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收回了川普的關稅權,這對接下來川普準備發起的貿易戰有什麼影響?

Carbon呀


謝邀。美國國會終於開始發聲了。這是意料中的事。前兩天在一份問美國國會

為什麼不管特朗普的答題中,我就指出,在必要的時候,美國國會會出面的。

這次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一項議案,表示了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的疑問,並表示了國會要介入關稅方面的權力的管控的意願。儘管這個議案不具有約束力,但肯定也會對特朗普在關稅方面的行為有所影響。

打貿易戰,特朗普的動機是為美國爭取利益。這是沒有疑問的。所以美國國會一直保持沉默。但打貿易戰同時也是在玩火。當這火越燃越大,已經危及美國重大的根本利益的時候,美國國會就無法保持沉默了。

安全,經濟的政治的安全,是美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所有國家的根本利益。貿易戰會損害國家的經濟的政治的安全。這是一切國家都不能不重視的。美國當然也不例外。這是這次美國國會通過有關關稅議案的根本原因。

據消息,美國國會還將會討論帶有約束力的議案,不知何時出臺。當前的這個沒有約束力的議案,估計也就是給特朗普敲了下警鐘,對他當前的實際行動產生不了太大的作用。

歡迎點評。


WM曉奇


美國人原以為特朗普只不過是想利用關稅權,在其他國家哪裡撈一點好處,誰知道這個事情讓特朗普玩脫了,最終演變成為美國和世界各強國之間的全面貿易戰,這可是美國人所不想看到的,因此不得不緊急剎車,把特朗普脖子上的拴狗繩勒緊。

美國為了利益侵害其他國家的範圍開始擴大,導致美國成為世界公敵。

最近半年,特朗普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依靠美國的總量優勢和世界最大市場地位,以提高貿易關稅為要挾,在全世界範圍內薅羊毛。

不過隨著美國“薅羊毛”範圍的擴大化,已經激起了全世界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的反抗,包括德、英、法、加在內的主要盟國,這對於美國的長遠利益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畢竟美國目前國內的經濟、社會問題主要是由其自身原因所造成的,美國不想這怎麼樣去解決自身的內部矛盾,反而通過損害夥伴國家的利益,來彌補自身的缺失,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除了暫時緩解一下美國的內部矛盾,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美國這樣做,等於是為了一點小利而自掘墳墓,因為在今天的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是可以孤立存在並發展強大的,保守、孤立只會讓國家虛弱、落後。

而美國人現在很明顯不願意正視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去強迫其他國家為自己輸送利益,這很顯然不會長久,而且也會讓自己成為所有“夥伴國家”的敵人。

美國國會收回特朗普手中的“關稅權”,很明顯是想要在特朗普脖子上繫上一根韁繩,避免他“過度撒歡”。

特朗普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在上臺之後,嫻熟的以商人的手段治理國家,這在管理美國國內問題的時候,很顯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對於與外國的政治、經濟往來的時候,更多的時候需要考慮事物政治性,如果還是使用經濟手腕去搞政治很顯然要出大問題。

這就是特朗普為什麼會把美國的外交搞得越來越糟糕的主要原因,過度的依賴手中的霸權,使得美國漸漸失去了世界領導者的公信力,這種無形的政治損失,導致美國漸漸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眼中的“流氓”。

同時特朗普利用手中的“關稅權”去打擊其他國家的發展,事實上也同時在傷害著本國的相關利益,因為“關稅權”能打擊的都是美國需要進口的產品,提高關稅必然會導致美國國內產品價格提高,從而增加了美國社會的運行成本,由此引發的貿易戰,也會使得美國在出口上遭受重大損失。

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美國的生產企業,但是相對於更多受到傷害的銷售企業以及普通民眾來說,這種對本土企業的保護毫無價值,等於是南轅北轍。

隨著特朗普“關稅權”打擊的範圍越來越大,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越來越重的時候,美國國會通過決議限制總統手中的“關稅權”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等於是給總統手中的權利上了一個保險,避免在總統失控的時候使得整個國家失去控制。

現在的美國國內矛盾重重,任何一個舉動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總統的動作幅度過大,以美國目前的現狀是難以承受的,就如同一劑“虎狼之藥”,雖然能夠致病,但是也有可能會折騰死病人,而美國很顯然就是哪個虛弱的病人。


