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的村寨民居

果敢的村寨民居

历史上果敢长期处于土司领主统治,除土司土目及其亲戚大户,建盖土木结构瓦顶楼房豪宅之外,绝大多数村寨民居,多为丫叉柱、小单穿、泥掛墙的简易草房。其中,傣族、崩龙族民居,以往多为干栏式草房。

果敢的村寨民居

和平同盟以来,社会逐渐安定,生产逐渐发展,生活不断有所改善,村寨民居建设已有明显改观。据考大致占村寨民居总量三分之二的房屋,已改造为土木结构的铁皮或土瓦顶建筑。分布在西北、西南山区的村落,特别是傈僳、崩龙、苗族聚居的村落,仍以山草、油毛毡、塑料布等,覆盖屋顶,其数占村寨民居总量约三分一。

果敢的村寨民居

通常民居建筑布局,分为正房、两厢、面楼,呈四合院结构。正房一般3格,中格为正堂,既是供奉“天地君亲师”的供桌所在,又是接待宾客的客厅;两侧是主人的卧室。至2006年,除崩龙族,仍保留干栏式竹楼民居外,其他各族民居,已趋于相同,仅规格规模有别而已。

果敢的村寨民居

据2006年统报:境内289个行政村,已有202个通公路;有三分之一的村寨,已经通电;村寨人畜饮水困难,普遍有初级改善。村寨建设的升级改造,随之因地制宜,逐渐发展,与城市集镇开发建设,有仿效跟进之势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