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牛的中學校長劉長銘:中國教育沒把學生當人

還記得那篇在朋友圈瘋狂轉發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嗎?是原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所說,這位擁有“全國最牛的中學校長”、“全國最有魅力的校長”等稱號的校長,以前發表的“家庭教育重要論”,被老師們奉為“神明”。

全國最牛的中學校長劉長銘:中國教育沒把學生當人

在廈門的一個論壇上,劉長銘把“槍口”對準教育,他面對臺下以校長、德育主任為主的聽眾,直言不諱:沒有哪個國家的校長像中國校長這樣,有那麼多的口號和理念,而且,絕大多數都沒有落地。

如果學校只是為了教知識,那麼,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不要總埋怨環境不好,社會中的人都曾是我們的學生。我們要想想:學校教育給了他們什麼?

我們的教育有哪些問題?

1.只炫耀“車技”忘記目標

劉長銘說,很多校長如同賽車手,考慮的是如何展示自己嫻熟的車技,但卻不知要把車開到哪裡?他說,沒有哪個國家的教育像中國教育這樣轟轟烈烈,改革措施令人眼花繚亂,校長們總想把學校搞得今天和昨天不一樣,明天和今天不一樣。

2.滿嘴口號卻沒落地

他認為,中國的教育基本上沒有和國際人才市場接軌,“我們的學校缺少文化,不缺口號,口號不是文化”。劉長銘以自己接觸的眾多國外學校來做比較,他說,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校長和中國校長相比,滿嘴有這麼多的口號和理念,談起來都一套套的,但是,最缺少的是在現實中的落地。

3.沒突破“放羊娃”的邏輯

劉長銘講了廣為人知的放羊娃的故事。:問放羊娃,“放羊幹嘛呢?”“賺錢呢!”“那賺錢幹嘛呢?”“娶婆姨呢!”“娶婆姨幹嘛呢?”“生娃咧!”“生娃幹嘛咧?”“放羊呢!”······

劉長銘說,我們真的就比放羊娃所追求的境界高麼?我們的教育其實也陷入“放羊娃”的圈圈:讀書、學奧數,上大學,找個好職業,然後買車、買房、娶媳婦,然後生子,然後孩子讀書、學奧數……

4.沒把學生當成“人”

劉長銘說,我們的教育價值最初是知識本位,他把它形容為“容器”,學校塞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知識。後來是能力本位,他把它形容為“機器”,我們讓學生具備各種能力,解決各種問題。

但無論是容器還是機器,我們都沒有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公民意識、生活、情感、交往、悲憫等人的基本屬性,都被忽視。他說,中國學校把“以人為本”的口號喊得最響,但是,“中國教育卻是最不以人為本”。

好的學習教育是什麼?

劉長銘認為,未來,教育的本位要從知識、能力向“價值體系”轉變,這才是好的學校教育。那麼,什麼是教育價值體系,劉長銘認為,應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職業教育和公民教育。

全國最牛的中學校長劉長銘:中國教育沒把學生當人

1.價值體系不是課程

劉長銘說,價值只有滲透到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在一種完全不知不覺中去接受,去完成,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列舉了北京四中學生通過高考(微博)後到農村支教獲得的領悟: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理想和服務社會相結合,才是完美結合。

2.老師是榜樣

劉長銘說,學校希望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要讓老師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老師對工作充滿了熱情,那麼,學生們未來才有職業精神。他說,這種影響不是靠老師說教,也不是編本校本教材就能解決,人的影響,無法代替。

劉長銘校長語錄

我們一些學校在營造什麼樣的環境?有學校提出:提高1分,“幹掉”1000人。提出這樣口號的學校到底在追求什麼?今天靠自己成績“幹掉”1000人,那麼,將來,學生或許也會為了“幹掉”別人而不擇手段,不排除給人下毒,把別人幹掉。

如果沒有高考,沒有了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那麼,老師們還會教書嗎?我們有沒有對應的知識體系,知道哪些知識要教到什麼程度?我們經常在課堂上說:這個知識很重要?但是,真的它很重要? 其實未必,是因為考試經常考。千萬不要認為,考試的重點,就是知識。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上大學不是一輩子的事,上什麼大學更不是一輩子的事,一個人日後能否成才,取決於他的胸懷和佈局。

全國最牛的中學校長劉長銘:中國教育沒把學生當人

中國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理性、科學的對待教育,不斷的創新與改革,呼籲更多的人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