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後是「失望」還是「震撼」?爲什麼?

九月晴天


當然是失望多一些,因為姜文有珠玉在前,對他期待很高的,但是《邪不壓正》遠低於預期,算是姜文作品種最平庸的一部。


其實,看一下市場反響就知道了,豆瓣分數在7.1和7.2之間徘徊,雖然上映前二日,每天票房破億,但第二天比上映當天票房下滑了14%,排座率也被《我不是藥神》反超。


為什麼反響一般?主演還是劇本的問題。故事發生在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期間,以亂世作為時代背景,隱約覺得故事起調很高。有日本人,有漢奸,有抗日力量,似乎是一出小人物的家國情懷大戲。但看到最後才發展,最初的判斷大錯特錯。這不過是一個男孩戰勝心魔,手刃仇人的故事。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故事單薄,沒有新意。

男主李天然(彭于晏飾演)身負血海深仇,但角色設置很被動,除偷日本人的印章外,對推動劇情的貢獻為零。故事的發展,全靠幾個配角推動,李天然只負責被動接受事情的結果。不過,彭于晏的演技還是有進步的,只是這個角色缺少力量感。


再說女兒巧紅(周韻)飾,她在全劇的主演作用,無外乎幫助男主戰勝心魔,為男主增加一條感情線。但是,她和故事主線沒太大關係,以至於很多觀眾認為,其實沒必要增加這個人物。還有巧紅的前臺,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這個角色。


再有就是,故事在一些地方沒講清楚。比如,男二藍先生(姜文飾),他背後究竟是什麼勢力?他又是什麼身份?還有巧紅,她的仇人究竟是誰,這和劇情又有什麼關係?都沒講清楚,以至於有觀眾說,沒看懂。

在我看來,故事是個簡單故事,但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邪不壓正》比《讓子彈飛》差了好幾個檔次。


劇迷亞亞


我沒覺得失望,起碼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有它值得一看的地方,但也只能屬於中等偏上的程度。所以如果打分的,可能是在65分左右吧!

但是從目前《邪不壓正》的市場表現來看,觀眾給出的反饋卻並不盡如人意。影片上映第一天就斬獲1.2億元票房,這的確還不錯,但是單日票房卻在這上映3天時間裡,每天都處於《我不是藥神》的後面,第一天僅相差300萬,第二天就拉開到8000萬,而到了今天依然是7000萬。上映三天,《邪不壓正》僅3億元。

姜文還是那個姜文,只是似乎有點把握不住觀眾腎上腺的位置了。2010年的《讓子彈飛》讓姜文被奉為神一樣的大人物,而隨後的《一步之遙》又將他從神壇拽下,被認為是他最沒水平的作品,而如今的《邪不壓正》也開始讓觀眾分流,一部分誇一部分罵,越來越像姜文本人的口碑了。

其實姜文一共才6部導演電影,而且也沒有什麼以一貫之的風格可言,但從《讓子彈飛》之後,他找到了民國背景、臺詞給力、情節離奇、調度繁複、影射現實、剪輯迅速這些被認為“不按常理出牌”的基本調性,所以別看姜文是公眾人物,但其實他的作品還都是小眾的,也就是說只會拉攏一部分擁躉。

之所以另一部分人不喜歡《邪不壓正》,是因為看完之後捋順了劇情,發現不過是一個再俗套不過的為師父報仇、師兄弟窩裡斗的故事,只不過是加入了姜文飾演的那個中間人物以及兩個女性角色,讓情節看起來稍微複雜一點而已,但實際上並沒有拍出什麼花來,而觀眾對姜文期待值很高,因此這個平庸的故事並不能讓觀眾買單。

就是史航把這本小說推薦給姜文的,也就是片中飾演管家的那個影評人。《讓子彈飛》同樣也是他推薦的,大獲成功,但如今這部《俠隱》卻失敗了(或者說即將失敗),史航應該負有一定責任。而姜文還用他這個管家角色揶揄了一下曾經給他過差評的影評人。你瞧瞧,這麼不饒人的個性,怎麼可能討人喜歡呢?