落下m


這就是美國三權獨立的好處,當總統與國外鬧得不可開交時,國會做為人民主體,可以否則總統的權利,使之不危害國家安全。

特朗普就向一隻公牛,在外到處為了美國利益惹事,國會就向牽著它的繩索,看到不對,馬上往回拉,看到好處,給它加飼料,繼續鬥下去,玩燈下黑。

不向俄羅斯,普京號令一出,四馬難追,整個國家機器不得不為普京買單,不管好壞都要買單。

美國敢跟各國打貿易戰,不是特朗普心血來潮,而是美國智庫精心佈署,精心準備,精心算計的,先將企業稅從35%降到21%,使美國產品有競爭力,使美國稅率有吸引外來投資的競爭力,再發動貿易戰,去佔領各國市場,吸引各國來美投資,使美國製造業更有競爭力。

面對美貿易戰,各國非常難受,不得不應戰,否則市場不保,只能跟美國開戰,加入增關稅大戰,減企業稅大戰,否則會引發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經濟下降的局面,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印度等缺少外匯儲備國家就陷入貨幣貶值,經濟不振的局面。

現在特朗普的貿易戰引發了全世界反美風暴,國會需要做個樣子,限制一下規模,讓世界各國政府到國會遊說,接受國會調停,做出必要妥協,才能過國會這關。

總之特朗普是大強盜,國會是小強盜,各國都是貿易戰受害者,不出點血,不讓點利,不交點保護費,都過不了特朗普,國會這兩關。

除非各國聯合抗美,不向美低頭,才能避免損失。


光芒萬丈34957


7月11日,由共和黨議員發起的限制總統關稅權力的議案,以跨黨派88:11的壓倒性絕對多數高票通過。頓時引來世界歡呼聲一片,更有媒體第一時間報道:美參議院己收回了總統關稅權。


實這只是一個議案,僅具象徵意義,對總統不具備實質約束力。但,他是一個警告,表明近來美國大象撞入瓷器店式的與世界開打的貿易戰,不僅遭世界各國反對,也引來因他國反制而受損的一些美國行業的質疑,更招致美多數國會議員的不滿。

一,美國1974年通過的3O1條款,是賦予總統在國家經濟安全出現問題時才能使同的殺手鐧,現在卻成了特朗普玩弄於手中的一個個炸彈。根據個人的心情好壞,隨時可扔向別國挑起貿易戰,真是隨意任性啊。

二,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重創了世界經濟,短期看,美國的某些行業或獲暴利,長期看,受損的還包括美國另外一些行業自已,美國的整體經濟也撿不到半點便宜。

三,各國被迫做出的反制,己使美國的一些企業承受不起。反制清單中的很多產品多來自美國會議員家鄉的原產地。美國中期選舉將至,議員家鄉的選票才是第一。故作出反貿易戰、限制總統關稅權的舉動也合情合理。

議案通過的背後,並不簡單,歷史上關稅權歸屬參議院,這次提出的議案是奪回關稅權的試探,壓倒性的勝利將使參議院士氣大振,接下來將會推出奪權的正式法案。一旦參眾兩院通過,由總統簽字便成為法律。(總統可否決,返回國會,若參眾兩院均以2/3通過,可直接成為法律),

這時的關稅權才真正回到了參議院。總統的貿易大棒將被收走,不能再胡搞蠻幹。


晚亭與落霞同暉


別自欺欺人了,美國國會對特朗普的關稅約束並不是針對中國的,只是針對美國的盟友,如德國等國家。特朗普對盟友的關稅政策有可能鬆動一些,但對中國不會有多大的變化。還是好好準備應對吧。


糊塗比清醒好


先來更正一點:題中的描述不準確,美國國會並未收回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權。7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88:11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約束性的決議,“要求限制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權力”。換句話說就是,這份決議不具有法律效力,對特朗普沒有約束力。某些自媒體稱“國會收回特朗普的關稅權”,那純屬是故意歪曲事實,為吸引眼球不負責任的說法。


無非就是表達了美國參議院對特朗普隨意徵收特別關稅、不分敵我大打貿易戰政策的不滿,表明國會的立場。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只起到一個警告的作用,想要真正限制特朗普的關稅權,還要有後續的具有約束力的表決。換句話說就是:國會通過特別法案,形成法律條文,才能真正限制特朗普的關稅權,那才是真正的“國會收回特朗普的關稅權”。根據共和黨議員庫克的說法:將推動進行具有約束力的表決,相關表決有望在近期被排上議程。

現在的這份決議就是旨在:呼籲特朗普決定“以國家安全為由採取關稅行動”的時候,美國國會能夠在其中發揮一定(限制)作用。對特朗普為所欲為的挑起貿易戰的行動進行限制,那是以後要做的事,而現在的情況就是“得限制特朗普的關稅權”這件事,得到了參議院絕大多數議員的認可,獲得了通過。最直接的說法是:參議院對“限制特朗普關稅權這件事得做”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就是8/9的議員同意去做。

