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出「法治武陵源」方程式

在“蟬始鳴夏半生杪,七月芙蓉生翠水”的七月,從全國普法辦獲悉,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榮獲全國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先進單位”榮譽,這也是武陵源區第四次收穫此項榮譽。

良好的法治環境,讓武陵源幹部群眾上下一心,推動“四個武陵源”健康發展;良好的政務環境,讓各行各業煥發活力,不斷做大做強;良好的治安環境,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共奔小康……社會長治久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在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當下,武陵源區用法治建設工作的累累碩果,解出“法治武陵源”方程式。

共繪依法治區宏偉藍圖

2014年,武陵源提出加快建設“生態武陵源、法治武陵源、誠信武陵源、快樂武陵源”,“法治武陵源”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武陵源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為第一副組長的“法治武陵源”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法治區縣創建工作情況彙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武陵源區委、區政府先後制定印發了《關於在全區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2016-2020年)的第七個五年規劃》《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建設“法治武陵源”工作規劃》《關於開展“法治武陵源”創建工作的決議》《關於迎接全國全省先進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檢查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及時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將創建工作任務逐項分解到具體的責任部門單位、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實行分工負責,全面推進法治區工作。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正是依法治區宏偉藍圖的磅礴展開,讓平安武陵源、法治武陵源有了恢宏高度,讓武陵源的幸福之路有了嶄新張力,讓武陵源的飛速發展有了獵獵風聲。

推進依法治區建設進程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區建設進程中,武陵源區各黨組(黨委)中心組開展集體學法100餘次,開設法治主題培訓班1次,對擬提拔、重用的25餘名幹部組織任前法律考試考核。全區建立村(居)法治宣傳欄33個,法律圖書室33個,農村法治宣傳廣告牌100餘個。利用景區車站、索道站、旅遊大巴等人流密集區域和經營戶LED顯示屏,在景區重要地段設立宣傳點4個,發放宣傳資料3000餘份。抓住各類節點以及各類專業法頒佈週年或特殊紀念日,開展集中宣傳活動,組織法治宣傳20餘次,發放資料14000餘份,受教育近3萬人次。

在落實信訪維穩責任上,堅持常委包片、處級幹部聯點、區直單位聯村(社區),與屬地單位共管,堅持項目建設、互助共建、村(社區)換屆等中心工作開展到哪裡,信訪維穩責任就一併落實到哪裡。完善綜治維穩形勢研判例會制度,從區、鄉(街道)到村(社區)層層建立綜治維穩微信群,堅持村(社區)每週、鄉街道每半月、區每月召開例會研判信訪維穩形勢。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化、經常化,區委書記、區長主持重大涉穩問題接訪達28批次。開展“信訪積案清零”攻堅行動,堅持領導包案、部門聯動、逐案施策、公開聽證,積案化解銷號達100%。

落實重點人員及重點群體“五包一”化解穩控措施,加大對特殊人群教育管控力度。目前在冊社區矯正人員18人,安置幫教61人,無一例脫管、漏管、虛管,重新犯罪率為零。救治救助重性精神病患者46人,落實“以獎代補”政策87人,沒有發生一起肇事肇禍事件。圓滿完成全國“兩會”、香港迴歸20週年、建軍90週年、黨的十九大等14個敏感節點維穩安保工作任務,無任何非訪滋事行為發生。

建成各類調解委員會50個,公共法律服務站點37個,全區33個村(社區)和17個黨委政府工作部門及單位聘請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推行相關部門各負其責,三大調解優勢互補,形成拳頭攻堅的“三調聯動”模式,變單打獨鬥為聯手發力,取得“1+1+1>3”的顯著效果。2017年,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934件,調處成功926件。

落實人民監督員制度、案件信息公開制度,共公開案件程序性信息134件,檢察法律文書54份。推進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生效裁判文書上網率達100%。圍繞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執法監督“四長”季度聯席會議制度,組織評查案件397件,糾正瑕疵案12件,下發限期整改通知16份,催辦案件通知書10份,督辦案件14件,提升了司法案件辦理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同時,制定全區推行政府法律顧問的文件和法律顧問工作管理辦法,明確了政府法律顧問的選聘、使用和考評等程序。目前,區政府本級、各鄉(街道)及法律事務較多的政府部門均聘請了法律顧問。對規範性文件有件必審、有件必登、有件必備,對規範性文件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召開聽證會。今年以來武陵源先後對《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武陵源區城區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的制定舉行聽證會,廣泛聽取了公眾意見。建立規範性文件動態管理系統,實行規範性文件到期自動淘汰機制,適時清除不合法、不必要或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範性文件。

打造依法治區特色品牌

在全區33個村(居)建立了法治工作站,採用零距離服務群眾、面對面調處糾紛的形式受到了群眾百姓的歡迎。法治工作站成為武陵源創建“法治武陵源”的品牌。每個法治工作站設站長1名,由各村(社區)第一書記擔任;設指導員1名,由區公、檢、法、司、法制等部門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設專幹1名,由網格員或治調主任擔任。區財政將法治工作站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根據年度考核發放法治工作經費。

一年來,通過法治工作站化解各類大小矛盾糾紛306起,其中疑難複雜矛盾16起,深受群眾好評;組織開展法治宣傳40次,獲益群眾達2萬人;傳達民情民意1500餘次,解決問題190餘件。

武陵源區在全國率先成立“旅遊速裁法庭”,堅持“效率上快、程序上簡、收費上免、方式上調”的原則,建立電話(0744—5616079)、接訪、上門、巡迴等多種途徑的立案機制。實行24小時全天候值班制度,將工作重心進一步向景區轉移,實現 “五一”“十一”黃金週等節假日在森林公園、吳家峪門票站巡迴辦案的常態化,對受理糾紛實行“當天立案、當天結案、當天執兌”。

2017年共接受遊客諮詢200餘次,受理旅遊糾紛50起,均現場結案並執行到位。在各大景區景點樹立14塊旅遊速裁法庭公示牌,以便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依託微信公眾平臺建立了旅遊速裁法庭微信在線調解室,10名法官24小時在線受理糾紛、接受諮詢,已通過在線調解室成功調解旅遊糾紛10 餘起,均當場執結兌現。

“法者,治之端也”。武陵源大力倡導法治,創來了平安,贏得了民心,但法治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鞏固創建成果依然任重道遠。武陵源區正以百舸爭流、只爭朝夕的姿態,形成全民參與法治城市建設的洪流,努力實現法治建設的新突破。站在新的起點上,武陵源在依法治區征程中,必將匯聚更加磅礴的交響曲。 (通訊員 屈澤清 戴興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