(鯨魚君)


鯨魚電影




三部曲中《讓子彈飛》最好,一步之遙差些,邪不壓正排第二。觀眾的期待很簡單,一部好的電影,首先要把故事給講好,我們不想燒腦,論燒腦的話,有一個諾蘭就足夠了。

姜文最開始是拍王朔的,夏雨成了影帝。後來王朔小說基本上被馮小剛拍的多點,後來馮小剛拍石康和劉震雲,姜文找不到好的劇本,從鬼子來了被禁以後開始拍民國的短篇小說,如《讓子彈飛》。



姜文的電影帶有姜文體色彩,可能是受張藝謀的影響,詳見巡槍裡有段臺詞。和《有話好好說》飯店吃飯對話臺詞特別像,貧,但是有特色。個人認為《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藝術氛圍最高的一部電影,就像尋槍的懸疑氛圍只有姜文能構思出來。

姜文電影的節奏很緊,不論畫面還是聲音;看慣了慢節奏的電影,一看他的電影差點就沒跟上。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聊天的是很難跟上,光臺詞就意猶未盡。 這個電影讓我想起來《百年孤獨》,雖然看不太懂,可是別人都說經典,咱也不能說是爛故事呀!有多少人看懂屈原投江,有多少人看懂魯迅的文章,有多少人看懂狄更斯,有多少人看懂海明威……





這部電影不是去看劇情,看的是民國,如果這是你的點它就很不錯了。雪後的前門蒸汽火車一閃而過,東郊民巷、內務部街,這是我想看的,電影裡都有。

姜文導演的新作品《邪不壓正》前半段拍得很美,把舊時的北京派出了味道。後邊似乎走上了邪路而一發不可收,越來越看不明白導演想表現什麼了。全篇看完感覺有三點,第一是舊時北平的美,第二是彭于晏的裸體,第三是許晴的風情。





姜文的出身就是革命家庭,永遠都有那種自信和驕傲的感覺。他的藝術成就是不能否認的,也是中國目前最厲害的導演之一。 他的電影一般都是有所隱喻的,比如馬拉火車,比如《鬼子來了》的黑白鏡頭,比如《太陽照常升起》的故事,比如《讓子彈飛》的懸念,比如《一步之遙》主角配角的名字,都有很大的講究。





用一個荒誕的故事講述生活的無奈和對社會的反思,自我救贖也是自我麻醉。 姜文的電影表達欲極強,他的電影不一定是最好的故事,但一定是最有深度的表達。 姜文是一個怪才,他的思維方式特別獨特,也給了很多開放的結局。他的電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姜文的。


愛尚檸檬ii


迷影君個人作為姜文的影迷,對於這部《邪不壓正》更多的是失望多於驚喜。

作為當代中國影壇最重要的導演,僅僅導演姜文四個字,便便足以被各大媒體奉為:

年度最期待電影。

然而當觀眾懷著太高的期待走進影院之後,或許會感到困惑,《邪不壓正》居然是這樣一部任性的作品。

確實,影片延續了姜文一貫的風格,既有強烈的姜文式個人風格的視聽炫技,也有明顯的迷影情結和符號隱喻在其中。

電影的開場敘事節奏極快,明顯是姜文對於好友昆汀的《殺死比爾》的致敬。

然而當影片進入主線劇情之後,姜文的個人風格開始凌駕於作品的內容本身之上,甚至姜文會時不時得用自己特有的黑色幽默給觀眾抖機靈,但這種橋段的設計卻沒能很好的帶入到故事當中,反而拖慢了故事的節奏。

或許是前作《一步之遙》在普通觀眾群體那裡遭遇的口碑滑鐵盧,讓姜文產生了“包餃子餵豬”的反思,而這部《邪不壓正》從電影的第一幕開始,姜文就試圖告訴觀眾自己就是“為了那口醋,而特意包了頓餃子”。

所以電影在敘事和類型乃至劇情推動上,都是在和以往的好萊塢商業類型片風格劃清界限,可以說是完全不走尋常路,刻意打破觀眾的固有認知。

但問題在於——

影片原本的復仇劇情主線相對簡單,而姜文沒能在這個故事基礎之上做發揮,反而採用了削弱故事主幹為代價的強行植入各種姜文式的歷史隱喻和各種混不吝的黑色幽默和自我調侃,完全是姜文個人趣味佔據了主導地地位。

