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風情——保德康熙棗園

忻州風情——保德康熙棗園


​ 康熙棗園位於距保德縣三十五公里處的馮家川鄉馮家村南的黃河岸邊,是晉陝黃河大峽谷中的子景點,是山西沿黃公路旅遊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走西口古渡口遺址的基礎上,它以黃河、棗林為載體,圍繞景區的自然景觀,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打造具有生態親和力的自然景觀,最終將這裡建設成晉陝蒙三角帶市民週末郊遊和休閒娛樂的皇家後花園,以此帶動該鄉紅棗產業大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周邊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相傳康熙第三次親征葛爾丹時在保德留宿三日,曾來此地,被棗樹托葉刺所刺,遂下令此地棗樹不許生刺。同時。對此地紅棗大讚不已,提名為“油棗”,留言“一窮二白保德州,唯有鯉魚大紅棗”,從此,保德石花鯉魚、油棗成為獨特的黃河貢品。

這裡地處晉陝蒙三省交界,具有得天獨厚的水陸條件,在歷史上享有水旱碼頭的美譽,康熙棗園附近有釣魚臺,林遮峪遺址,飛龍山森林公園,天橋水庫等旅遊資源,釣魚臺在主景區往北的故城村黃河岸邊,包括釣魚臺石窟群、春秋故城遺址,魁星閣,關帝廟和玉鉉湖。釣魚臺是明代五省總督陳奇瑜在崇禎年間開鑿的,共十二個洞窟,有書房,臥室,佛祖閣,潮音閣,至聖軒,古水井,古關樓等,石窟綿延一點八公里,是晉西北石窟中的精品。


忻州風情——保德康熙棗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