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覺得小龍蝦火不到廣東去?

腦洞IT


應該說:小龍蝦已經“火”到廣東,只是沒火到廣東人。

作為流動人口第一大省,而且流動人口基本上是以長江以南等小龍蝦產地的內陸省份為主,因此,什麼川菜、湘菜等等早就“火遍廣東”,更遑論橫掃飲食重口味天下的小龍蝦了。

不過即便小龍蝦“火”到了廣東,但實際上它依然難以征服廣東人的舌尖。

廣東人的文化很獨特,他的飲食文化更加是自成一體,獨步天下,筆者曾經在討論嶺南文化的文章中談到過,廣東文化很難被影響,被同化,更加難以被顛覆。小龍蝦能火遍廣東卻火不了廣東人正深刻地體現這一點。

廣東飲食文化最講求食材的品質,烹飪方法主要在於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烹調手段方式去煥發、強化或者呼應食材的本質。這種飲食文化深入骨髓,因此對於那種以重口味的方式去掩蓋食材本色的菜品,不管你多火,你也將難以說服廣東人的味蕾。

從食材的角度,小龍蝦殼多肉少,泥味厚重,又不似螃蟹那般自帶那種蟹肉清甜、蟹膏肥美,清湯寡水即可成珍品的特點。於是小龍蝦的烹飪方法很單調,無非就是以重口味去掩蓋其本色罷了。你要是來份清蒸小龍蝦,估計食客是唯恐吐之不及的。

另外,廣東飲食文化極端抗拒重口味,以味料醬料取勝的菜品在廣東人看來大都是登不上自家飯桌的。

於是小龍蝦、酸菜魚以及什麼XX烤魚之類的偶爾吃吃還無妨,專門追捧這類菜式基本上不是廣東人的習慣,更遑論趨之若鶩了。

事實上,小龍蝦之火併不火在小龍蝦,而是火在麻辣二字,菜品特色在於醬料之味,以及剝殼嘬指頭的過程,至於小龍蝦本身不過是添頭罷了。你換成螃蟹、海鮮不都一樣?就剩下油油辣辣那股勁兒,而已!

滿腔熱情然後一嗓子冰鎮啤酒,那份極端刺激更非粵人飲食的追求。

因此,火在廣東卻火不了廣東人,小龍蝦也不過就是一種移民飲食特色的體現。你就算有開遍全球的影響力,例如老乾媽,也難以征服廣東人刁鑽頑固的舌尖味蕾。

其實,在廣東,一樣食材是否能火,有一個最準確的指標,廣東人只要喜歡吃的,就肯定喜歡自己做著吃,因此,一樣食材如果能在廣東火的話,農貿市場,菜市場就會到處都有得買,以滿足老廣買回家自己動手做著吃的喜好,但在如今的廣東菜市場,應該很少見賣這“小龍蝦”的,可見,小龍蝦上不了廣東人的餐桌,不大受廣東人歡迎。


用戶51817793979



首先小編經過調查瞭解:一些廣東人不喜歡辣,他們喜歡吃鹹的小龍蝦,另外一部分人存在不敢吃小龍蝦或者喜歡吃其他魚蝦蟹貝。

其次經查閱2016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16年廣東海水養殖魚蝦蟹貝殼在全國總產量排前,如魚類排第三;淡水養殖產量巨大,如魚類也是排在全國前幾名的。同時加上進口的海鮮,小龍蝦的地位顯然是不突出。

另外:客觀上其他品種的魚蝦蟹貝的味道又勝過小龍蝦。如青蟹、梭子蟹、皮皮蝦等等。

還有廣東人吃的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的,類別真的很多。

總結:在廣東啥也能吃的情況下,海鮮資源而又極大豐富,人們喜歡不喜歡吃辣的小龍蝦的情況下,小龍蝦的地位就不那麼突出了。所以小龍蝦也就不像其他地方那樣火了。


八鮮過海


小龍蝦為什麼火不到廣東去?對於這個問題,北方的朋友一定覺得很奇怪,就算湖南、江西與廣東相鄰的朋友也一定覺得很奇怪!廣東人不是聲稱無所不吃的嗎?為什麼其他地方都火得很的小龍蝦,廣東本地人吃的卻不多?


其實廣東賣小龍蝦的也很多,生意也不錯,只是廣東本地人不太愛吃,說小龍蝦火不到廣東有點言過其實,最少廣州和深圳是很火的。

怎為一個廣東人,我以我個人的角度分析一下,不一定有代表性,只能說是個人的認識吧!