此外,讓人尷尬的是,電影中太多的姜文個人惡趣味被有意識地放大,不僅沒能對故事做出潤色修飾,反而大有劇情注水之感。

最典型的大概是史航客串出演的華北第一影評人的滑稽形象,被譏諷只會寫“五個字的影評”。

這個角色帶著一種姜文作品中固有的反叛精神,試圖去消解權威和主流價值觀。

但仔細想想,其實這個角色的設計幾乎完全與主線故事毫無關聯,甚至刪去這個人物都不影響整個故事。


迷影映畫


對於《邪不壓正》略感失望。

可以說我是真的看不懂。我也不想從他其他方面去挖掘它到底有哪些深意,這對我來說太苦惱了。



強加深度內容

儘管從他的畫面上來說,他表現得都非常唯美好看,拍攝也很不錯,故事情節還可以,但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看不懂,稀裡糊塗的,畫面太跳脫了,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對於一部電影,至少它是需要吸引人的,人們才會去了解他的深意,既然這個都沒有。強塞給別人的誰會去看呢?那不是很費勁嗎!



且不說他的畫面為什麼會那麼亂,從整個電影來說。這個電影他是有笑點,但是看起來很尷尬。這些笑點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不夠笑點不夠,悲傷不足

一部成功的電影,他的笑點要足夠好笑,但這個他沒有足夠到讓別人開懷大笑。對於悲傷,也要足夠悲傷。悲傷到讓人痛哭,淚如雨下的那種效果。因為他要讓觀眾感到開心或是悲傷到共鳴。很顯然,《邪不壓正》這個電影完全沒有達到。在觀眾看來。這更像一個小品。並不能讓人融入劇中的角色。



姜文是一個非常老道的導演,他之前導演的電影非常不錯,所以人們對他的期待是非常大的。但是姜文太任性了,不知道他是不是不考慮票房。或許他真的不考慮票房,但是這部影片目前看來真的看不到什麼價值。



故事主線混亂

總而言之,你看完整個電影。它的主線只有一個,就是李天然和復仇。從頭看到尾自己只記住這復仇。或許可以說。《邪不壓正》這部電影。



他的故事主線本身就有一個就是李天然復仇記。而導演他又想挖出一點深度的東西。於是變成了四不像,復仇不是復仇,家國抗日也不是家國抗日,最後居然變成了客服心理陰影的片子,什麼亂七八糟的。因為很多東西的加入。讓這個復仇也變得撲朔迷離了。




無深意,費腦子

對於《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我智商不夠用,我確實看不懂導演的用意。如果他足夠出彩,足夠吸引我,自然會引發我的思考!

所以。真是有些失望!

(歡迎關注娛樂磚家的後院,只生產獨到的娛樂觀點)


娛樂磚家的後院


是因為我看這部電影的時間不對嗎?我看的是7月14日星期六晚9點場,放映廳裡稀稀拉拉沒多少人。但是網上數據顯示觀影人數很多,那麼人都去哪了?

這次的電影中,沒有讓子彈繼續飛,卻讓人在屋頂上馳騁跳躍,這也許是姜文導演新的嘗試和突破吧!但電影上座率貌似並沒有馳騁跳躍。


電影《邪不壓正》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本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曾獲2018新浪微博電影之夜最受期待年度電影獎。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1937年,揹負著血海深仇的李天然,在美國秘密訓練多年後回到北平。在北平這個不平靜的古城,幾方勢力相互角逐各懷心思,血雨腥風中李天然艱辛復仇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朱潛龍委婉的請求師傅為日本人種植鴉片,遭到拒絕。一聲槍響,他殺了師傅全家!其實開始我有點走神,但槍一響嚇我一跳,趕緊集中注意力。那時我認為,這次一定看了一部會讓人持續震撼的電影。
“看一則網評是這樣寫的:最電影的電影,畫面和配樂都恰到好處,享受!”沒錯,確實如此,電影的很多畫面就是那麼的唯美,配樂更是讓你感覺恰到好處。 觀影中你也能感受到,很多片段很精彩。

舉兩個“慄”子,就像許晴演繹出唐鳳儀的“媚”和“騷”,演的真的很精彩。但她無厘頭城樓一跳,我無法理解。電影中運用灰色幽默的方式不偏不倚的砸死個日本兵,想問一下,是要用這種死法提高電影境界嗎?
就像屋頂裸奔的李天然,其實彭于晏精彩的演出了這個角色的“呆萌”。但在屋頂遇到明知道他剛睡完唐鳳儀的關巧紅,離奇的是接下來的劇情,兩人不久後也貌似睡到了一起。這是一種什麼境界?符合那個年代女人的普遍認知嗎?這電影的情節難道不夠生硬?