這份決議對特朗普現在的政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即便有影響,那也是微乎其微,作用不大。特朗普懟天、懟地、懟空氣,對此事卻不見有任何表態。這已經說明了問題:特朗普並不是很在乎這份決議。即便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所調整,那也是對美國盟友中的部分國家的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做一些調整:比如延長豁免期限等。從整個貿易戰上來說,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或者說大的政策方向不會變。



對於很多國家,比如西方國家中的德、法、加拿大等國想要特朗普停止貿易戰,那是不可能的;對於亞洲國家,那更是痴人說夢了:美國民眾感覺不到貿易戰帶來的痛苦,特朗普是不會停手的。特朗普最關心,或者說是最在乎的東西有兩樣:錢和選票。在美國國會沒有出臺限制總統關稅權的法案之前,特朗普依然會我行我素,唯一可能改變的就是“那些依靠進口,又嚴重影響美國國內企業的原材料”會獲得豁免權,至於其它的產品,短期內就不用想了。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在美國那是有民意支持的,決不是特朗普腦袋一熱的行為。美國優先政策,不僅僅是特朗普的想法,恐怕美國的普通百姓也認為美國應該獲得更多的利益,看看特朗普的支持率就清楚了。現在美國民眾感覺不到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反對這一政策的人還不足以影響特朗普的政策。

面對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不僅要有敢戰的勇氣,更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對於那些歪曲事實的某些媒體,利益才是它們最看重的東西,至於誤導讀者,根本不在它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信息時代,還需擦亮眼睛看問題。


美國網友表達對特朗普的不滿


儒道之主


這是個偽命題,因為參議院根本沒有這個權力。問者提出這個偽命題的原因,顯然是因為一些媒體的誤報,使提問者產生了誤解。為什麼這麼說,我簡單解釋一下。

美國國會和很多國家一樣,分眾議院(又稱“下院”,法國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又稱“上院”)。美國聯邦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案或決議案,其程序是由眾議院提出法案(Bills)或聯合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經總統簽署後生效。另外還有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和簡單決議案(Simple Resolution)。參議院通過的那項決議案屬於後者。因為,在美國,只有眾議院才有對稅收進行立法的權力,參議院是沒有這項權力的。所以根本談不上“收回川普的關稅權”。

實際上,英文的報道寫得很清楚:With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nouncing a new round of tariffs on China, the Senate took a symbolic step Wednesday.譯成中文是“隨著特朗普政府宣佈對中國實施新一輪加徵關稅,參議院星期三採取了象徵性措施”。注意關鍵詞:象徵性。所以即便表決結果是88:11,也不可能“收回川普的關稅權”。由此可見,英語還是很重要的。在強調國際化的今天,認為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可以不必學好英語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這就是一個例證。

至於說對接下來川普準備發起的貿易戰有什麼影響,我認為,影響不能說一點沒有,但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川普發起貿易戰後支持率不降反升,以及美國股市的表現,就是最好的答案。


馮瑋


事實上,國會並沒有、而且目前看也沒有可能收回總統的所謂“關稅權”。

2018年7月11日,國會參議院以88票比11票通過了一項動議,這項動議旨在要求修改《1962年貿易擴展法》中給予總統單獨作出貿易制裁的權力,希望總統作出行動之前要經過國會通過。

這項動議原本是國會參議院正式提出的立法,編號為S.3013,提出者是田納西州的國會參議員、國會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Bob Corker。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並不是以正式的法案方式得到表決的,而是在編號為H.R.5895的2019財年能源、水資源、立法機構、軍事建設與退伍軍人事務撥款法案在國會參眾兩院審議協調過程中以修正案方式通過的決議案。這就意味著,這項所謂“收回總統關稅權”的動議,其實仍舊只是一個意向,如果最終眾議院也通過,將成為法律,具有法律效力。但最終,總統也完全可能否決整個法案,打回國會重新立法。所以,整體而言,這次動議的指標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效果。

這樣看來,其實該動議的指標意義有這樣幾個:

其一,原本是正式立法,但卻要以撥款法案的修正案的方式嘗試通過,可見其中的難度之大。如果採取正式法案推動的話,即便最終國會兩院通過,總統也完全可以採取否決的方式,當然國會兩院也可以以三分之二推翻否決,但目前看,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換言之,正式立法、指望總統簽署一項限制總統自身權力的立法,簡直就是與虎謀皮。也正是因為這種悖論,該法案轉而採取加入撥款法案當時“矇混過關”的策略。因為撥款法案往往是總統一定要簽署的法案,如果不簽署的話,就很可能導致某些相關政府部門的暫時關門或者停擺,這是總統和國會都無法承受的政治冒險。也正是因為這種對關門政治風險的忌憚,總統往往會簽署一些沒有大礙的修正案。不過,如果這次真的是國會兩院通過了加入限制“關稅權”的修正案,特朗普完全可能否決,這樣的話,事兒就大了。進而,在特朗普的威脅下,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議院也許不會通過類似法案,於是這個動議就只能停留在動議階段,毫無約束力了。

