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近日,比亞迪深陷廣告門事件,有媒體戲稱這是2018年廣告圈的年度“碟中諜”。消失的上線,無處討要的回款和神秘的內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李娟,是整個事件的核心人物。隨著事件發酵,李娟的雙重身份曝光。

自2016年開始,一方面以“上海比亞迪華東區域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與多家廣告商合作,在臨沂、濰坊、青島等多地開展推廣活動。李娟曾多次稱,一名叫“陳振宇”的男子是其“老闆”。因高層權鬥,“陳振宇”指令李娟在上海設立“處在灰色地帶”的辦公室,等待上位。她有公章,也有營業執照副本,最重要的是,所做的項目是真實的。速肯廣告總經理Alan表示,“這麼多廣告公司,高鐵、機場、各大衛視,做全國性推廣,很多城市的萬達廣場,少則三四天,長則一個月的活動。CD級車展,一年一百多場。”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另一方面,比亞迪稱李娟並非本公司員工,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並於本月12日發佈一則聲明,在《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中,比亞迪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這份聲明隨即遭到廣告公司的質疑,當晚,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發聲,對比亞迪的聲明進行了反駁,

發了一篇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文章,一時間傳遍汽車圈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另據廣告商反應,幾乎每項活動都有比亞迪大區經理的簽字,且每次活動又有比亞迪經銷商系統的配合。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簡單說,上海比亞迪公司在開展正常業務3年後被比亞迪總部聲明是假冒,其與供應商產生的大量業務比亞迪不承認,據稱涉及11億元欠款和30多個廣告公司,還有阿森納俱樂部。

今年幾度捲上風口浪尖的阿森納這一波又妥妥地躺了槍。誰曾想,這合作還沒有半年,就迅速反轉了,從"迪亞比開比亞迪",到"人BY臉天下無D",鬼才知道阿森納經歷了什麼……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對於上述這種真假李鬼的情況,信仔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案件。

2011年,廣州的一家電子外貿公司收到聲稱是“韓國三星”公司的詢價與合作邀請,由於合作金額較大,出於謹慎考慮就委託我司信用視界對其進行了資信調查。事實證明,所謂的“韓國三星”除名稱與真實三星公司相近外,其註冊地、法人、董事等信息皆與三星公司無任何關聯,是名副其實的假冒詐騙。

作為供應商,合作前的採購方資信調查不可忽視,一旦出現問題,除了搭上人力物力不說,錢也要不回來,不能因對方是知名大公司,為了拿到供應商資質就掉以輕心。

反觀一個現實,目前國內普遍存在大型企業壓榨中小型供應商的情況。信仔的公司就曾競標某500強國企的供應商資格,競標前要求繳納10萬元質保金,可在競標結束後竟不返還,直接將質保金轉化為押金。中小型供應商的這種遭遇比比皆是,為了拿到大企業的供應商資質只能啞巴吃黃連。

我司從事信用管理12年,

作為資深的信用管理領域從業者,信用視界不得不提醒,企業信用從不同角度看完全會有不同的結論。比如目前某些大型企業的典型做法,對核心供應商往往給出各種優惠吸引並及時付款,但對邊緣小供應商則區別對待,貨款一拖再拖。在大供應商眼裡的好買家,可能就是小供應商眼裡的“霸王買家”。

截至目前,對於比亞迪撲朔迷離的廣告門事件,網友們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質疑比亞迪一方: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支持比亞迪一方: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還有部分網友保持中立:

比亞迪11億“廣告門”事件,3年的廣告合作誰才是幕後操控?

對於這一事件,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