觀影后,我發現自己在電影的情節中,理解不出有何深遠的寓意,只有“一頭霧水”感。壞人一如既往的壞,好人更是明目張膽的好。一個殺師復仇的恩怨,就因為聯繫到抗日的大情懷中,難道就多了層深意?

姜文飾演角色藍青峰,在影片的結尾直白證明最終還是為了“大情懷”,否則不會不計較手段殺人,並做盡“壞事”。

可以看出在電影中聰明的大導演,在與我們這些普通的小觀眾們用著智慧。有人說,這部電影只有懂姜文的觀眾才能看懂,並能屢出電影脈絡。我很奇怪這個說法,電影難道不是拍給大眾看的嗎?難道姜導拍電影不是為了票房和掙錢?

劇情就說到這裡,我不想過多的吐槽情節影響大家的觀影心情,破壞影片的上座率。

一個電影故事,如果沒有看似順暢合理通俗易懂的情節,不能讓觀眾快速融入故事情節賦予觀眾的感觸。試問一下如何吸引我們觀眾的注意力?如何感染我們?

近期上映的電影我看了很多,這裡我不點名,有推薦推廣之嫌。我被打動過、我被震撼過,我曾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感覺中國電影的導演和製作者們,只要用心,就能拍出震撼我們打動我們好作品,獲取觀眾的點贊和支持。

有人可能會反駁我,說我鑑賞水平太低。我承認自己的鑑賞水平不夠高,沒有發現這部電影真正的寓意以及對電影未來影響,也未真被震撼過。我只想讓自己在業餘時間能休閒娛樂,在不經意間被打動、被震撼就夠了!

如果一部影視作品不能被大多數普通人看懂、不能雅俗共賞,起碼說明該片不大眾很小眾,我們大眾也可以對該片表示一下失望吧?


九月晴天


關燈拆電影 陳小姐:沒牙的姜文滿足不了我

《邪不壓正》上映第一天,關燈編輯部集體貢獻票房。

觀後,葛老師擲地有聲地說:我要錄一部同評,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是如何一場一場讓我失望透頂。

先上一個精華短視頻

以下是葛老師逐場批改作業

冰冰:我覺得好看,彭于晏最好看,彭于晏的肉體就是我堅持看下去的原因,好想舔屏幕哦。

陳小姐:我很不滿意。

葛穎:我相當失望,這是我最簡單的直感。姜文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一直是我上拉片課的保留片目。

《陽光燦爛的日子》我記得不止講過一屆,我給三屆學生拉過片。《鬼子來了》我給一屆學生拉過。

凡是聽過我拉這兩部片子的同學,應該都很清楚地記得,我在拆解影片時的激情。

我曾說《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的作品,中國十年都難出一部。

看到《鬼子來了》,我把時限又拉長了,我說這是五十年難遇的好電影。

《太陽照常升起》還讓我小驚喜了一把,後來的《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一直到今天的《邪不壓正》,我對這個導演從深深膜拜,變成毫無期待。

我相信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也不是情緒莫名其妙的起伏,而是基於作品的成色。

我們還是應該看到評論對於電影創作的監督作用,我希望姜文導演能夠冷靜下來,好好聽一聽為什麼他會讓很多曾經對他如此崇拜的一批人,變得對他毫無期待,反過來想想他近年來的創作路徑是不是有了比較大的失誤。

陳小姐:我看完的第一個不滿就是故事。影片是以類型片套路開場的,一個最高任務明確的復仇故事。做著做著,這個最高任務垮塌了,導演的著力點散掉了。

如果他想做一個顛覆傳統套路的反類型片,也不成功。這不是一個類型片,又不是一個好的昆汀式的反類型片。

第二個不滿是人物的性格設計前後矛盾,藍爺的第一個出場戲設計得非常好,很見性格。

但是這個人物越到後面,觀眾對他的定位會越模糊,這個人物的動機到最後是不清晰的,小人物的家恨被他嫁接在國仇上,互相之間又無映襯作用,顯得莫名其妙。

陳小姐:姜文的優點是單場戲的導演功底特別紮實,單看他一場戲一場戲裡面的小設計,就體現了姜文導演一貫的聰明,他排小品一定很出色。

葛穎:對,這種聰明常常逆著觀眾的習慣性思維,蹦出來火花,姜文導演其實是一個特別優秀的短跑選手,他擅長100米衝刺。但是一個長片就好像5000米長跑,要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合理控制影片節奏,在這一點上姜文總是顯得場場戲都過於追求張力。

