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針對全國禁養和拆遷問題表示要:正確理解、方法合理!

農業部針對全國禁養和拆遷問題表示要:正確理解、方法合理!

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歡迎走近“坐聽小劉說畜牧”!

農業部於1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會議內容是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以及貫徹落實安排。針對全國禁養和拆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影響產業發展和養殖戶收益的問題,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也做出指示,內容大體有以下三點:

一、禁養範圍擴大化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養殖汙染的過程中採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簡單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設無豬縣”的口號。由於工作方式簡單、片面,遇到什麼事情就走極端,導致禁養範圍擴大化,從而影響到產業發展和養殖戶的收益。于康震表示:不該禁養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國務院更是印發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避免只要環境不要生產的極端片面做法。

農業部針對全國禁養和拆遷問題表示要:正確理解、方法合理!

二、禁養要明確,方法要合理

首先需要明確禁養區的概念,禁養區主要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等。在禁養區內搞養殖,對於環境和居民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所以區域內該拆遷的一定要拆遷。不過拆遷的方法要合理,考慮到養殖戶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要積極協助落實養殖用地,指導養殖場戶按環保的要求來發展生產,並給予一定補償。

農業部針對全國禁養和拆遷問題表示要:正確理解、方法合理!

三、養殖模式升級,進行綠色發展

之所以要劃定禁養區,拆遷一些養殖場,主要原因是因為畜牧養殖所帶來的汙染問題。解決汙染問題實現綠色發展不能採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簡單化方式,要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引導養殖場戶發展種養循環、提升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能力,使養殖模式升級,以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並且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幾點會議內容,各位讀者朋友們有什麼不同理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關注按鈕,記得收藏、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