1.最主要原因是廣東人認為小龍蝦太髒、重金屬含量高,不敢吃!從電視上可以知道,每年廣州總有一些人吃小龍蝦中毒、生病。並且以前野生小龍蝦由於生活水源複雜,和以前蝦價不高,養殖戶對水質的要求也不高,捕撈上來的小龍蝦都顯得特別髒,每隻蝦都要飯店找人用刷子一隻一隻刷乾淨才有好賣像,有的黑心飯店為了節省人工,直接就加洗蝦粉浸泡,十幾分鍾蝦身上的髒東西就自動脫落了,比人工刷的還乾淨,賣像就變得非常好看,但是這洗蝦粉是強酸性物質,吃多了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其症狀為肌肉痠痛難忍,嚴重還會導致腎功能損傷出現“醬油尿”。現在小龍蝦價格比較高,養殖利潤增加,養殖戶對小龍蝦養殖水質要求提高不少,養出來的小龍蝦也乾淨很多,不過想改變老廣對小龍蝦的看法還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2.小龍蝦蝦頭大、肉少、殼厚,肉質較為粗糙,並不是一種優質的食物。小龍蝦在相對於海鮮較少內陸地區可以說是一種美味,但對於在海邊的廣東,和海鮮一對比,那就完全沒優勢了,就和出肉率較低的皮皮蝦對比,小龍蝦的出肉率還是少得可憐,而且現在的價格也不比普通皮皮蝦價格低,所以老廣不選也是理所當然。

3.廣東海鮮眾多,可選擇的蝦類也非常多

,而且大部分比小龍蝦肉質鮮美,什麼竹節蝦、沙蝦、羅氏蝦,瀨尿蝦……那和肉質不比小龍蝦鮮美?

4.小龍蝦不太適合清淡做法,做了也不好吃,除了麻辣還真的沒有見過太多的其他做法。雖然廣東人近四十年來受眾多的外來移民影響,很多人都學會了吃辣,但對於極辣的麻辣系列,還不適合經常吃,不僅容易上火,腸胃也會受不了。


綜上所述,廣東人不喜小龍蝦的主因應該是第一點,雖然許多麻小迷會很反感、會不高興,但我還是認為這是主因。什麼廣東沒人養殖小龍蝦、廣東人不懂做小龍蝦、廣東人不喜歡吃辣(難道不能微辣還是不放辣?)、等都是狗屁解釋,如果真的好吃的東西廣東人會不吃?

治堵人原創文章,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觀點!


廣州發生


世界盃眼瞅著踢完

但我跟小龍蝦還得續緣

想我大天朝也是壯哉

30年前無人問津的淡水鰲蝦

如今愣是被吃得供不應求、身價飛漲

……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長期霸佔宵夜C位

小龍蝦卻一直黑料不斷

到底能不能吃?

品牌一抓一把都說自己地道

到底誰家蝦肥味正?

根據大家投票咔咔買了21款,3大口味,30多斤,火熱開測。


先量下身高

*評測商品為可網購、可囤貨、加熱一下就能吃的即食小龍蝦

*餐廳外賣小龍蝦地域侷限性過大,沒測,不用問了

吃前深度體檢

小龍蝦髒、小龍蝦毒、小龍蝦全身重金屬…面對這些黑料,年輕人微微一笑,老年人嚇一大跳。要麼怎麼說有一種不能吃,叫你媽覺得不能吃。事實究竟如何?測給你看。

先拿好小龍蝦體檢單,樓下取結果

價值6萬體檢報告領取處👇

<< 左右滑動查看 >>

▎大部分衛生合格、5品牌不達標

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兩項重要衛生指標檢測,截獲幾個不合格的。

不過,即食小龍蝦都需要解凍加熱後食用,微波、熱炒、上鍋蒸都能殺殺菌,想必你們是更加不在乎衛不衛生了。

但考慮到還有潔癖的腸胃脆弱的同學,此輪通報批評還是不能省。

▎蝦頭重金屬含量普遍高於蝦尾

愛吃蝦頭的都是惦記那口油潤鮮香的蝦黃,但實錘顯示,21款小龍蝦蝦頭重金屬含量普遍高於蝦尾(肉),不過也沒超出國家標準,都在安全範圍內。

小龍蝦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會隨著脫殼排出體外,排不出去的就滯留在位於頭部的鰓和內臟中,所以蝦頭重金屬含量一般高於蝦尾(蝦肉)。

只有下面這位搞了個特殊,蝦肉部分鉛超標。

嗯…蝦頭安全蝦尾超標,雖不多見但也不是不可能,據我觀察洪湖漁家的蝦殼偏硬屬於還沒有脫殼,或是距離上一次脫殼很久,理論上重金屬含量會比軟殼蝦高。

總之,真誠建議對蝦黃欲罷不能的各位適當控制一下,畢竟人不如蝦,小龍蝦會脫殼排毒,但重金屬在你體內只會富集不能排出~

測完聚眾扒蝦

上月底扒蝦招募令一發,引無數騷客盡折腰,經過一番海選,我司第二屆白吃白喝天團順利成團!

