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爲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6月11日-12日,越南胡志明市、芽莊、河內、峴港等多地再次爆發大規模“反華”示威,並引發騷亂。再次爆發“反華”遊行。

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為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之所以說是“再次”,是因為前兩年中越南海爭端時,越南就已經上演過一波“反華”的鬧劇,記得當時最搞笑的,還是一幫傻呵呵的越南人民,跑去砸了一把臺灣的工廠,鬧出了一撥大笑話。

不過這次的反華,與上一次還是有不同的。上一撥時,那是有越南官方再背後帶節奏——至少是默許,而這一次,出手的卻不是越南官方,而是某些“外部勢力”。此次節奏的起因,是越南國會草擬的《特別經濟行政區法》,內容包含將越南北中南三個特區裡的土地租賃期限延長至99年的特別條款。

本來,該條款是針對各國投資者。不過有人在網絡上將特別條款歪曲為“中國將佔領越南土地”進行炒作,利用越南民族主義情緒煽動起了“反華示威”。

當然,中國之所以這麼容易就躺槍,其實與越南的國情也有關係。畢竟中越之間的那些恩怨情仇,大家都已耳熟能詳。這麼多年過去,越南對中國的“心結”始終未解,民眾容易被煽動也不足為奇。

那麼,越南為什麼無法擺脫對中國的“心結”呢?這要從歷史、地緣來說。

歷史上,越南自東漢起到五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主要是北越),宋代以後雖獨立成國,但也一直作為中國外藩存在,其歷代王朝的國君,均需由中國皇帝冊封,方能獲得足夠的政治合法性。近代以來,中國衰落,朝貢體系瓦解,西方勢力進入,越南與中國徹底擺脫政治上的宗屬關係,後來又在中蘇的幫助下擊敗法國、美國,正式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從歷史上看,中越關係是很親密的,何況即便是在現代,中越也在意識形態上高度一致,中國也曾對越南獨立提供了巨大幫助。既然如此,為什麼越南還要跟中國不對付呢?

這首先涉及一個民族國家的構建問題。越南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其要維繫國家認同,就必須在民族成分和文化成分上,維持自身的獨立性。

但是,這又是有困難的。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太深,而且上千年的北屬中國歷史,以及上千年作為中國鐵桿藩屬的歷史(古代受中國影響最深的三大外藩即朝鮮、越南、琉球),越南人在血統上,也摻雜了太多的中國基因。這種人文結構的高度漢化,使得越南的民族文化獨立性受到很大影響。

這對越南作為獨立國家的維持是不利的。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龐大體量,以及中越緊密的地緣關係,一旦中國復興,地緣影響力釋放,越南很容易喪失其民族文化獨立性,進而影響到其獨立的國家認同。基於這種邏輯,越南要想維持自身的高度獨立性,那不僅要儘可能的抹除中國的痕跡——篡改歷史、棄用漢字、拋棄儒家傳統倫理等等,也有必要適當煽動民眾對中國的敵意,從心理層面儘可能的割裂民間兩千年來與中國形成的緊密文化聯繫以及心理認同。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至於讓越南對中國如此忌憚。地緣政治的需要,才是越南“反華”情結的根本促因。

這個地緣政治因素主要有內外兩方面。

眾所周知,越南的國土形狀呈兩頭大、中間下場的啞鈴狀。北部以河內為核心的紅河三角洲,以及南部以胡志明市(西貢)為核心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兩大核心地緣板塊,中間則是一條狹長的地緣走廊。

這種二元核心、且分處南北兩端的特殊地緣結構,意味著越南國家天然存在分裂的可能——事實上,古代越南也曾長期南北分裂;哪怕是在現代,北越、南越也打了幾十年,直到70年代方才重歸一統。

只不過,雖然山河一統,但地緣結構的天然撕裂,決定了國家的的凝聚力天然不足,存在較大的分裂風險。這種情況下,樹立一個強大外部敵人,有利於增強國家凝聚力,構建民眾的一致情感認同。而中國這個身邊的地緣大國,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對象。