其二,該法案或者動議的提出者是較為具有影響力的共和黨人Bob Corker,而其15位聯署者則是8位共和黨、6位民主黨以及1位與民主黨接近的獨立人士,投票的88位贊成者中有49位民主黨人和39位共和黨人,11個反對票全部來自共和黨。這就意味著,該法案是具有跨黨支持的,但兩黨的原因肯定不同。民主黨陣營的反對,顯然是因為對特朗普政府所有政策的反對,而共和黨人的反對,有可能是因為受到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而導致共和黨選區比如農業州利益受損所致,也有可能是建制派共和黨人對特朗普的不滿,即便是因為利益受損而反對,也未必是徹底反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而是不滿某些具體實施所涉及到的一些產業。這就意味著,這種國會所謂“收回總統關稅權“的做法,並不意味著國會對特朗普單邊行動、對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反對,而是出於黨爭、出於利益訴求的反對,他們希望特朗普做的可能是調整,而不是終止。但無論如何,共和黨人在該動議面前的分歧,已經足夠說明,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確讓美國國內相關地區或產業受損,而且這種受損正在產生足夠政治壓力。

其三,如果具體看該動議的內容的話,其實只是說要求總統在作出單邊的關稅行動決定之前,要得到國會批准,只是在程序上減少特朗普的任性,但未必是要徹底扭轉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壁壘。所以其實本質上未必能改變目前美國肆意向全世界揮舞貿易大棒的做法。

其四,該法案或者動議的主要內容是針對1962年貿易法中類似於232條款即以國家安全為名增加關稅壁壘的做法,具體而言只針對目前特朗普發起鋼鋁關稅,只要涉及到了的是美國與歐洲、與加拿大等盟友的關係,而不是涉及到基於知識產權等的所謂”301調查“,所以其實與目前的中美經貿問題關聯度不大。甚至,Bob Corker本人也對此在對華貿易上發表極端言論,無端指責中國知識產權。

總之,該動議雖然基本無法實現,但也說明了美國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看法已經開始發生明顯分歧,從普通民眾層面已經逐漸傳導到精英層面,並開始對特朗普的決策發揮塑造作用。只是目前這種塑造比較弱而已。


刁大明


美國國會並沒有收回特朗普的關稅權,只是參議院的一個非約束性提案,具有象徵意義,沒有法律意義。而具有立法職能的眾議院目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在持觀望態度,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保羅瑞恩暫時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聯合其他同黨派議員進行掣肘的意願。

但這釋放了一個信號,各州在關稅問題上的意願是分裂的,一些貿易利益相關州確實受到了貿易戰反制的影響,所以才使得顧及中期選舉代表州利益的兩黨參議員在參議院投票贊成該提案,儘管這只是形式上的議案。

而在88個贊成票裡擁有近一半的共和黨人也說明在共和黨內部針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問題也是意見不一,部分成員認為特朗普的做法過於偏激,而共和黨高層則認為特朗普會行使總統權力拒絕該提案以法案形式行使。

總而言之該議案的產生儘管對特朗普的貿易計劃影響有限,但是也敲響了警鐘,因為即便是共和黨內部也不會無休止無節制的允許特朗普長期在貿易問題上胡來。不過我們不要單純地寄希望於對手的妥協,加緊產業升級增加反制措施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馬克觀察


1丶因為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是一項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法案,所以影響有限,特朗普甚至沒有回應。

2丶對於這一法案的後續效應如何:(1)美國眾院是什麼態度?(2)如果特朗普無動於衷,不予簽署,美參院會不會採取下一步行動?(3)美國企業丶民眾會有什麼反應?(4)特朗普的高關稅制裁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麼效果?還要看。

3丶未來1年,最多2年,美國經濟的走向,將決定特朗普高關稅制裁政策的命運,是繼續關稅加碼,還是退而求其次,撈些好處,談判妥協?

4丶特朗普能否連任,對未來世界局勢影響很大。(1)如果特朗普不顧一切,繼續執意將貿易戰打下去,可能總統只能幹1屆。(2)如果特氏通過威脅丶恐嚇,從對手處撈到些好處,再通過談判妥協結束貿易戰,其連任的可能性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