開吃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來來來已出道的各位,看到自己不要害羞~

舌頭刁鑽、口味挑剔的小龍俠們經過兩天勾魂之旅,720度無死角地幫你品鑑了21款小龍蝦。

釋放躁動辣味組

蝦黃飽滿,一擰一拽,肥嫩的蝦蝦彈起來~~

看這緊翹的小尾巴,勾魂兒~偏偏大腸菌群超標,吃前加熱10分鐘。

清淡蒜香組

口味溫柔卻更有鮮滋味的小胖蝦。

比五香多八香十三香組

好大一坨鮮肉,根本把持不住。

看這小身板,看這一身腱子肉,腦補都覺得很彈牙。

雖然有那麼幾個讓人翻白眼的存在,但在吃完400多隻小龍蝦後,天團成員卻還是腫著雙唇說沒吃夠……每年近100萬噸的小龍蝦需求缺口咋來的?我算是知道了。

日常絮叨

*檢測機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數據僅對送檢樣品負責

一個經驗:微波爐加熱小龍蝦經常出現受熱不均,一半冰碴一半燙手的情況,推薦回鍋加熱法↓

小龍蝦連湯倒入,即使沒有完全解凍也可以邊加熱邊鏟開,操作更有數、味道更帶勁!


放心選


感覺這個問題不是特別準確。我們先來看一些數據。


2017年7月,小龍蝦餐廳數量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廣州和北京,分別有3907、3268和1844家。廣州小龍蝦餐廳的數量已然超過了北京。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水產養殖網

而從百度今年6月份的小龍蝦搜索量上看,一線城市北、深、廣、上也是分列前四。

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廣州新開的2千多家餐廳讓廣東人感到小龍蝦比福建人好吃,他們對小龍蝦的興趣其實在持續增加,廣東的百度搜索指數,也把第二名遠遠甩在了後邊。

從數據上看,小龍蝦已然火到廣東去了。對於廣東人民來說,小龍蝦這股熱潮也許會遲到,但肯定不會缺席~


視知TV


第一,小龍蝦生存的環境比較骯髒。小龍蝦屬於雜食動物,在飲食習性上,小龍蝦喜歡吃植物類,小魚、小蝦、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藻類等。機體蝦青素含量跟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是正相關,也就說機體蝦青素含量越高,其抵禦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就越強。小龍蝦自身無法產生蝦青素,主要是通過食物鏈——食用微藻類等獲取到蝦青素,並在體內不斷積累產生超強抗氧化能力。蝦青素能有效增強小龍蝦的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當小龍蝦在缺少這些含有蝦青素微藻的環境中反倒難以生存。這也帶給人們認識上的一些錯覺:小龍蝦必須生活在骯髒的環境。

所以,絕大部分廣東人都會覺得小龍蝦“髒”。有人會說:“江蘇盱眙小龍蝦品質很好啊!”可是,全國一年要消耗60萬噸小龍蝦,盱眙年產只有5千噸,市場上還有大部分都不知道是從哪條臭水溝裡出來的!

第二,小龍蝦的烹調方法。麻辣、十三香是小龍蝦最經典的做法,可是廣東人卻不好重口味。雖然早已推出冰鎮、蒜香等吃法,卻依舊喚不醒廣東人的味蕾。

第三,性價比低。首先,小龍蝦頭大身小,再去殼就更沒有什麼吃頭了;其次價格還不便宜,比海蝦還貴,但是一斤小龍蝦拆下的肉都沒有二兩,純粹就是嘬著調料吃;再次,小龍蝦這種東西上不了宴席,也就是小年輕吃個夜宵治治嘴饞,估計嘗過一次都不會再選擇了。廣東有3368KM的海岸線,海產豐富;珠江水系是我國第三大水系,廣東河流、湖泊、水庫、魚塘、水稻田眾多,淡水水產品種多樣。廣府菜、潮菜烹飪河、海鮮的方法沒有一萬也有五千,誰還會選擇這種除了噱頭別無長處的東西呢?

第四,食品安全。洗蝦粉、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寄生蟲、重金屬……,這些都是圍繞在小龍蝦周圍的新聞;還有烹調小龍蝦需要大量的油,這些油你又放心嗎?