這是從越南內部角度來說的。而從外部而言,越南的地緣拓展,也與中國發生強烈的衝突。

越南不僅是一個小國,而且地緣結構十分糟糕——兩頭大,中間狹長的結構,不僅造成了國家的二元撕裂,而且很容易被攔腰斬斷。所以從國家發展角度,越南要實現自己的大國夢想,首先第一步就是必須拓展自己的腹地,開疆拓土,增強地緣實力的同時,改變自身在地緣結構方面的天然劣勢——而這種地緣擴張,反映在現實政治版圖中,就是要拿下柬埔寨、老撾,重建法殖時代的印度支那聯邦。

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為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但越南的這種做法,與中國的地緣利益發生了明顯衝突。中國與中南半島的緊密地緣關係,以及雲貴高原對中南半島的地緣壓制格局,決定了在現代文明條件下,中南半島已經成為中國地緣影響力的天然輻射範圍,而且也是中國南向地緣通道的必經之地。

如果越南的印支聯邦野望得逞,中南半島出現一個區域性地緣大國,其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整體,那不僅會嚴重影響到中國地緣影響力的拓展,甚至還有可能反過來,對雲貴乃至廣西構成威脅——畢竟雲貴高原對中南半島的地緣壓制,決定了中國不僅在體量上碾壓越南,而且在地緣格局上,也對越南佔盡優勢。在完成對中南半島整合,有了足夠的實力後,越南的下一階段的地緣戰略目標勢必會對準雲貴和廣西——正如印度對西藏的覬覦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越即便拋開南海領土爭端,哪怕在陸上,也存在著較大的結構性地緣矛盾。

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為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當然,在越南統一前,這種矛盾還不明顯。畢竟當時的越南忙於內戰,無暇擴張;更重要的是,對中國來說,來自美國勢力的威脅,要遠比越南大的多。為了避免美系勢力直逼中國南疆大門,中國當然要對北越竭力支持。

但隨著南北越統一、美系勢力退出,越南也旋即開啟地緣擴張模式,入侵柬埔寨、鉗制老撾,中越共同敵人消失,彼此間的地緣矛盾激化,這就有了中越邊境戰爭的爆發,也成為現代越南“反華”情結的爆發點。

只不過,中越巨大的體量差距,決定了越南最終成為這場博弈的犧牲品——不僅印支聯邦美夢破碎,大量國家資源也被迫投入到與中國的拉鋸戰中,浪費了80年代經濟復甦的黃金十年。到90年代,蘇東劇變,蘇聯解體,越南失去了靠山,再無與中國較勁的資格,只能選擇與中國“相逢一笑泯恩仇”。

但這種媾和明顯是不得已而為之,有很大的無可奈何成分,所以越南自然心有不甘。而且,雖然越南自身對抗中國沒有希望,但在國際上,中國卻受到美系為首的西方勢力打壓,處於戰略劣勢。

這種情況下,越南依然存在借西方之力削弱中國,然後漁翁得利的可能性——換句話說,現階段的中國雖能壓住越南,但卻無法做到像美國對墨西哥那樣,壓的它沒徹底沒脾氣,放棄幻想。換言之,中國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能讓越南心理臣服的地步。

這種特殊格局,使得越南的“反華”,呈現出一種糾結狀態——迫於現實,它無力跟中國真撕破臉;但它又不甘心就此放棄所謂的大國迷夢,甚至有時候,它還可以借西方之勢,跟中國鬧上一鬧(比如南海爭端)。這種既恨又怕,既不敢又不甘交織在一起,最終使越南催生出一種平時憋屈,遇事爆發的“反華”掙扎心態。

客觀的說,越南在對華態度上的這種糾結和掙扎,稱的上是用心良苦——既必須對現實妥協,又不想放棄希望,所以折中一下,來個“糾結式反華”,也算是個相對不錯的選擇。

但實際上,這種糾結式反華背後,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即它容易被外部勢力利用,最終傷及自身。

這次的越南反華示威,就是這種玩火自焚的表現。

前文中雲石君說了,這次的煽動,並非越南官方的放縱乃至操縱——畢竟這次是由越南官方自己力推的法案引爆,所以從邏輯上分析,官方不可能在這件事上煽風點火。民間的不滿情緒,主要也是由土地法案帶起,只不過最後卻從反華引爆。

