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哲學名著《悲劇的誕生》都說些什麼?

《悲劇的誕生》一直以來都是文藝學的必讀書目,全書的內容主要是對悲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描述和理解。悲劇,一直以來被文藝理論界奉為藝術的最高形式和巔峰狀態,而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則是作為悲劇誕生的主要原因來加以闡述。

《悲劇的誕生》主要討論了三個問題,分別是:悲劇、日神、酒神。下面就一起看下這本書對這三個詞語的解讀和認識。

尼采的哲學名著《悲劇的誕生》都說些什麼?

1.悲劇

悲劇,一直以來被文藝理論界奉為藝術的最高形式和巔峰狀態。從我們的日常經驗來講,悲劇的確要比喜劇讓人更驚心動魄、魂牽夢繞。中國電影、電視劇一般都是以大團圓的方式來作為故事的結尾,但這樣的作品並不會讓人做更多的反思和回味。而像一些以悲劇結尾的小說卻能成為經典。比如說: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曹雪芹的《紅樓夢》、餘華的《活著》……這些作品的結局都讓人唏噓不已。看似讓讀者無法接受的結局,但又是合情合理,順理成章、讓人回味和反思無窮。而悲劇是最能做到這點的。

悲劇的形式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是人物之前是光輝生動的、成長順利、生活美滿。但是突生變故、美好的生活被一道驚雷戛然而止。

第二種是人物從一出生就不順利、生活坎坷,但是無論怎麼努力,都得不到上天的眷顧。一再挑戰悲慘命運的底線。越來越苦難的一生讓觀眾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第三種是剛開始主人公生活不順利,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開拓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在即將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悲慘的事情接踵而至,又掉入了悲慘的生活循環。

2.為什麼悲劇的藝術效果如此之大?為什麼藝術作品給人帶來的悲傷情緒讓人難以忘懷?

尼采寫《悲劇的誕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或者是試圖解答兩個問題:1、悲劇的起源;2、悲劇讓觀眾得到久久難以釋懷的快感的原因。

尼采以希臘悲劇為例,講訴了日神藝術的代表是希臘神話中的史詩、或者是造型藝術中雕塑的形象。但這些卻不能是造成悲劇的原因,只是悲劇中的一個元素。真正造成悲劇產生的是酒神藝術。酒神藝術作為悲劇產生的原因和力量具體到了音樂。音樂代表的是一種人的情感,而情感被認為無論是高興到極致還是悲傷到極致的一種釋放、一種縱情狂歡。尼采認為“悲劇誕生的過程中酒神音樂不斷向日神的形象世界迸發的過程。”

尼采的哲學名著《悲劇的誕生》都說些什麼?

3.日神

尼采給日神下了一個定義——“我們用日神的名字統稱美的外觀的無數幻覺”。尼采認為日神與生活中的悲劇現象相關聯。日神藝術體現美,用美來表現世界、神化生命、偽裝現實、包裹殘忍。日神的精神沉迷於一切美的東西、充耳不聞所有一切與美相背離的東西。日神藝術反對追求事物的本質,迷戀轉瞬即逝的美麗、沉醉於人生的美好歡樂。日神藝術可以這樣比喻:一件用寶石、珍珠、黃金和絲綢做成的披風下包裹的人生百態、人間疾苦。但是我們要在這件披風上縱情歌舞、及時行樂、瘋狂做夢。

日神的法則只有一個,就是適度,就是人所要遵守的一定的原則、規矩。日神在希臘人眼裡是被視為德行之神的,任何與美德、高尚、光明相對立的東西都是過度的。日神要求個人要想做到適度,就要有自知之明,即認識自己。日神代表的是美,要想美就不能放肆,就不能為所欲為,就得守規矩。如果放肆了、過度了,就難以掌控了。沒有人能控制規則之外的未知世界的定數。控制不了就可能出現不好的事情,就無法維持日神精神的本質和內涵。所以說唯有在限度和規則的作用中可以認知的地方,適度才有可以維持日神的要求。

4.酒神

酒神是尼采在闡釋悲劇的誕生的時候除了日神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酒神藝術的存在就是要打破日神藝術創造的美好,以一種強烈的衝動來打破外觀的幻覺,擺脫束縛、尋找真實、追求本質、探索生命的真實發展。

酒神與世界的本質相關。悲劇之所以有那麼大的藝術效果,可以造就藝術的頂峰。不僅僅是因為故事的結局悲慘,讓觀眾讀者傷心難過。而更因為,造成悲劇結局的過程、原因、條件、線索都是合情合理的,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讓人同意信服。造成悲劇結果的酒神因素就是這種合情合理的“存在者”和“推動者”。酒神藝術一層一層地剝開日神藝術的偽裝,不斷探尋事物的本質、世界的本質。將希臘人最想掩蓋、最難以面對的現實、本質挖掘出來,直面慘淡的人生。並在這個過程中痛並快樂著。

尼采的哲學名著《悲劇的誕生》都說些什麼?

酒神的狀態是醉。“醉”可以理解為過度、是酒神藝術的本質所在。人在醉的狀態下,超脫物外,跨越各種規章制度,體現出一種狂放的精神,和表現出本能慾望的精神。

與日神藝術的造型藝術不同,音樂是酒神藝術,悲劇和抒情詩求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質上也是酒神藝術。酒神藝術深諳事物的本質存在,洞悉世界、大徹大悟。

5.日神、酒神之間的關係

日神和酒神作為悲劇的兩種藝術衝動,表現的層次有所不同,但是卻是解決藝術問題的根本答案。而且日神和酒神的二元衝動論,解決的不僅僅是有關於悲劇是如何誕生的藝術問題,更是解答人生問題。二者不同卻互為補充。

尼采在書中說:“日神精神沉湎於外觀的幻覺,反對追究本體;酒神精神卻要破除外觀的幻覺,與本體的溝通融合。前者迷戀瞬時,後者嚮往永恆。前者用美的面紗遮住人生的悲劇面目,後者揭開面紗,直視人生悲劇。前者執著人生,後者超脫人生。日神精神的潛臺詞是: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酒神精神的潛臺詞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二者綜合起來,便是尼采所提倡的最佳審美人生態度”。

在尼采那裡,美與真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鬥爭。痛苦的醉打破美麗的夢;“過度”的探索揭示“適度”偽裝的假象;更高的世界秩序與平淡無常的狀態相對峙;靜止的造型藝術與跌宕起伏的音樂相互助推演變;崇高中孕育著滑稽,而卑賤中包含著崇高。理性與本能永遠是互照互應的。就在這樣的抗爭中,我們實現了自我,超越了自我,進而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

尼采的哲學名著《悲劇的誕生》都說些什麼?

結語:

尼采通過《悲劇的誕生》吶喊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口號,繼而樹立起“超人”目標,宣判了“上帝已死”。通過此書,他完成了對時代精神、基督教、理性主義和庸俗日常生活的徹底悖逆和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