貓眼整體市場份額上升,圖為2017年一季度及暑期檔所佔份額

但在與歡喜傳媒的交易中,貓眼卻一反過往略顯保守謹慎的姿態,豪擲近10億港元,不免讓人聯想到與貓眼的上市進程有關。

早在去年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就曾表示,貓眼有獨立上市的計劃。今年年初,據彭博社消息指出貓眼正在籌劃於香港上市,並籌集大約 10 億美元的資金。目前正在與潛在的顧問進行商議,擬於2018年晚些時候完成上市計劃。

但貓眼的盈利情況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此前因為光線前後幾份公告中,對於貓眼盈虧金額的多次調整,也引起媒體對貓眼盈虧真實情況的質疑。

貓眼有盈利的需求,也需要在資本市場述說新的泛娛樂故事。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歡喜傳媒與貓眼的合作是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協同效應顯著,對雙方來說都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打入了一支強心劑,對貓眼上市更是大有裨益。

分析師表示,歡喜傳媒與徐崢、甯浩、王家衛這些導演已簽訂的合作年限大概長約6-10年,也就是說,如果貓眼和歡喜傳媒最終簽訂合作協議,並且能保持長期合作的話,貓眼能在6-10年與歡喜傳媒共享這些導演及作品資源,通過投資、發行、轉讓權益等方式實現更大規模的營收,“資本市場願意聽到這樣的故事”。

目前,歡喜傳媒與貓眼的股份認購及戰略合作仍需進一步磋商,同時也要等待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有分析師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最終雙方敲定合作沒有太大問題,機率在7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