所以看他的電影我經常覺得累,倒不是信息量大,而是演員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每一場荷爾蒙都分泌過盛,每一場表演都用力過猛。

陳小姐:我第三個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情節排布。影片發展到半小時左右,多場戲的排布只看到一個戲劇目的,就是引出人物。

比如說姜文自己演的藍爺的出場、許晴的出場,15年後廖凡的再次出場……給我的感覺是,單為了出場而出場,著力於表現人物,卻忽視了人物和故事核心情節之間的貫通性。

影片對周韻飾演的小裁縫這個人物的設計也有點莫名其妙,作為女主角,這個人物設計出來,除了跟彭于晏談戀愛,給他報仇打了個下手之外,對於整個戲的作用在哪裡呢?

不能說她這個人物有歷史原型,我把她安進我的故事,通過我的主人公受到某種啟示就是這個人物存在的意義,這不是好的電影。

我還有一個不滿意的地方,是這個片子對於對話場面的調度。

姜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剪輯節奏快,他喜歡雞血式的剪輯方式,你可以發現哪怕在正反打鏡頭的對話場面,他也用了快速對切來表現,所以觀眾總覺得話趕話。

這種調度方式讓我覺得既單調,調度又沒招,看著特別累,對傳遞劇情信息又特別無效。

片子裡出現了非常非常大量的屋頂戲,我跟葛老師在影院看的時候,在屋頂戲第五次出現的時候,觀眾席一片噓聲。

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感嘆,意思就是太多了!又來了!這也是我的心聲。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屋頂戲是非常經典的,用得恰到好處。既不濫用,又配合情緒。既是劇情上的一個氣口,劇情到這裡呼吸了一下,調節了節奏,抒情而留白的意境。

這個行為符合人物當時狀態和人物一貫的性格,有這個年齡層少年做這件事的合理性,又體現著懷春的少年正暗戀某一個少女的惆悵感。配合著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在魔幻時段的落日餘暉下,非常有味道。

所以這一筆是影史經典。《邪不壓張》的屋頂戲固然是用了大力氣來實拍,但是反而不出情緒。

男女主人公戀愛也談得超尬。最失敗的戀愛戲是劇中人莫名其妙愛上了,觀眾一臉懵逼。

葛穎:整個《邪不壓正》裡的一個重大看點就是老北京,屋頂戲拍得不錯,但是在電影裡不宜多用,每一次用都要有強烈的目的。剛開場的時候,從火車站下來道路兩旁的霧凇,說實話,做得有點粗糙。

實際上場面不必做得那麼大,就像當年陳凱歌做《霸王別姬》,就造了一條通往戲院的小巷子,姜文只要把一條小路做好了也很好。

還有,在屋頂採用輕功跳躍的戲我們不是第一次看到,楊德昌導演的遺作《追風》,雖然是動畫片,但是有模擬鏡頭的調度,鏡頭運動的速率,動畫人物在屋頂上攀爬跳躍的動作,和《邪不壓正》的設計非常相似。

楊德昌導演未完成遺作《追風》片段

葛穎:電影創作歸根結底在於,一定要把視覺上的奇觀和紮實的戲劇目的結合起來。至少在這部作品裡面,我不認同姜文的處理方式。

陳小姐:在這部作品裡,姜文飾演的藍爺被拔了牙。這部作品對我來說,姜文就像失去了所有的銳氣,失去了創作的睿智。沒了牙的姜文滿足不了我。

《邪不壓正》同評預售已上線

掃右方二維碼,即可獲取

此預售價位原價的7折

預售剩下不到一天

福利放送

掃下方二維碼

有機會獲得《西紅柿首富》贈票

觀影時間:7月27日 14:00

觀影地址:CGV影院宜興八佰伴店


關燈拆電影


失望!