這就讓越南官方很尷尬了。

首先,越南的弱勢處境,決定了“反華”必須十分謹慎。對它來說,在國際形勢有利的時候,鬧騰下倒還可以——比如南海爭端爆發初期,中國面臨西方和南海相關國的一致抵制,這種反華氛圍濃厚的環境下,越南可以出一下頭,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

但在國際形勢沒到這份上時,越南貿然跟中國鬧,對自己其實是沒任何好處的——畢竟中國實力太強大,在國際上反華聲勢不夠的時候,自己擅起爭端,其結果只能是被中國當成出頭鳥,求錘得錘。而且現在中越經貿往來越來越緊密,越南從對華貿易、產業轉移、旅遊中獲利甚多,實在沒必要為了擺明不可能成功的挑釁,而放棄這麼大的現實利益。

但問題是,反華心理這個東西根植於民間,並不受自己直接控制。越南政府自己不想煽動,並不代表別人不想煽動。這次西方藉機煽動起來,這就給越南政府出了個難題——如果它被民眾裹挾,結果肯定是被中國痛打,可要是它視若無睹,那自身政治威信就會大損。

這一次就是明顯的例子。本來,如果僅僅只是土地法案,其影響力有限,未必會形成這麼打聲浪。但當民眾認知中巴土地法案與反華掛鉤後,其聲勢就大大增強——其結果就是,本來屬於越南政府可控範圍內的中小型社會問題,就上升到了國家民族大義層面的大問題——這意味著越南政府要想擺平,消耗的政治資源會因此大增。

而這次反華示威背後,也反應出了越南長期縱容反華心理的一個重大潛在風險。

中越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星球上都面臨著西式普世價值的挑戰。越南一味縱容反華,實際上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畢竟以中國現在的實力,西方想從經濟、軍事方面來強行顛覆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反華勢力大多是以意識形態和體制為切入點,用普世價值來爭奪人心,瓦解中國的國家凝聚力和對政府的認同感。

既不敢又不甘——越南的“反華”為什麼總是這麼糾結?

中越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上的高度想似,決定了西方的這套反華邏輯,在攻擊中國的同時,也同樣會威脅越南政府的政治根基。

當然,如果越南閉關鎖國,那倒也無所謂。可越南為了經濟發展,必須對外開放,西方世界觀由此可以進入越南;而與此同時,越南又在內部長期縱容反華意識,這就使得越南民眾與西方在反華方面,很容易形成共識。而西方文明的強勢,使得它那套用來攻擊中國的世界觀和普世價值,以反華為渠道,也趁機植入民眾心中——這就對越南政權也構成了威脅。

這一次的示威就是如此。示威發生後,《美國之音》,BBC,法新社等多家大媒體紛紛跟進炒作,在將事件定性為“反華運動”的同時,又對越南的“民主”“人權”表示憂慮——擺明了在越南內部也想搞和平演變。

這等於是越南政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且這些年國家強勢崛起,民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大增,政府的輿論引導也十分有力,所以西方這套玩意在中國已經越來越玩不轉。

但越南就不行了。越南作為深受中國影響的國家,近代以來卻大力斬斷與中國的文化關聯——實際上就是斬斷了自己的根,所以很難在文化上築起防火牆;同時,越南國家既小又貧弱,改革開放還在起步期,所以民眾的政治自信也不夠;再加上越南因為政權內部的原因,其中央集權程度不如中國,輿論引導能力相對不足。

自身已經有這麼多的短板,越南政府還主動打造出一根“反華紐帶”,讓西方那套人權、民主能夠藉著這根繩子,更方便的去蠱惑那些本就缺乏足夠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普通民眾。這種情況下,自己反受其累,也真只能說是活該了!

當然,越南政權這次吃個悶虧,也未必全壞事。經此一事,希望越南政府能夠更加明白這個世界——畢竟中國只是不允許越南打鄰國的主意而已;而西方,卻是想要越南政府的命!就算中越地緣矛盾的存在,使得越南具備被西方利用的價值,也能因此得到一些好處;但只要一有機會,西方顏色革命的大棒,就會毫不留情的打到越南政府的屁股上!

只要能認清矛盾的輕重主次,放棄掉不切實際的幻想,越南就可以輕裝上陣,以更加客觀的心態對待中國。這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越南,都是雙贏!

那麼,越南會幡然醒悟嗎?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44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關注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