所以,會吃的廣東人才不會吃小龍蝦。


瀟賀古道48059701


小龍蝦實在很火,都十幾年了,持續高溫不下,越來越貴。但是就有人不稀罕,而且是整個廣東人都不吃它,道理很簡單。

1.小龍蝦是淡水生物,勉強算得上河鮮一類。廣東什麼地方?海鮮都能任性吃,誰還去大吃特吃河鮮哪?再說,小龍蝦並不是什麼好鳥,長得難看,一隻大蝦還剝不出一口肉,而且難吃沒口感。

2.小龍蝦出身卑微,最多的傳說是二戰時期,日本人弄來小龍蝦,專門處理戰場垃圾,什麼垃圾就不說了,噁心死人。多少年後成網紅了,都去熱捧,兩塊一斤的垃圾蝦賣到二十還搶不到手,廣大的養殖業拼死亡命的幹還供應不上趟。就這,你垃圾蝦的身份也難以洗白。3.細思不恐的是,小龍蝦紅起來有他的道理。本世紀起,國人真正忙碌起來了,不再像上世紀吃大鍋飯的生活態度,走個路都一搖三擺不操閒心。忙著謀生忙著發財忙著當老闆,節奏自然的快。忙起來的人都很孤獨,還沒人述說,只好夜裡閒下來自己呆坐一隅想心事。小龍蝦就應運而火了,天生就是孤獨伴侶,解悶的小吃食:沒肉、扎嘴、忙活半天只能咂點麻辣鹹味。
廣東人和生活豐富、精神充實的大多數人一樣,怎麼會看上這幽靈似的鬼東西?即便河鮮,小魚小蝦也比小龍蝦好吃多了,更何況海鮮。幹嘛的要搶著吃這玩意兒?看不懂。


普濟


在廣東,小龍蝦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這一兩年。

因為在廣東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多來自湖南、四川、河南、東北等地。所以對於麻辣口味還是有依賴的。

但是總的來說,廣東地區還是以粵菜為主,粵菜講究原汁原味,所以小龍蝦就不會很流行,因為小龍蝦必需採用川菜的做法,才會有有味道,口感才好。

其次,就是在廣東本地是有和多的海鮮餐廳的,本來就沿海,水產品本身也就是廣東的一個優勢。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已經習慣了本地的海鮮,而且就連國外進入廣東的凍品的銷量都是不如上海的,所以更加別說是小龍蝦了。

廣東和四川是兩個很特別的地區,因為這兩個地方有極具代表的地方特色菜系,其他的菜系想要在當地做大做強很難。川菜和湘菜在廣東佔有一定的市場比例是因為由於人口流動,到廣東務工的四川和湖南人居多,他們把家鄉的口味帶到了廣東。

但是你去四川,就會發現基本是沒有外來菜系的,粵菜都非常少,有幾家也是開著開著就關門了。


所以,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基礎是關鍵。小龍蝦在湖北火爆是因為湖北當地的蝦類資源就比較少(指的是以前),水產品覆蓋率也不高,但是小龍蝦產量高,所以藉助這樣的優勢,小龍蝦產業就發展起來了。但是今後,小龍蝦在中國的發展,仍然還是一個謎?說不定明年就不會了呢?

2018年是俄羅斯世界盃,小龍蝦產業界估計今年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市場都會有巨大的潛力。其實中國大多數的小龍蝦是被出口了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在國內銷售,國內興起吃小龍蝦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有吃小龍蝦的典範。


芯芯念


1.對味道追求不同。廣東人的口味都是比較清淡的,小龍蝦重口味的吃法對廣東人來說只能是偶爾為之的事情,所以對於餐飲經營者來說消費者的消費量支撐不起經營成本時,商人自然不會做。而且對於廣東人來說,吃海鮮、河鮮追求的是鮮味,最最簡單的方法弄就能覺得好吃的,才是好海鮮。而那些重口味的烹飪方法,都會被認為是為了掩蓋材料不新鮮的做法。廣東人弄魚多都選擇清蒸的,弄蝦都是直接用熱水煮熟的,煮扇貝都是隻加蒜蓉粉絲隔水蒸的……為的就是吃海鮮自身鮮甜的味道。小龍蝦以味料取勝的烹飪方法,在廣東人的眼裡是“低端”的吃法。(不是歧視外地菜系,我只是展示廣東人的傳統思想)

2.廣東近海本身就是海鮮的出產地,同時因為地理位置也是外國海鮮入口中國的轉運地。大量的、多品種的海鮮供廣東人選擇。小龍蝦肉量、肉質、味道都不優秀。為何我們還要吃它?


missdeng242


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為啥!因為廣東人口味清淡!我們吃河鮮海鮮講究個原味鮮味,做重味做辣都吃不出鮮味了。

2000年我第一次在市場看到小龍蝦,但賣的人說這叫泥蝦。我看著長得特別,就買了。廣東人習慣麼,洗乾淨清蒸,結果一入口,恩,名字沒叫錯,一股泥味!沒吃成,欣賞了一回。

2004年到廣州,朋友請吃飯,湘菜川菜?忘記了,但上了一盆辣味的小龍蝦,記得有泥味,我是抗拒的,但還是試了下,結果辣味能蓋住泥味~~~可惜是辣(什麼理由?)

所以,再看到小龍蝦,真的無感!回去吃個帶血白切雞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