《讓子彈飛》票房是因為有周潤髮的存在!

《一步之遙》沒有了周潤發,就證明姜文的電影本身就難看,沒有號召力!明明一垃圾片,硬是被一般裝神弄鬼,附庸風雅的人奉若神靈!

《邪不壓正》,又有一大批裝逼的人會說說不好看的人看不懂!這裡我想說一下,好萊塢大片有《盜夢空間》,《彗星來的那一夜》,《前目的地》等燒腦電影,華語片也有《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這樣優秀的高智商影片,觀眾都津津有味,為啥就姜文的神神道道,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神經病似的本土電影觀眾就看不懂了?

因為電影的不精彩,讓人們沒有觀下去的慾望,費腦猜測一個神經病自己不就也成了是神經病?

最後我想說一句:姜文,別再拍電影了……


一念執著HF


時隔數天,再次迴歸悟空問答答題,感覺時間過得好快。

《邪不壓正》是姜文今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張北海先生的小說《俠隱》,姜文導演在此基礎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姜文他這個人拍電影有個風格就是“不尊重原著,想象力天馬行空”,作為民國三部曲的最終章,《邪不壓正》做到了完美,在我的心中,是值得期待的。

我不是姜文的小弟,我也無意去捧某個人,我只是覺得姜文拍的電影很“高級”,和其他導演不同。

邪不壓正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北平城七七事變前後,故事的主線是李天然的復仇,少年的李天然目睹師父被朱潛龍和根本一郎殘忍殺害,李天然僥倖逃脫,被藍青峰和美國人亨得勒所救。

七七事變前夕,李天然接受任務返回北平,展開復仇計劃,期間遇到了唐鳳儀,關巧紅,在這部電影中,唐鳳儀很美,那股風韻無人可敵,關巧紅在周韻的飾演下很真,這兩位女主為電影添加了不一樣的魅力。

影片的最後,李天然成功復仇,關巧紅俠隱於市,藍青峰重傷入院,唐鳳儀跳樓而亡,這個情節頗和鬼子來了裡主角人頭落地的情景。

如果說讓子彈飛是烤羊排,一步之遙是法國蝸牛,邪不壓正就是一桌菜餚豐盛的火鍋,有肉,有酒,有美女。

反正我覺得這電影值得刷幾次。




流光雜影


姜文這部有點兒小震撼,但沒有想像中辣麼好。個人感覺和《太陽照常升起》一個高度,儘管開局放了幾槍震撼人心,但明顯遜於《讓子彈飛》。講真,我個人喜歡姜文的《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


昨晚看完時,廳裡一共有仨人,我,後面還有一對情侶,這大概也算包場了吧!看片時,發了個朋友圈,有人問:電影好看嗎?想了一下,實話實說:影片更多儀式感,更多姜文式標籤,至於故事本身不評價。


確切地說,這是姜文的電影。姜文的電影至少有兩個特質:一是拍自己喜歡拍的;二是拍自己喜歡看的。至於觀眾嘛,喜不喜歡那是你們的事。這就是姜文,夠自信,也足夠霸氣。

怎麼說呢?這就是品牌效應。也就是姜文,如果換成別人,這麼拍,肯定被罵死。因為,姜文將電影當成藝術品來拍。而且,還讓老婆周韻上陣,來演。不知道這樣的電影算不算私活。但至少是姜文的私貨。如假包換,別人拍不出這個味兒,這就是姜文獨染的風格。


所以,什麼叫預算呢?預算多少哇?媒體追問他時姜文反問了一句。夠自信,也夠另類,霸氣。

說到這兒,忽然想起多年前我和海巖老師聊天時說過的一段話。海巖說,姜文為拍一個電影可以等幾年,很用心,這樣認真的人,不多。

但實事求是地說,我一直覺得姜文的電影是實驗電影,或者說先鋒派戲劇。意境、臺詞、畫風音樂都很美,震撼人心,但故事情節似乎繞了一些。


舉個例子:《邪不壓正》其實就是用哲學家加詩人的語言講了一個屋頂上跑酷的復仇故事,而那個拼命想要報仇的大孩子,在一個女裁縫一個打針女兩個乾爸的精神調教下長大。

沒錯,姜文是個詩人,是個哲學家,是一個“狗日的巴頓”式的導演。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